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前
——武英殿——
昔日主审的三法司官员因错判重案而分别受到了相对应的处罚,然锦衣卫指挥使与同知却依旧还在任上,作为上十二卫中的侍卫亲军,锦衣卫隶属皇帝,除内使外,为天子最近侍臣,朝臣害怕祸及己身,遂不敢弹劾。
大理寺判决已下,卫王府等一干人皆被押往刑部大牢,等候刑部执行审判。
锦衣卫指挥使从刑部大牢中回来,直接面见了还在处理政务的皇帝,“陛下,这是王怀民临写的燕王笔迹,乃虞世南之书,笔锋力道,几乎无偏差。”
皇帝仔细的瞧着笔迹,“若不是内使出身,也许此人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陛下。”一旁的高士林开口道,“司礼监有载,王怀民仕宦出身,其父乃是武宗朝的翰林学士,因是逆贼张氏党人,于陛下登基初年伏诛,妻子自焚,唯一子嗣便被送入了十二监,他的祖上,是早已落寞的琅琊王氏。”
“怪不得,”胡文杰道,“臣观其书写时,丝毫未曾犹豫,挥笔成书,想来造诣不浅,原来是书道世家出身。”
皇帝放下手中的字迹,旋即轻轻按着额头,“卫王府内使书道造诣之高,几乎与昔日越国公府搜出的字迹一模一样,哦不,应该说就是同一人所写的吧,如此,卫王的嫌疑。。。”
“为什么呢?”皇帝的眼里突然闪过一丝伤怀,“朕想做的事,不但朝臣不让,就连自己的儿子都要百般阻扰。”
“陛下。”高士林有些心疼的望着皇帝,“也许卫王殿下只是为求自保的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就能陷害国家大臣吗?”皇帝忽然盛怒,“他害怕齐王对他不利,但齐王是什么心性,齐王的心思可有他深?”
“卫王殿下自幼与齐王殿下不和。。。”
“齐王是朕看着长大的,纵然关系不和,然若登位,也不会做出残害手足之事。”皇帝深信道。
“可是齐王殿下身侧如今有了齐王妃。”胡文杰提醒道,“林氏一族,未曾有过心思简单之人。”
皇帝陷入沉默,摩挲着自己手指上所戴的指环,良久后道:“去一趟齐王府,将王长子与长女接入宫中来。”
“是。”高士林应道。
“若是齐王妃问起,就说是他们的翁翁想孙儿了,吩咐她们将东暖阁腾出来,马上就要中秋了,省得一来一去折腾。”皇帝又道。
“是。”
-----------------------------------------
——宗人府——
至庭院的房门口,里面只亮着一盏微弱的烛灯,高士林上前将房门轻轻推开,皇帝裹紧大氅随后独自一人迈入屋内,庭院外则由便服跟随出宫的锦衣卫指挥使胡文杰看守。
房中只有一张简陋的床与一个衣柜,以及一张破旧的桌案,皇帝刚一踏入内,便闻到了一股伤口因溃烂敷药的腐臭味。
伴着微弱的光芒,皇帝四处瞅了瞅,才瞧见床脚的柜边卷缩着一个发抖的人,遂走近了些,卫王将埋在双膝间的头抬起,拨开散落的头发,随后像见了救命稻草一样爬上前,不顾背后的伤痛,双手撑在地上连连叩首道:“赵成哲叩见大明天子,陛下圣躬万福,圣躬万福。”
皇帝见他疯癫如此,顿生恻隐之心,可是礼法在前,惩治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人而放任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惹来非议。
皇帝再次查探了四周,本想坐下与之谈话却发现房中满布灰尘,连个干净的可供坐下的地方都没有,遂站立着问道:“背上的伤如何了?”
面对皇帝的关心之语,赵成哲不知其是真的关怀,还是在惩罚自己之后的惺惺作态,连忙擦了擦肮脏的脸,笑回道:“几位皇叔替臣请了大夫,如今已经好多了。”
皇帝背起双手,“越国公的案子,你为何要这样做?”
“臣是被冤枉的。”赵成哲楞了一会儿,旋即替自己辩驳道。
次子狡辩的话,似乎将皇帝最后的怜悯消耗殆尽,转瞬间,眼里的慈悲散得一干二净,狠心之外还有诸多无奈,“种种证据皆指向你一人,难道这天下还有人有神通,能将细作安插在你身侧蛰伏整整二十五年。”随后皇帝从大氅里边的道袍袖子里抽出一份卷起的纸张散落在赵成哲跟前,“你府上的内使,是出自十二监,自你满周岁便跟在你身旁,难道二十四衙门的机构里,会有人想要陷害你不成?”
赵成哲将之上一一展开,发现都写满了文字,粗看,字迹似乎都是出自同一人,然他苦学书法,自然认得这里面的些许偏差,“这是王怀民的字。”
皇帝沉下脸色道,“另外两张,你可瞧得出来?”
赵成哲又瞧了第二张,“这与上次陛下给看的二叔字迹,根骨神似,是燕王的笔迹。”旋即又瞧着最后一张,三张纸中,字迹几乎都极为相似,尤其是首尾两张,不但是字迹还有内容,只是墨迹一新一旧,“这。。。”又连忙将其一一铺开对比,“这两张都是怀民仿写了燕王的字。”
很显然,皇帝拿来的两份手书,并非是呈堂证供上的,而是在招供之外又令卫王府内使再次仿写了一次燕王的笔迹,锦衣卫呈上来时,让原本不信的皇帝痛心不已。
“你还有何话要说?”皇帝质问道。
赵成哲幡然醒悟,却又故作质疑的反问皇帝,“难道昔日越国公府搜出来的信笺根本不是与晋王同谋而是与燕王吗?”
“这难道不是你所为吗?”皇帝怒道,“王怀民祖上是琅琊王氏,自幼同你一起学习书道,书法造诣远在你之上,他已招供,为主之用,故意学人书法十二载,即便是翰林学士也难辨真假,若不是受你指使,他何故要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