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带着装备回大唐 > 第103章 挖个坑(第1页)

第103章 挖个坑(第1页)

王仁表非常想挣扎,但是看李恪受伤的左臂忍了下来,随后无奈的看向李恪“你不能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吧,那么多将士,动一动就要花钱,朝廷都没钱,你咋办,我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方,不可能拱手让人吧,咱们这么做虽说花了点钱,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千万两值”。

李恪继续怒吼着“值你大爷,你咋不掏钱,老子一年坑蒙拐骗那么些钱,都让你嚯嚯了。。。。。。。。”,后边骂的非常难听,就不写了,大哥们自行脑补,你的几个小目标被你朋友借人了,你想吧。

王仁表陪着笑脸看向李恪“哪有都嚯嚯了,你从我家和几个世家身上坑的可比这多的多了”。

李恪瞪着眼睛看着王仁表“那是我用身体换来的辛苦钱”。

这句话差点把没把王仁表逗笑,但是看着李恪愤怒的表情,还是憋住了,“哎呀,我知道了,再挣嘛,钱嘛,流通起来才好嘛”。

李恪火气未消依旧瞪着王仁表“外边那哥们你借啊,反正你别想在从我这搞走一分钱”,说完气呼呼的扭过头不理王仁表了。

王仁表笑着摇摇头,来到帐外,看着裴延龄“裴叔,你可真是把我害惨了”。

裴延龄刚才也听到了帐里的动静,有些不好意思“王少爷,我也没想到这里边还有这么个事呀,是下官莽撞了”。

裴延龄作为河东道刺史,王仁表作为河东道第一世家的长子,二人当然早就认识。

王仁表叹了口气“裴叔呀,你这样吧,你刚说的这些你直接动工吧,费用从我家拿,但是每个银子的去向都得记清楚啊,我完了还要找殿下给我报销呢”。

王仁表刚说完帐内传来李恪的怒吼“我给你报个屁,我把你报销了”。

王仁表尴尬一笑看着裴延龄“裴叔,不管他,你记得把账记清楚了哈,另外让河东道的百姓多开垦些荒地吧,谁开垦了就是谁的,明年殿下有用”。

裴延龄点点头,满脑子都在震惊王少和殿下的关系已经这么好了么。

王仁表看着有些愣神的裴延龄在他眼前晃了晃手,后者连忙清醒过来,“我知道了王少爷,你放心,保准办的妥妥的”。

王仁表点点头“嗯,工钱该发发,别克扣,等这边产业发展好了我给你分红,别惦记百姓那点”。

裴延龄点点头“是,这一点王少你可以放心,我裴家虽不是大门大户的,但是百姓这点我还是不会克扣的,我就想为河东道干点事,如今我也看出来了,大唐崛起的势头很足,我不能给大唐拖后腿”。

王仁表一笑“嗯,裴叔的眼光自然没的说,我会给家里去信说明情况的,天色也晚了,没啥事的话裴叔就先回吧”,说着又指了指帐里低声嘱咐“那闹脾气呢,不用管,你直接走,哈哈”。

裴延龄点点头,分别向王仁表和李恪所在的营帐行了一礼,随后转身离去。

今夜的李恪非常之不开心,气呼呼的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以后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依旧仇视着王仁表。

王仁表看到李恪的表情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诶,作为伤员呀,一定要好好休息,心中不能有火,不然容易导致伤口淤血,搞不好要截肢呀”,随后上下打量了一番李恪“嗯,你这还不好截,搞不好以后你就是一个肩膀顶一个脑袋了”。

李恪本来火气已经消了很多,但是听到王仁表这话彻底让他咆哮起来“王仁表,我跟你不共戴天”,声音大到整个营地都能听见。

王仁表依旧淡定“哎,金矿我还是自己挖吧,后世可探明那里有五十多吨呢,嗯,不错不错”。

李恪原本怒气冲冲的一张脸,突然开始抽筋,因为李恪本想努力摆出笑脸,在好好和王仁表说说的,但是心中怒气未消,一时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生气还是笑,所以顿时抽抽了起来。

王仁表看后大笑起来“哈哈,好啦,年底我回家的时候去探一下这个地方,之后你就得派兵过来守着了”。

李恪依旧脸上表情有些抽抽的点点头。

时间到了中午,一早上的急行军之后,大部队终于到达了盐湖,李恪当即下令吃过午饭以后,一部分进城买锅,一部分人开始扩张盐田。

不得不佩服王家下人的效率,这才两天时间,盐湖原先的工坊已经扩大了三倍,新的厂房已经快要完工,盐田里已经有大群附近的百姓开始干活了。

蒲州县令与绛州县令,因为忙着处理各自县中的地主豪绅给百姓归还田地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前来,李恪对他俩的办事效率也非常满意。

蒲州县与绛州县中的工匠更是忙疯了,工匠之间帮派林立,都在抢着教人或者帮人盘火炕,什么,你没钱盘炕?走我亲自送你去盐田挣钱,啥?家中没有劳力就剩你老两口了?行,你先从屋里出来,我先帮你盘炕,完了你给我画个押,我找县令领工钱,一时间两地的百姓打招呼都是,“嘿,盘了么?”

将士们吃过午饭以后,便分为两队,开始行动起来,城中的锅没有多久就被购买一空,这个时代无论是城中卖的或者百姓用的,基本没有铁锅,基本都是石锅,或者陶锅,但是不影响熬盐,都能用。

李恪则带着十几个人在一边闷着木炭,等一切准备完毕,在李恪和王仁表的指挥下,将士们都忙碌了起来,有的用锅熬,有的在湖边划着盐田晒盐,旁边有一堆前来围观的务工百姓。

前边的大部分工艺李恪和王仁表并没有保密,粗盐的做法没有什么保密的必要,保密的部分都在工坊新建的厂房里,王仁表早挑了一些族中机灵又忠心的下人等在里边。

等外边的粗盐送进来后,在加清水,继续在煮三到五次,每次煮到剩一点水的时候,把水倒掉,接着加水,在煮,而后在放入草木灰搅拌静置以后,过滤在重新炒,这样出来的盐,就和后世的差不多了,也没什么苦味,如果还有苦味的话,那就重复以上工作,加水,煮。

当然也有加豆浆过滤,去除其中的漂浮物的,两者差距不是很大,虽然不及后世制盐那么纯净,但是放在唐朝也是独一份了。

这次盐价上涨也打乱了李恪全军带回的想法,只能留一半将士守在这里,主要守住干活的百姓们,暂时留在工坊,这边的消息暂时还不能让那几个世家知道,既然他们要收盐,李恪就准备再给他们挖个坑。

好在给百姓们解释清楚,最多只待半个月,又有钱拿,又管饭,大家都满意的答应了,于是盐湖边上再次的也热闹起来,修屋棚的修屋棚,晒盐的晒盐,修围墙的修围墙。

也幸好盐湖有股子味道,百姓都不在这块住,所以平时也没什么人来,不然这个消息真的很容易走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