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家桥小区 > 第89章(第1页)

第89章(第1页)

渐渐消散的晨雾之中,李家桥的挑盐队伍,拐入了另一条道,离清江河已经越来越远了。

第39章君子万年(二)

二、

在田野山岭间蜿蜒穿行的三十里路,对于李家桥的男丁来说不算什么,即使挑着担子,中间也只短短地歇了两次,便在近午时分,赶到了预定歇脚的龙家亭子。

龙家亭子是小河谷对面的龙家集在这边商道拐角处修的一座长方形亭子,泥砖墙茅草顶,两头都留了大大的空档,无门无窗,不过两边靠墙都放了一溜半尺高的土砖,让过路人坐下来歇个脚躲个雨,已经绰绰有余了。

亭子一角,用土砖垒了两个大灶,每口大灶又都带了一个小灶眼,角落里还有一些柴禾,大概是从前歇脚的挑盐人留下来的。其他人停下来休息时,两个伙夫赶忙到亭子底下的小河边挑水上来,各人用自己带的竹筒碗淘洗了自家带的米,家境好些的加一块腊肉腊鱼,或者就是一点咸菜盐豆,盖上盖子,那边两个灶都生起了火架起了竹蒸笼,将竹筒放到蒸笼里蒸上,又将烧水的大铜壶坐到小灶眼上,靠着两口大灶的余火,足以烧开两壶水了。两个灶共六层蒸笼,分两次才能蒸完。上蒸之后,留一个人看火,另一个人上山砍柴,要将今次用过的柴禾都补起来,这也是在亭子里歇脚做饭的惯例,龙家集的人都盯着在,哪个村的人用了柴禾不补起来,不消两三天,沿路各村就要传遍了,这个村的人要歇脚都不好找地方。

两个人轮流看火砍柴,忙个不停。顾岳不由得感叹了一声:&ldo;伙夫比我们还辛苦啊!&rdo;

大伯父道:&ldo;伙夫辛苦,所以不守夜。&rdo;李长庚又小声和顾岳解释,因为伙夫出的是劳力不是钱物,所以也只在劳力上找补,不能在盐利上找补。

顾岳想到自己名下那三枝□□,公帐上记得清楚,到时要按例多分盐利。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哪怕是村野农夫,也要将这些规矩立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

顾岳转头看向亭子外的山岭。前哨后卫仍然在警卫,要等亭子里的人吃过饭了,才能替换他们下来吃饭。

这样的乱世里,李家桥的人,要安身立命,就时刻不能松懈。

他觉得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第一锅饭蒸出来,大家按着竹筒碗上的刻字拿了自己的饭,开饭前又先从伙夫那里拿了一瓣生蒜嚼了。这是老何郎中家里传下来的土方,生蒜杀虫,走远路时嚼几瓣,可以防病从口入。顾岳皱着眉头嚼了一瓣,心想这个法子应该挺有效,所以才会沿用下来,以后行军时,也要记得想办法让整个队伍都这么干。

等到前哨后卫都吃过饭,将烧开后略略放凉的水给每人的壶里都灌了一点,稍事休息,队伍重新上路。

下午这段路程,要经过一片野山,听得到林子里的狼嗥,山岭对面,还有人在窥伺。不过他们这一行人,一看就不太好惹,狼嗥声并没有逼近,窥伺的人也只冒了一下头就没了动静。

抵达刘家市时,天色还算早。

刘家市周围有三条小商道,交汇于此地,站在镇子外头的小山坡上一眼望去,店家和住家都不少,看起来比八桥镇还要繁华一些。镇上有团练,老远就派了人过来打探,即使李家桥挑盐的队伍年年都在刘家市歇脚,团练也还是不敢让他们进镇子,照往常一样安排在镇子外头、土地庙边上的客铺里。

客铺一连四间房,泥砖墙茅草顶,有门有窗,墙角堆了草垛,晚上可以拆下稻草来铺床,还有个专门的灶间和柴房,水井就在土地庙后头的池塘边上。

土地庙的庙祝拿了钥匙来开门,两边都算是老熟人,又暂时无事,不免多聊了一会。顾岳在旁边听着,大概明白刘家市的团练为什么这样草木皆兵了。前天下午,有人赶了七八头牛到刘家市,准备第二天逢腊月大圩时卖掉,当晚就住在镇上,一伙外路来的土匪探到了这个消息,前天傍晚时候,装做挑盐客赶到了刘家市,还专门抓了两个以前在刘家市常来常往的挑盐客做幌子,以客铺住满了作借口,在镇上投宿,半夜里跳墙出来偷牛,要不是卖牛的人警醒,及时发现,那可就亏大了。那伙土匪被团练打了出去,死伤了好几个,逃跑的土匪扬言要报复。因为出了这样大事,这两天吓得好多商贩都不敢往刘家市来,要不然这客铺也不至于空着在。

说完之后,庙祝又告诫他们,晚上没事最好不要出门,更不要靠近镇子,免得被团练当成土匪打了就太冤枉了。

这番话显然既是好心,也是警告。

顾九叔爷问道:&ldo;牛贩子的牛都卖掉没有?&rdo;

庙祝道:&ldo;哪里有人敢买?都怕那伙土匪就等在路上抢!&rdo;

牛贩子想来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顾岳忍不住插了句话:&ldo;有没有派人到县里请兵剿匪?&rdo;

他回乡来所见的各地团练,大多是守个村子镇子还行,要去剿匪,恐怕就不够看了。

庙祝叹气:&ldo;那是一伙外路来的流匪,没根没底的,哪里知道藏在哪个山窝窝里头?等到县里派人下乡来,早跑掉了。&rdo;

又有人很热心地建议道:&ldo;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还是得想个法子收拾了这伙流匪,镇上才得安宁吧。&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