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跃马大唐听书 > 第769部分(第2页)

第769部分(第2页)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神策军的手段而已。为了将这座土山夷为平地。王源事前命人将土山内部基本挖空了。然后将百余只炸药包贴着山包的顶部安置,引爆之后自然是天崩地裂,山包塌陷,彻底夷为平地。事实上在引爆之前,因为挖空泥土的行为,导致跃马台上的凉亭差点倒塌,还是用巨木在下边撑住了才没有露馅。为了挖开土包,一千多士兵硬是挖了三个晚上,将挖出来的泥土全部用沙包装运至营后堆积,不让城头看出破绽。可谓是为了配合城里的流言,王源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军中新补充了几百只炸药包,王源曾经想过要通过在城墙下安置炸药包的手段炸塌城墙的。但他发现这个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却是不可能的。要在城墙下放置炸药包,达到炸毁城墙的目的,或许在其他的城池可行,但在这里绝对不行。挖地道通向城下是私心妄想,光是那十几丈宽,数丈深的护城河便不可逾越,更别说要想炸塌城墙,必须得挖透城墙根部的地基,将炸药防止在城墙地基之下才可。那可不是一般的工程量,有那手段,何不干脆直接挖穿城墙,还费那个劲作甚?所以宝贵的炸药便成为了王源演戏给城中军民看的手段,给城里火热的流言再加一把火。

这个消息也确实迅速的让城中的流言达到了沸腾的状态。原本不太信的人因为轰天雷的存在也开始相信整件事情。高明的撒谎者一般都是谎言夹杂着真话,一旦真话被证实,人们便会连谎言的部分也都认可了。这便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

满城风声,自然不可能不被上层得知。李光弼对这些流言也早有耳闻,但他却无暇去处理,因为时间紧迫,他现在一门心思要做的便是抓紧将长安城防加固,抓紧训练新兵,抓紧准备守城的的物资,一刻也不能耽搁。他知道,城外的神策军是不可能一直驻扎不攻的。随着即将进入寒冬腊月之中,天气的严寒也逼着神策军做出选择,他们要么在下一场大雪来临之前撤走,要么便会在那之前发动攻城。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后者。

李光弼不在乎,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郑秋山从城中开始流传这些流言的时候便已有耳闻,数日后城中这样的流言越来越沸腾的时候,郑秋山终于去见了李瑁,告知了城中流传之事。

李瑁闻听此事后将郑秋山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斥责他道:“眼下众志成城防守长安之时,你拿这些市井流言来跟朕说,那是何意?你该去全力协助李光弼办事才是,而不是背地里说他的坏话。”

郑秋山满脸羞愧的退了出来,气的心中大骂。但他没有放弃,他觉得这件事必有蹊跷。若流言是真,那李光弼便是拖着大家一起下水,他有责任让陛下明白这一点。

一日后,当城外的轰天雷爆炸的消息得到证实之后,郑秋山再一次进宫,详细描述了轰天雷将那座跃马台夷为平地的经过,并找来十几名亲眼目击此事的将领加以证实。李瑁这时候才感到有些紧张。这轰天雷威力如此之大,那这城墙工事修建了又有何用?长安城岂非危在旦夕么?李光弼为何无动于衷?难道当真是因为他绝无退路?不得不死撑着?

一旦心中有了疑惑的苗头,接下来便是源源不断的猜疑。李瑁本就是个疑心重的人,只是对于李光弼,他一向并无猜忌。可是李光弼兵败之后,即便依旧信任李光弼,但和以前相比,心中早已生了些疙瘩。此时更是越想越觉得猜疑。郑秋山又在旁不断的添油加醋,着实加了一把火。但即便如此,李瑁还是没有表态,他并不完全相信这件事。但问题是,那轰天雷如果属实,长安城的安危确实堪舆,这件事需要问问李光弼,看他如何应答。

李瑁立刻召见了李光弼,先是询问了城防的进展和对战事的展望,李光弼条理清楚的回到了李瑁,这些本就是他在心里千遍万遍想好的事情,自然是胸有成竹。

然后,李瑁话锋一转,问到了轰天雷的事情。

“兄长,城里疯传神策军有一种叫做轰天雷的攻城利器,可轰破城墙。这是不是真的?”

只这一句,李光弼便知道李瑁已经知道了城中的那些流言了。李光弼正色道:“陛下,此时此刻,如何能被城中的那些市井传言所左右?所谓的轰天雷纯属子虚乌有之事,陛下不要相信。长安城只要城防坚固,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绝无被破之虞。”

李瑁皱眉道:“可是听说神策军在城外试射了一发,夷平了跃马台啊,难道没有这件事么?”

李光弼道:“有,跃马台确实被夷平了,但臣并不认为那便是什么轰天雷。臣从未听说过他们有轰天雷这种攻城火器,城中流传的所谓轰天雷在和回纥之战中转败为胜的事情也是假的,臣亲自做过调查,那是他们用一种叫做‘手榴。弹’的火器杀敌,而绝非是什么轰天雷。那东西威力不大,对我城防无损。”

李瑁哦了一声又问道:“你怎知他们没有轰天雷?万一他们真的有呢?”

李光弼皱眉道:“陛下,切不可听他人胡言乱语。王源若真有那个叫什么轰天雷的玩意儿,为何不直接攻城?反而在城外的跃马台上用?威慑我们么?用意何在?如此明显的破绽,陛下怎么会想不明白?这些相信这等荒谬传言之人岂非愚蠢透顶?”

李瑁变了脸色,李光弼言语甚是不敬,话中之意岂非是映射自己也是愚蠢之人?

李光弼也立刻意识到这一点,忙补救道:“陛下,臣的意思是,此时此刻,陛下不能去信那些传言,现在必须上下一心,切忌心浮气躁,更不必去管那些流言蜚语。待此战之后,臣必将查出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散布谣言。此刻臣确实无法分身去查,臣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守城之事上。”

李瑁沉吟半晌,淡淡道:“你去办事吧,朕明白了。”

李光弼感觉到李瑁情绪中的冷漠,但他此刻也确实没法去解释清楚这件事,他确实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守城之事上,他认为,只要能守住长安,便是最好的解释。

十一月十六日,李光弼被李瑁召见后的第二天午后,神策军大营中一骑快马在城头数万士兵的注视之下来奔到城下。城头弓箭手立刻弯弓搭箭对准来人,那士兵却高举双手对着城头上高声喊叫。

“城上的人听着,我家王大帅有一封书信呈上寿王,烦请转交。”

城头守将闻听忙命弓箭手收手,但见那送信士兵弯弓搭箭,将一封挂在箭支上的信笺射上城来。那封信密封的死死的,盖上了王源的印玺,还加了漆封。写着寿王亲启的字样。

守将不敢怠慢,忙拿着书信下城来赶往兴庆宫中呈报。不久后,这封信便摆在南熏殿李瑁的书房的桌案上。

李瑁拿着这封信看了一眼,脸上微有愠怒之色,那信封上写的是寿王亲启,那便是王源没把自己当皇帝来看待了,这厮当真可恶之极。

因为担心安全问题,信封由黄安代劳拆开,辨识无异之后,方交到李瑁手中。

李瑁展开信笺,只看了一眼,脸上便露出惊讶的表情来。

“臣王源叩请陛下圣安。”这第一句完全出乎李瑁的意料之外,王源自称为臣,称自己为陛下,和信封上的称呼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