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臣权的娇软美人 > 655 狗尾七(第2页)

655 狗尾七(第2页)

朱雄英脸色有些难堪,但方孝孺说的是实话,他对这个老师的信任也是无以复加,如果真的像是老师说的那样。真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就算是过继弟弟的儿子为太孙,自己如果再有儿子的话,立储当然是自己的儿子了。谁也没有话说。

心里好过一些,朱雄英从小就被人当做储君对待,自懂事开始起。就以大明的未来皇帝自居,谁知道随着年龄的日益增大,所遇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一旦受到威胁,总容易钻牛角尖。现在听老师这么一解释,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

不过,还是说道:“不过二皇弟总是以北平、辽东官库中的储备作为疏导商贾们的渠道,长此已久下去,肯定会对辽东的生产造成打击,关于这件事情,本宫该不该向京师汇报呢?”

“报与不报都是一样的,皇上成竹在胸,这些事情哪能瞒的了皇上,依臣之见,这些事情绝非二皇子所故意为之的,而是别有用心之人,想挑拨殿下与二皇子之间的骨肉亲情而已。皇上既然不说,那么太子殿下也不用说,只是在奏折提提就好,让皇上知道殿下心里明白,点到即止。”方孝孺这样回答。

但是又知道自己的说辞只能压制太子殿下的想法一时,这些话自己旁敲侧击的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过一段时间太子总是会又忧心忡忡。不由暗自叹息一声。

朱雄英不敢再说,过了一会,就起身告辞,毕竟是在臣子的府中,传了出去对于方孝孺也不是太好,方孝孺将朱雄英送至门外,而方中宪也转身欲走。

“慢!”方孝孺出口阻止道。他有些话想对儿子说。过了一会,太子车驾渐渐远去,方中宪随着父亲又回到书房之中。

“父亲大人还有什么教谕?”

“你怎么会和太子一起回府,难道一点礼数也不知道吗?”

“孩儿和太子出巡,路过家门口,太子非要进来,孩儿也没有办法,已经劝过了,父亲大人也可以看出太子的心结所在,那里是孩儿能够劝阻的了的。”

“太子今天还说什么没有,都见过谁?”

“启禀父亲,今日太子召见孩儿,先是在东宫谈诗论画,后来内卫呈上了一封密函,太子看后就心里烦闷,让孩儿陪他一起出巡常平仓,然后又去了永定河视察水情,在归来时路过咱们家,非要进来不行,孩儿苦劝无效,只得由的太子了。”

“密函的内容太子没有说吗?”

方中宪摇摇头,方孝孺叹了一口气,摆摆手,显出了一种老态,道:“嗯,你去吧。””

方中宪离开西阁后,方孝孺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老了,能活的日子几乎可以扳手指来计算,太子的性子别的都好,就是胸中城府太浅,容易被事情困惑。儿子方中宪虽然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是原则性不强,没有那种强势所在。

要是换成自己,今日怎么也不可能让太子进府中的,难道就没有考虑万一自己不在,或者正在接待别的客人之因素吗?一味的盲从也是自己儿子最大的缺点。这样自己怎么放心将所有的事情交给他呢。

方显轻手轻脚为方孝孺换了一杯热茶,他端起茶盏抿了两口,又接着翻阅文稿。突然想起来什么似地,抬头问方显:“中仁多久没有来北平了?”

方显想了一下,道:“三少爷已经离开北平有一年零七个月了,自从上次和老爷吵架……。”

说到这里。方显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住嘴,看着老爷的脸色,见没有什么变化。才放心一点。方孝孺没有表情的说道:“往宁海传个话,让他过来……。”

停了一下,转口说道:“你一会去让中宪亲自写个信,让他回来,顺便带几个名医过来,就说我病了。”

方显吃了一惊,刚想说什么,但是方孝孺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摆摆手让他出去了。等待这个老家人出去之后,放下手中的文稿。抬头看了看窗口传来的夕阳余晖,天色已经稍微有些阴暗了,其实刚才他什么也没有看进去,只是用看文稿来掩饰自己的心思。

想起了小儿子方中仁,方孝孺不由一阵的头痛。自己儒学世家,信奉的是孔孟之道,自己平常从不和那些鬼神之道来往,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其他的信仰在他看来都是旁门左道。方孝孺只承认那些只是心灵上的寄托而已,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他对这些鬼神之说显出了极大的不屑。

可是偏偏在他这样一个家里。生出了一个信基督教的儿子,不去学习孔孟之道,偏偏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天天厮混在一起,正在翻译所谓的《几何原本》。据说这本书是那群传教士带来的。

自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都觉得没有完全领悟孔孟之说,作为自己的儿子。应该继承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为什么要去学习那些蛮夷带来的东西呢?看着那些所谓的传教士,碧发蓝眼,吃饭连筷子都不会用,所学的怎么会有儒家的学问深远呢?

为此。方孝孺当初和儿子吵了一架,方中仁气愤而走,回了宁海老家,虽然方孝孺觉得这个儿子不屑,但是这个小儿子除了聪慧之外,另外有一点是他比较欣赏的,那就是方中仁的坚持。

一束明丽的阳光射进东角门大殿内,朱标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矗立在殿门口的屏风,在二十多年之前,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在这里发生过多少事,一晃眼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虽然每天都会被人称之为“万岁”,但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这一辈子,快要到头了。

按照锦衣玉食的保养,说不定他可以活百岁以上,但是随着大明疆土的日益扩大,朱标发现,自己的时间都浪费在等待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他改变不了什么。

比如说现在印度那里正打的火热,可是自己一道旨意,要等到反馈信息回来,至少也要四个月以上,路上如果有什么变故,比如说海上的风暴,或者丛林中信使的遇难,随时都可能造成信息的中断,可能会要再来一次。

朱标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笑,两颊微微泛起红晕,就在此时,却传回来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消息,在今年他派遣往东南亚继续寻觅橡胶树的大臣回报说,东南亚一带和闽粤部分地区,有白莲教的踪迹存在,并提到了一个朱标十分熟悉的名字:白莲圣母唐赛儿。

这算是哪门子事,要说出现白莲教,朱标根本不会这么放在心上,但是提及了唐赛儿,就不得不使他注意了。

因为庞煌的关系,朱标十分清楚唐赛儿的事迹,更是因为庞煌在另一个时空老家是山东的,又在山东上大学,当然知道自己家乡曾经出了这么一号人物了。唐赛儿在另一个时空中,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山东蒲台县人,林三之妻。

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在益都卸石棚寨起事。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各地民众纷纷响应。

但是自己改变了历史,唐赛儿根本不可能出现了啊。唐赛儿的出现,是由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是主要战场。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百姓首当其冲。

之后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使百姓陷入绝境之后的产物。

于是朱标命令锦衣卫外事局在东南亚的势力严查,还命内厂也彻查此事,虽然从头到尾朱标也不认为唐赛儿能给大明带来丝毫威胁,但是庞煌心里却是觉得,唐赛儿毕竟是在另一个时空中出现过的名人,应运而生的绝不是偶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