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刑事案件咨询 > 分章完结27(第1页)

分章完结27(第1页)

墓),吃水(出水)、不吃水等差异。33kanshu采买器材和炸药也是支锅职责,炸药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品,所以还得去道儿上求。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这些盗墓贼们离不开这个“道儿”。

“望”、“闻”、“问”、“切”

寻找古墓则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活,但尚志祥的盗墓诀窍却有些类似于中医诊疗手法,即“望”、“闻”、“问”、“切”。

现在,盗墓的时间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在干了15年刑警工作并六破盗墓案的施振宝看来,如今更专业的盗墓装备已经让盗墓者很难再被时间和环境所牵制。

据施振宝介绍,盗墓贼分工很明确,踩点、放风、掏洞、安炮眼、摸宝贝。以往,盗一个墓耗时三到五天,炸和挖至少需要两天,而且不能性急。如果炸出的竖井里还充满硝烟就下去,很可能一个都不能活着上来。所以,爆炸以后必须做好伪装,第二天再去。“有的时候盗墓贼为了确定古墓的位置和墓葬内有无文物,往往要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

比如,尚志祥挖的邾国贵族墓葬区地面深度一般不超过5米,浅的地方也就两三米,快的话,一个墓两小时完全搞定。

而根据尚志祥的描述,即使是一个埋在地下10米深处的墓葬,用直径60厘米、高40厘米的“大铲”,一个小时就能挖出一个直径60厘米、深10米的盗洞。汉墓一般距地表12米左右,西周墓则更深,但一夜之间盗掘完成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这几年警方缴获的盗墓工具看,现代盗墓贼已经配备了更为专业的探测仪器和爆破工具,为保证洞内作业,还配有通风、通氧设备;整个过程主犯在外地用手机遥控指挥;得手后,交由专司运输的人员迅速转移。

“望”即看风水,看草木。经验丰富的盗墓者大多擅长风水之术,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由于古人迷信风水,因而多数古墓都建在“风水宝地”上,如依山面水之处,尤其是古河道的拐弯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盗墓者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

“闻”即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这些特殊物质散发的气味,一般人难以察觉,而盗墓者总能敏锐地辨别。“闻”的另一层含义为听声音。一般的大型古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如空中打雷时,就能向地表传出不同于别处的声响。“清朝时期的大盗墓贼焦四,就善于通过声音来找墓。他曾在打雷时寻找墓地,根据回声能准确判断出墓葬位置。”尚志祥对焦四很崇拜。

“问”就是踩点。盗墓者一般都能说会道,尤其善于与老人谈古论今。每到一处,他们便会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的身份,拜访当地的老人,通过交谈,从当地传说中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有时他们也会通过当地史志搜罗信息。

“切”,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是指发现古墓后,根据地表的地势等情况,准确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墓穴;二是打开墓中棺椁后,没有遗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宝物;三是触摸到文物后,即能判断其为哪个朝代的文物、价值有多大等。有时,先进的“探宝仪”也会派上用场。

“只要是金银铜铁锌等金属在地下,探宝仪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尚志祥称,找到古墓后,一般会用“洛阳铲”在墓葬周围密集式“扎针”,以确定古墓的长度和宽度,并根据扎针取上来的土判断该墓是哪个朝代的,是平民墓还是贵族墓,是“生坑”还是“老盗”(已经被盗过的墓)。“如果是‘老盗’的话,就没有干的必要了。”尚志祥说。像去年底轰动一时的曹墓,几乎空空如也,对盗墓团伙来说,那就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废坑”。“明朝时期的墓大多在山岭的阳面,并且与土层、山崖接触的地方,‘大活’很多,汉墓及以前的墓弄出来的东西也很漂亮”。尚志祥说,这些都是盗墓者最想下手的。

“我想,‘鉴宝’类节目给了观众一个误导,那就是——这个东西太值钱了,如果我没有怎么办?盗墓!”

施振宝说,文物到手后,盗墓者会尽快找到安全稳妥又出手大方的买家。将文物走私出境,是他们最常用的做法。

这条产业链究竟快捷到什么程度呢?

市文物旅游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汪洋说,盗出的好东西一小时就能出手;三天时间可以通过二次倒手出境;如果是一条龙不倒手的话,两天到达境外。文物出境的路是畅通的,一条通过广州、深圳海关;另一条是先将出土文物会集到河南、陕西、甘肃几个内陆文物集散地,之后取道香港、台湾再次集散,运往世界各地。出关的办法很多,有个人夹带、快件邮运、集装箱夹藏,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时,还贴上“出口艺术品”、“展览品”标签掩人耳目。

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邵泽水说,原先文物从古墓中盗出后,要等待“识货者”——这是一个漫长并偶然的过程。而现在,文物一出土,便肯定意味着它有了买主,交易迅速完成。

“与过去相比,盗墓已完全产业化。”邵泽水忧心忡忡地说。

据一些报导称,当前,全球文物收藏量达万件以上的文物商,有3000人左右。这些不同国籍的大老板,控制着一个复杂而严密的文物交易网络。从各个国家盗掘出的地下文物,经过四五次倒手,最终到达他们手上。此时,这些出自古墓的文物,已不再带有任何“危险信号”,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炒作、拍卖,并最终被顶级藏家收藏。

而地下文物在进入合法化商业管道之前,都有过一段长达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旅行生活。这种旅行不仅只是出入海关、二次集散,还包括在形形色色的大小老板们之间的周游。尚志祥说,这用行话来说就是“倒手”。

汪洋表示,“倒手”是文物商贩们大变魔术、规避法律风险的法宝。在盗墓产业链上,风险最大的是基层盗墓群体,其次是最接近盗墓者的初级市场老板,因为他们离犯罪现场和犯罪证据最为接近。无论是在盗掘还是运输途中案件被侦破,公安人员顺藤摸瓜时,证据链条上最先锁住的就是这部分人。因此,只有通过频繁的倒手,才能抹去地下文物身上所携带的犯罪印记。

“一个盗墓贼,花费三天工夫,把这里最常见的一个汉俑从50米深的地下搬运到地表面来,他十年的生计就有着落了。”杜廷永说。

不过,令一些大老板伤神的是,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盗掘速度带来的文物价格贬值。由于出土的“东西”太多太快,一些文物贬值相当惊人。“一件汉阳陵的裸体陶俑,国内原来可以卖到15万元,如今两三百元就搞定了,境外价格也由原来的几十万美元跌落到六七百美元。”尚志祥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