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战士们就傻眼了……5米?
“有什么问题吗?”。教员问。
“报告教员!”刀疤回答:“5米的距离发shè,火箭弹的保险还没解除,在这个距离上火箭弹不会爆炸……”
“唔!”我不由惭愧的摸了摸脑袋,这一点我也是不知道的,身旁张帆很快就把这个经验给记下了,显然她也是刚知道。
“这个……”教员不由一愣,但他不愧是在这步校呆过几年的教员,脑袋一晃就回答道“火箭弹的动能也可以杀伤敌人,以火箭筒的初速来看,完全可以击穿一般的碉堡,穿透后产生的碎片也可以杀伤敌人!”
从教员回答的这些话来看,他还是有点军事知识的,但很显然他的军事知识大多是建立在纸面上。
“报告教员!”很快就有一名战士举手问:“我们在前线看到的敌人碉堡,普遍有沙袋、有覆土,甚至还有钢筋水泥,火箭弹能穿进去吗?火箭弹够坚硬不会碎裂吗?”。
“报告教员!”还有一名战士问:“杀伤榴弹的杀伤半径是15米,5米发shè……自身防护怎么办?”
“5米还用得着发shè火箭筒?”粱连兵大声反对道:“这个距离打火箭筒那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自己把自己炸死,这么近都可以朝shè孔甩手榴弹了,干嘛要脱裤子放……”
我狠狠地瞪了粱连兵一眼,粱连兵赶忙把脑袋一缩就把剩下的话给咽了下去。
几天前我就给手下的兵下了命令:要尊重教官、教员,一切按规矩来,否则别怪我把他们从部队里踢出去。
这招对上级来说不管用,但对我来说却很管用。
上级如果下这个命令的话,这些兵就会把嘴一撇:“踢出去就踢出去呗,谁愿意提着脑袋去打仗!踢出去正好……”
可是我下的这个命令……战士们的感觉就有点不一样了,那就好像被我们这个群体排斥,被其它人给否决了,所以这关系到一个荣誉问题。
这听起来也许有点奇怪,但其实人的心理有时候就是那么微妙。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现在的课堂才能保持这个样子,否则的话……这个理论跟实际联系不上的教员早就被战士们给轰下台了。
但尽管这样,教员头上也冒汗了,结结巴巴的说:“这个问题……以后再探讨,以后再探讨……”
其实我是知道问题在哪里的,他说的这个战例,其实要表达的就是我军勇猛顽强的战斗jing神,说的是我军敢于抵进shè击,是新时代的“刺刀见红”jing神……
这时代的人的想法,那就是距离越近就越是英勇,就越是体现是军人不怕死的jing神……于是就有了在5米这个距离发shè火箭筒的说法。
而且这种战术或是说体现这种jing神的东西的不仅仅只是这个战例,我翻了翻手中的课本……就发现随处可见差不多的战例,比如舍身炸坦克、奋不顾身的朝敌人火力点冲锋等等。甚至还有拿炸药包炸坦克的要点和步骤……这并不是说这些战例里的战士们不够英勇,而是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一样……这些战术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战争了。
想了想我很快就明白了,这些战术也许是来自我军抗美援朝时代的……要知道那时我军装备太差,反坦克或是用于摧毁敌人碉堡工事的武器严重缺乏,这使得我军不得不抱着炸药包或是爆破筒等冲上去炸毁目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事迹,并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抗美援朝以弱势装备击败了联合**。
简单的说……那是在装备不足时无奈的打法,再加上当时单兵武器不是很发达,也使得这些战术成为可能。
但现在不一样了,时过境迁……随着单兵装备大批量的由半自动转为自动,这种战术就变成十分危险的甚至是完全不可行的,同时也因为我军装备的进步也变成不必要的。
当然,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比如目标位于火炮的死角必须抵近shè击或是抱着炸药包上那就另当别论,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能用火炮解决的为什么要让人上呢?
想到这里我不由皱了皱眉头……我不是都跟张司令说了吗?步校教的东西很有可能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战争了,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难怪战场上还有那么多指挥官硬顶着部队迎着敌人的子弹冲。
那张司令这还要让我们进这步校来学习……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未完待续……)
正文 第 295 章 战术训练
晚上是思想政治课,由一名中年教员授课,说的都是那什么打仗时应该要有什么要的精神啊,或是什么口号什么理论之类的。而他又总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这句话挂着嘴边,时不时的引起战士们在下面偷笑,而教员却又有些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我们在笑什么。
这时马克思总是对那些发出笑声的战士吹胡子瞪眼的,有时就连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对这课的内容当然不感兴趣,往常这时候我总是会跟坐在身边的张帆写写纸条什么的搞点小动作……没办法了,这步校简直就不给我们一点点单独的时间,白天训练上课,晚上还要上课,上完课就只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时间然后就得熄灯睡觉了,所以跟张帆谈情说爱的时间就只有在这个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