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臂阿童木》上映的同期,东映动画公司便搞了一部迪士尼模式的片子《小王子与八头龙》。
这部片子亏得一塌糊涂。
搞完这部片子后,东映动画公司便向《铁臂阿童木》学习,谦虚学习如何一拍三的低帧数动画,如何制作廉价动画……
那么,为什么手冢治虫不能成为华特·迪士尼呢?
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
华特·迪士尼创业时,正值美国电影行业和好莱坞的萌芽期。
华尔街的金主们看到卓别林和格里菲斯这些大IP,兴冲冲的提着钱袋子砸了过来。迪士尼赶上了风口期,顺势飞了起来。
虽然公司在华特·迪士尼去世后一度低迷,然那时的迪士尼已经挤入了行业上游领域,变成了美国电影电视行业的一部分。
迪士尼的地位,稳如泰山,完全不可动摇。
可手冢治虫并没有遇到这样的好时机。
别忘了,《铁臂阿童木》可不是什么无名作品,早在动画诞生的十年前,这部漫画就已经轰动RB。
但就是手持这样一个超级大IP,手冢治虫去敲电视台的门的时候,也只能用低价策略去敲门。
东映动画公司这种干的早的企业就顺遂的多,他们的母公司是东映株式会社,RB五大电影公司之一。另外还是朝日电视台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大股东,还持有多个卫星频道。
东映动画公司是60年代,唯一有硬件实力,有机会成为东方迪士尼的RB动画公司。
但是,东映动画没有战略定力,在遭遇一次亏损之后,就去捞快钱了。
正是因为这种入场的先后,虫制作株式会社被牢牢压制住,导致RB动画业始终也没出现一个迪士尼那样的霸主级企业。
………………
随着动画制作公司的增多,行业上游缺乏支点的缺陷就体现了出来。
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制作公司想要抬价也不可能,虫制作公司就对电视台请求过增加30%制作费,然而被一口回绝。
当制作公司各种微利,甚至负债经营。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例如宫崎勤,便只能把手中最后的命脉——IP的自主权也交出去。
这种趋势的极致,就是制作委员会制度。
制作委员会制度下,一般的动画制作公司完全沦为普通打工仔,跟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没有什么区别。
一集1000万日元的制作费,能分到底层员工手里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RB,便利店兼职打工都有12万日元一个月的年代,原画师的的月薪只有6万日元。
只能说,这是时代的选择。
手冢治虫和他的虫制作公司恰逢其会背了这口锅而已。
………………
老是把社会问题的锅甩到某个人的身上,逼着一个人鞠躬道歉,然后万事大吉,一切照旧。
这是RB社会的一大特色。
更木剑八和东京电视台的崛起,使得这个平行世界的RB动漫产业,开始发生某些变化。
………………
此时,这个改变历史走势的男人,出现在大阪市天王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