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被误读的历史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序:心是一座桥

杨锐兄又出了一本书,看到书稿与目录,我想到的并不仅仅是这本书的“厚度”,更是为这些文字所付出的时间厚度。看这些文字,你基本可以知道工作之余,他在想什么、看什么;又或者,没有工作之余,都在工作中,他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放进了这文字之中。

杨锐在电视上做节目,绝大多数时候用英文,虽然中国人重英语超过母语,但大多为应试而奋发图强,真正在电视前,用英语来看与听,观众骤然就少了,也因此,就会错过大多与杨锐的沟通和面对面。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因到文字,杨锐再度出现,给了我们与他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或者说,是杨锐,用母语又找到了电视机外的知音。也就是这勤奋的写作,让我们知道杨锐在想什么,愤怒与悲伤什么,又被什么所感动。

用英语做节目,不意味着只关心英国或美国,恰恰相反,不管在电视上还是在文字里,杨锐关

心的都和我们一样,是中国。当然,也因为他特殊的角色,不仅关心我们身边的事情,也关心并思考中国与英国、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这方向,仿佛关心已久。其实,真正平等的关注,却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尤其是当下,更凸显出价值来。中国与世界,不仅是中国的命题,也是世界的命题, 这其中,“杨锐们”自有舞台。但激情与无奈、欣喜与愤怒,恐怕也都在其中,相信岁月里,杨锐也会因此有很多的不眠之时。

沟通与交流,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有方法问题。我们总能看到外面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这其中,有别人的很多问题,不过,静下心来,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长期以来,交流与沟通时,空话套话满天飞,概念与口号遍地窜,自说自话、不重效果,误解与偏见也就很难消除。别人的事,我们一时间管不了,但从自己做起是应该的。在这方面,“杨锐们”早已经清醒意识到。于是,屏幕上、文字中,真正的沟通与交流在进行中,这其中,最重要的转化,就是对人的关注,对心灵的关照。有了人,有了心,才会找到最好。

在杨锐的文字里,国家与民族的字眼也时常出现,这很容易理解。越是英语流畅,越是中文在心;越是与世界沟通,越知道中国在哪里。不过,我还是相信,未来,杨锐兄也还是会更多地把笔墨都凝聚到一个又一个人、一颗又一颗心上。慢慢地,在这人与人的背后,更清晰地读出国家与民族,读出这个时代。小的是美好的,小的才大。这也使我在杨锐的文字中,在那些国家与民族之外的文字中,体味出更多的乐趣来,杨锐也更深地露出了自己内心的温度。

这时代,不安静,不好的文字常让你读出金屋与宝马,杨锐的文字不会。在电视圈这个名利场里,还愿意思考,还愿意写字,还愿意思考并写下一些不那么讨巧的东西来,就更难得。这几年,看杨锐兄白发增多,可再看这些文字,心释然:白发值了!

白岩松

。 想看书来

居安思危度国庆(1)

模式的探索与代价:看东方欲晓

“迄今我们所有关于中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 美国《新闻周刊》惊呼

2009年国庆前,我在值班时挑选本栏目的宣传片,发现两条30秒的宣传片都是军人形象。我立刻建议频道领导慎重考虑我们60年大庆所要传递给世界的是什么信息和形象,虽然两条短片不能明确说明全部意图,但是,某些信号是明确无误的。这里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思考。

人民解放军是中国的国防力量,保障我们的主权和国家整体安全,它是我们国家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我们期盼一支高科技、打得赢的军队成为民族的脊梁和和平的保证。这毋庸置疑。我相信60 年甲子之年的大庆检阅自己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华人的骄傲。

我要说的是,前些年中央党校的副校长郑必坚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口号式理论,一下让西方的战略学家们认识到中国大批的“伪学者”里还是有真正具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的。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和新崛起的大国希望打破既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全球野心有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健在时就提醒年轻的中国领导人,要韬光养晦,不扛大旗,把自己家里的事做好。没想到熟知我们传统文化精髓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包括西方的“中国通”一下想到“韬光养晦”的成语来自战国时期“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典故,便猜测中国卧薪尝胆是为了明日卷土重来,称王称霸。外交部不满意,于是官方场合我们宁愿提“和平发展”,而不是提“崛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