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国崛起中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原因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第一天的拍摄就这样结束了,总结用一句话:“紧张、忙碌。”

紧张是因为开销太大,即使是有的费用当地给出,但6个人一顿饭70欧元,多少令我们有点难以接受,连搓一顿都谈不上,仅仅是便餐。

忙碌是因为想拍摄的东西太多了,即使手忙脚乱,依然感觉不出镜头,其实也就50分钟的片子,但可能是异国作战,有点太心急了。

里斯本不太大,但很整洁,干干净净的,小巷里到处停满了车,但很奇怪,不见堵车。也许是周末的缘故,当地人出动的少。大街上的商店几乎都不开门,据这儿的人讲假期神圣无比,不过拉我们的司机还不错,到地方便率先去开门,态度既恭敬又自然,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职业化的程度很高,很容易让人想起张秉贵卖糖——劳动是一种享受。

发现者纪念碑没有想像得好,走近了看还有气氛,远点看很一般。这倒和葡萄牙的历史一脉相承,贝伦塔也好,热罗尼姆大教堂也好,从远处看都不雄伟,但当你身处其境又不得不发自内心地赞叹:太宏伟了!

这里的古建筑都是以石头为主,石雕极细致,花叶都翻卷着,如果不仔细观察,还以为是树胶做的,细细地欣赏,感觉很好。

整个城市的布局也很和谐,没有什么太高的建筑,起起伏伏,该是山坡的地方便是绿绿的山坡,虽然有轻轨也有高架桥,但都不张扬,路上都是小小的石块,树木似乎不少,但都不太打眼,一切都很从容。

街上的车很多,以两箱车为主,欧洲人个子高,但并不觉得车会狭小。整整一天,没有听到鸣笛的,现代化的城市安静如古代,真是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绝不仅仅是因为环境。

2005年9月25日

今天是拍摄的第二天,上午的工作基本上是个误会。不知联络如何出现的差错,给我们安排的竟然是海洋馆。

昨天结束工作时,还以为下一站是海洋博物馆,但到今天出发时,海老师突然意识到是海洋馆,同北京动物园的没有太多差别。与地理大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除了一张达·伽马的照片。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四部分(2)

考虑尊重主人的感情,大家放松一下,权当是逛公园吧。但工作的第二天就放松,以后怎么办?

草草参观一下海洋馆,然后去拍街景。

里斯本的草地给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大人、小孩都可以随便踩,欢闹也好,睡觉也好,总之就是无忧无虑。不知北京的草坪什么时候可以如此平民化?

很运气,我们赶上了市民的马拉松比赛,据说有16000人参加,男女老少都有,甚至还有许多轮椅上的残疾人,每个人都认真地跑着,似乎表演的成分更多一些,正应了那句老话:“重在参与。”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每个人的表情,松弛而努力。

路边许多看客,大家很自觉地围在路两边,没有警察维持秩序,人人都很自然地给选手们鼓掌,选手们也很热情地呼应,偶尔也有人举着裸体的女塑料人,或者穿着小丑的衣服,汗流浃背地奔跑在人群里,接受观众的欢呼。

我们仔细拍摄了一组路边助兴的乐手,他们的鼓总是打得很响!当他们要离场时,还要认真地指给我们他们下一个落脚点,希望我们继续跟踪。

人活一口气。想想我们逝去的狂热劲还是挺珍贵的,一个国家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答案写在每个国民的脸上。

中午饭没有吃,直接奔辛特拉,王宫的拍摄计划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安排,好在有海老师,没安排我们就自己去。

老皇宫已是风景点,规模都不算太大,但很特别的是穆斯林建筑和基督教的建筑和谐共生,倚山而建,浑然一体,想想500年前那一场争斗,流泪、流血的结果,竟然是无间的融合,历史似乎总在同人类开玩笑。

今天天气很好,虽然有阴有晴,但风云变幻,挺有气势。

王宫的内部景物竟不允许拍摄,连相机都不让带入。路过时看到一个市场,也不知道有没有香料市场,就误打误撞去看看。

市场很亲切,像极了中国小城镇的赶集,而且卖的许多衣服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制造,人很多,熙熙攘攘,热气腾腾。

有一家传统的烤面包的摊位,吸引了我们的目光,3个木炭炉子,纯粹用泥土做成,4个老太太加1个老头,生意很好。面包里夹着肉,1欧元1个,我们的午饭就是它,味道很好。

大家互相开着玩笑,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完成了拍摄。

距天黑还有些时间,到罗卡角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临时决定提前去看看。

依然是一路畅通,尽管道路并不宽敞。

欧洲的天涯海角看起来还很荒凉,除了游人多一些。山上稀稀疏疏地点缀着一些矮草,少有大树,大西洋宽广无垠,置身其中,不由让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大。

过去计划纪实拍摄一些游客的语言什么的,但风太大了,几乎每个人都在小跑,也想设计一些镜头运动的轨迹,但猛烈的海风却不给机会,在光秃秃的海角上,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去当墙。

落日下,那个孤零零的十字架显得很无助,但就那样笔直地立着,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也许这就是卢济塔尼亚人的灵魂。

2005年9月26日

很奇怪,今天早上,司机Diogo迟到了半个多小时!一问才知道路上有交通事故发生,所以堵车。

前两天一路畅通,今天终于见识了一下里斯本的堵车,一段三四公里的地下桥,我们走了将近1个小时。上午本来约定好9点半的采访,不可能不迟到了。

缓慢行驶了一段之后,恰好看到了事故现场,一辆轿车不知何故驶到了一个干枯的小河道上,问题并不严重,交警已用车把事故小车拖起来,但几乎每辆路过的车都会放慢速度看看热闹,也有许多人围观,这点倒像极了中国人,问司机,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