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 > 第1章 刘家大宅(第1页)

第1章 刘家大宅(第1页)

我走进街边的一家纹身店,只穿了个跨栏背心,露着两条花臂的老板正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手里还盘着一对儿核桃。

“你这能洗纹身吗?”我开口问道。

屋里音乐开的有点大,老板似乎没听到我的声音。“嘿,哥们儿,你这能洗纹身吗?”我敲了敲柜台,提高嗓音又问了一遍。

花臂老板像是被我的声音吓到了,一个激灵从摇椅上坐起来,盯着我看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急忙应道“能,能,能纹也能洗。”边说边伸手拿起旁边播放着音乐的手机,把声音调小。

“那你看看我这个,能给我洗了吗。”我把t恤的领口往下拉了一拉,露出了右边胸部的纹身。

“没问题,能洗。”花臂老板看了看,示意让我跟他进屋。

“你先把上衣脱了,我看看多大,然后好给你报个价。”他指了指屋子中间的工作台,示意我脱掉上衣躺上去。

我的这个纹身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狼,狼头在右胸前,狼嘴轻张露出锋利的狼牙,狼颈处鬃毛烈烈,整个狼身肌肉线条清晰,四肢硕大的狼爪指尖锋利,而狼尾和一只后爪甩在了右肩膀的位置,这只狼威风凛凛,精神十足。

花臂老板带上黑色的工作手套,打开操作台一边的补光灯,手指轻轻按在我胸前的图案上,顺着这只狼肌肉的线条轻轻的抚摸,好一会儿,才咂咂嘴说“兄弟,真的要洗掉吗,这匹狼的款儿我以前就真没见过,纹的太漂亮了,洗了有点可惜呀。”

“洗了吧。”我想了想,还是语气坚决的说道。

······

我叫刘三九,就是三九天的那个三九,这个名字是把我养大的刘老道起的,因为他捡到我那天,正好是我们东北“三九”的第一天,也是东北最冷的一天。刘老道说要不是那天头晚他多喝了几杯酒早上让尿憋醒了,我大概就冻死在他的道观门口了。

刘老道其实不算是正儿八经的道士,他的这座道观原本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道观,其中原委还要从刘家祖开始上说起。

刘老道家祖籍是在河北保定府易县。易县历史上最有名的人应当属刺秦王的侠士荆轲了,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中的易水就在易县境内,所以那里也是古代燕国的范围。我小时候刘老道总说秦始皇是他们家的仇人,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杀得燕国人是最多的,可你都去刺杀人家了,人家大军入城不报仇才怪了。

说回到刘老道家。他的家里几代从商,经营着木材生意,家资颇丰,在当地已是富甲一方的名门大户,到了刘老道祖爷爷那辈儿,家族的生意更是到达了顶峰。

刘家做的是木材生意的,那一年刘家祖爷爷前往关外选购原木,几经辗转就来到了黄海之滨的一座名为安东的小城。

安东位于辽宁省东部沿海历史悠久,距今1。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由于地处边陲,安东历朝历代都是军事要塞。战国时期,此地为燕国东部边疆,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唐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到了辽代又建立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则归属婆娑府路管辖,元朝时继续沿袭了金制的婆娑府。

到了明朝,这里又被划归辽东都指挥使司。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采取定边政策,在叆河边门和凤城边门建筑柳条边,禁止在边墙以外的地区农牧、渔猎、采伐、采矿,致使安东地域变成了不毛之地,也阻碍了安东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后,清政府实行拓边政策,这才让安东重新得到开发和发展。清光绪二年在此设置了安东县、岫岩州、凤凰厅。第二年又设置了宽甸县,并以凤凰厅为首府管辖岫岩、安东、宽甸三县,至此才算结束了边陲自然开发的历史,也为安东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民国二十六年,伪满洲政府设置安东市,到了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驻安东接收日伪政权,成立了安东省和安东市、安东县、凤城县、赛马县、宽甸县政府。

一九四九年五月,辽东省成立,安东市则被划定为辽东省省会。后到一九五四年九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设置了辽宁省,安东市才正式被划定为辽宁省下属的地级市。

