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华夏子嗣,炎黄后裔,说不定就要遭受一场大劫难了。”
这个时候,康宁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
元方听到他的声音,赶紧起身迎过去,忙问道:“公子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熊罴虎豹而已,都摆平了。”康宁自然不会告诉他们,尹传章和孙大炮已经被他秽土转生,现在已经安排去执行下一步计划了。不久之后,沂州城里就有好戏要上演了。
被元方浑身上下检查了个遍之后,康宁终于不耐烦的推开了他,走上前来查看两位老管家的伤势。却见他们已经把伤口藏在了衣服之后。
康宁立时就明白,这是他俩不想被外人看到伤势,以免有人起歹心。
不过旁边这这书生,怎么看也不像歹人。就算他有那个想法,估计也就是被元方揍扁的命。
“这位学兄。在下康宁,表字安世,尚未取号,这厢有礼了。”
康宁占据的身体是一名零零后,一六零零后。按说现在肯定不到取表字的弱冠之年。
只是古代人不到二十就有表字的情况,就像澳洲大6的兔子一样,刚开始还没有,后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乱。
谈书生自然不以为意,拱手还礼道:“不才谈以训,表字仲木。”
康宁眼睛眨了眨。谈以训,那不就是谈迁吗?
我屮,终于遇到个名人了,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啊。
——啥,没听说过?只能证明明末小说还有挖掘空间呐。
他康宁当兵的时候,还借阅过这位仁兄的大作《国榷》——虽然看不太懂。
没看懂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五十年代整理出版的那本用的是繁体,对于九零后来说,确实有难度。
不过作者简介的背景他还是了解了下。谈迁,是满清入关之后,他给自己改的名字。大概是时过境“迁”之意吧。
《国榷》这本书,应该说这部书,容易让某些后代人望文生义,觉得这是讲“国家榷场”怎么设置的。
其实,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跟司马十二那本《资治通鉴》是一个文体的。而在明史记录当中,它与夏燮——不是郑燮郑板桥哈——的《明通鉴》是最经常被提及的编年体史料。
当然如果单纯比较字数的话,一百卷,两百万字的《明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都没法和他比。
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康宁记得穿越前看过的网络小说里,没有多少能过这个数字的。
何况他没有网络查资料,基本就靠实地走访。而且初稿还被小偷偷走过,心疼的他整天哇哇哭。
可是他后来却重整旗鼓,硬生生重写一遍,据说六易其稿,愣是码出四百万字的这本巨著。
想想后世的某些码字工,被电脑吞稿之后,动不动就气急败坏,再看看那些太监烂尾,比起这位用毛笔码字的,对得起自家键盘吗?
这人要是放在后世,学术界尚且不论,码字界绝对是大神级人物。
康宁万万没有想到,天上竟然掉下个“码字神”。
林妹妹神马的此时应不在康宁的考虑范围之内了。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机遇,他应不应该展现穿越者的特色,爆王八、网吧、王霸之气,收了他呢?
收还是不收,这是个问题。ps1:求收藏!ps2:姓氏文化还是比较有趣的。不过还是那句话,都是炎黄子嗣,龙的传人,谁在说什么纯种啥的,兄弟们围殴他!ps3:不是游戏机啊。资料可能有谬误,求指正。ps4:调整时差!今晚早睡,早起码字。只此一更,万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