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沉默片刻,“如果你不幸身死,会怎么影响到我?”
“如果我不幸身亡,一定会有人在天子面前弹劾大帅轻视新科进士,第三名探花不幸身亡,大帅难辞其咎,如果有人存心想夺大帅的军权,这件事的后果便可以被无限放大,诸如边境防备荒弛,两百西夏士兵深入宋境等等,天子也未必保得住大帅。”
种师道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知道李延庆说得是实话,在大宋,战死十名武将也比不上死一个文官,尽管很不公平,但这却是铁的事实,如果李延庆身死,那童贯岂不是抓住了自己的把柄?
沉吟片刻,种师道缓缓问道:“有传闻说,李参军很被童太尉赏识,这次李参军来西北军任职,可是童太尉在背后运作?”
李延庆摇了摇头,“我从来就不是童太尉的人,童太尉是希望我能进朝廷户部为他效力,但我没有答应,自从两年前他把我赶出府门后,我们便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你此言当真?”种师道疑惑地看着李延庆,他一直以为李延庆是童贯安排来西北军,没想到李延庆竟然和童贯没有任何关系。
李延庆知道自己和童贯关系破裂的消息迟早瞒不过种师道,还不如趁这个机会说出来,不管种师道是否相信自己,但只要自己这次真的帮助了他,便至少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李延庆笑了笑道:“人人都想往脸上贴金,象我这样把脸上金子扯掉的,恐怕没有几个吧!”
种师道凝视李延庆片刻,他知道李延庆说的是实话,童贯不缺武将,缺是的朝廷势力,象李延庆这样的探花进士,童贯不把他安插进朝廷,却把他打发来西北军,确实不可思议。
而且如果当初自己当初不用他,他也变成了一枚闲子,童贯不会做这种事情,那么只有一个解释,李延庆确实和童贯没有关系。
想到这,种师道心中的疑虑稍稍缓解,他点了点头,“那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延庆缓缓道:“某些人想除掉我,光面堂皇说起来也是内部权斗,一点点处罚也无关痛痒,可如果是和敌国勾结而出卖大宋利益,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大帅可以堂堂正正的处斩这些浑蛋,我想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怎么个主动出击?”种师道饶有兴致地问道,他对李延庆开始刮目相看了,不仅箭法了得,而且谋略也那么厉害,说不定可以让他也加入军事参谋。
李延庆冷冷道:“他们在乌龙寨给我设了个陷阱,那我就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让他们也尝尝落入陷阱的滋味。”
种师道知道李延庆的能力,两百西夏军队都拿他没有办法,那他也一定能将此事妥善处理好,种师道沉吟片刻道:“这件事我就让杨再兴来助你,需要什么帮助,你直接给他说,我会全力支持。”
和大家随便闲聊几句
大家从情节发展其实可以看出一些老高构思的脉络,从主角小时候求学练武的故事,一步步到发解试结束,然后进京发展,到科举结束后,中间再穿插一些支线,主角的早期故事就结束了。
步入官场正好是宣和元年,老高让主角最初走的是军中文官的路子,也是大宋的特点,武将不能掌正印,必须是文官才能掌军。
之所以放在西北军,因为宣和元年正好爆发了宋夏之战,让主角跟随种师道去混混军中人脉。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看出一点端倪了,将来小李的根基会放在西北,不过不会那么顺利,会曲折一点,得慢慢写才行。
这本书预计是四百万字左右,现在才一百万字,故事还很长。
另外再说说赵佶,宋徽宗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但老高个人感觉,赵佶其实也并不昏庸,贪图享受,重用奸佞倒是真的。
如果说赵佶最大的战略失误是联金灭辽,那么南宋末年,宋朝依旧是联蒙灭金,和北宋走的是完全一样道路。
从今天的角度看,确实是愚蠢之极,但如果从当时来看,宋朝确实没有意识到金朝和蒙古的实力会那么强大,他们对辽和金的仇恨刻骨铭心,灭辽和灭金属于当时的政治正确,我们不能把历史旁观者的清醒强压在当局者的身上。
赵佶最大的问题重用了太多宦官,北宋末年宦官当政也是政治**的一个原因。
但赵佶为什么要重用宦官,恐怕还是为了和文官势力抗衡,老高在写初见李清照那一章时,其实已经借书中人的口说明了当时文官势力的强大,蔡京几度被贬,又几度被重用,恐怕也是赵佶不得已。
老高不敢说文官集团误国,但如果把北宋灭亡的全部责任强压在两个皇帝身上,确实也不太公平。
我们今天看到宋徽宗很多荒诞之事,比如和李师师如何如何,老高就觉得是后人为了让赵佶承担北宋灭亡的责任而有意渲染出来的故事,让人觉得此人是昏君,北宋当然就是毁在他的手上。
但制度上造成种种的恶果呢?强大的文官势力对北宋决策的影响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
老高并不是在替宋徽宗翻案,他是法人代表,公司倒闭他当然是负首要责任,只是公司倒闭的根源未必是他的原因。
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
在阳曲县城东一条叫做大槐树巷的小街内,有一座占地十亩的大宅子,平时宅子大门紧闭,连巷子里的邻居也不知道宅子里住着什么人,大家只依稀记得,这座宅子和一个去世的官员有关。
入夜,巷子里内一片寂静,大部分人家都早早歇息了,偶然会从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发出野猫的惨叫声,使得夜晚显得格外的安静。
这时,一个黑衣人快步从巷子口匆匆走来,一直来到常年紧闭的大门前,他向两边看了看,便有节奏地拍了拍门环,不多时,门吱嘎一声开了,黑衣人闪身进了院门,大门随即又关上了。
院子里微弱的灯光照亮了黑衣人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