安东南邻黄海,东靠鸭绿江,与对岸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所以这里也是个边境城市,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鸭绿江流域群山叠嶂,林木茂密,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的椴木、杨木、桦木、色木、水曲柳、核桃木等,更是制造家具,枪托,船桨的上乘木料。所以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的安东,也是重要的木材中转地,各种木材源源不断的从鸭绿江码头运往全国各地。

刘家祖爷爷虽然接手家族生意几十年,但亲自来安东进货倒是第一次,所以生意谈完,几个相熟的木材商便陪着在到安东城内四处游览。

安东城市狭长,一面临江,另一面则是连绵的群山,这座城市也是依山傍水而建。城离繁华处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山,因为此山两边高,中间低,且山顶浑圆形似元宝,所以就被称作了元宝山。元宝山不算高,海拔也就180多米,但因为山上古树参天,林木葱茏,还是在市中心附近,所以宣统三年的时候,就在山上修了个公园,一开始起名叫安阜公园,到了建国后改成了元宝山公园。

刘家祖爷爷被朋友带着到元宝山游览,他看见这个公园修的园林景翠,碑林肃穆,不但空气清新,亭台楼阁也十分秀丽,特别是山行酷似元宝,颇具旺财之兆,顿时心动不已,随即便动了在这里买块地建所宅子的心思,想的是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雅,等将来年纪大了,把生意都交给后代,自己就住过来颐养天年岂不也是美事一桩。

有了这个想法,加上同行的友人的攒动,刘家祖爷爷当上就掷下千金,在元宝山的半山腰买下一块地,连着就请了工匠替自己打造住宅。因为只是想做个自己养老休闲的居所,并没有举家迁来此地的想法,所以宅子修的比不算太大,只是建了个两进的院子,但刘家本身就是经营的木材生意,所以用料方面很是讲究。但凡所用木料均为名贵木材,所以虽然宅子不大,但耗资却着实不少。

建这所宅子时刘家祖爷爷正值壮年,并没有退休的打算,所以宅子修好后一时也用不上,就请了几个下人看管打扫便回了祖籍,只是定期安排人过去看看,外加送些工钱和用度。由于刘家祖爷爷生意繁忙,而且刘家家大业大,随随便便一所宅子当时也没放在心上,所以宅子建好了许久,刘家的其余子弟也从来没有专门去过。

哪里知道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只在一夜之间。本来身体一直硬朗的刘家祖爷爷在一次外出行商时突然染上了急症,请来了许多郎中用了许多珍贵药材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没有多久便只剩一口气吊着了。

同行的下人无奈,只能趁着一气尚存赶紧往家里送,可惜还没来得及送回家里,人就驾鹤西行,最后只能把遗体带回了刘家安葬。

刘家虽然是大户人家,旁支众多,但偏偏正房的这一脉几代都是单传,所以刘家祖爷爷死后,家里唯一的男丁只剩下了刘老道的爷爷。那时刘老道的爷爷年纪尚小,虽然继承了家业但根本无力掌管,而他的近亲皆是老弱妇孺,更是没人能帮得上忙。家里的几大旁支亲戚早就觊觎刘家产业,刘家祖爷爷在世时他们有所顾忌不敢有所妄动,但老人死后他们没了顾虑,便借此机会便开始肆无忌惮的瓜分属于本家的生意,所以没过多久,原本兴盛的刘家也被瓜分殆尽日渐破败了下来。

等到了刘老道父亲出生时,家中的生意早就成了别人的产业,仅剩的那点祖产也已经变卖的差不多了,等仅剩的宅子也抵给他人以后,家中亲人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他一家三口挤在村郊的茅屋里勉强度日。

刘老道的爷爷经历家中由盛变衰,内心憔悴,很早便抛下他父亲母子二人去了,所以刘老大的父亲打小就是跟着母亲长大。家道中落,刘老道的父亲幼年时没钱上私塾,以至于每天就是四处闲逛,招猫逗狗,无所事事,好在这孩子虽然顽皮,但品性不坏,而且极其孝顺,所以在街坊四邻之中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