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铁骑装备 > 第十六章 北伐尾声 苦涩的凯旋班师(第2页)

第十六章 北伐尾声 苦涩的凯旋班师(第2页)

从朱元璋这封信中可以领略到这位皇帝几乎事无巨细关注到位,尤其是在大局观方面,具有超前的洞察能力!这时已经意识到将来的主要大敌是居于甘陕之侧的王保保所部。

皇帝的预感几乎立即成真:贺宗哲还就是没那么安分守己,闷头猛窜只是假象,翻越了六盘山之后,贺宗哲便把大军兵锋指向了大明西边重镇——兰州。

85

其实贺宗哲没有选择在六盘山伏击或阻击追兵也是有些出于无奈。

主要原因是部队辎重问题。凤翔城下十五天,虽然依靠就近劫掠解决了部分粮草供应,但终究还属杯水车薪,这次出击前所携带粮草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尤其令人窝火的是:现在居民们对元军的抢劫习惯已经有了习惯性防备心理,往往听说“鞑子兵”来了便如同听说“鬼子进村”,家家自觉坚壁清野,一逃了之。致使贺宗哲所部四处“打粮”格外艰难。

西逃以来,更由于日夜行军仓促,难以靠沿途攻城拔寨补充军资,部队进入大山之后,就是想大肆抢劫一番也没有可供抢劫的百姓了,从一些零星猎户家中能翻腾出多少粮食?所以,贺宗哲不敢冒险把大军滞留在大山之中多久,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设置妥当了埋伏圈,后面的明军却来个慢吞吞行军不按时到达,那时怎么办?到时候大兵没有吃的,还不立即一哄而散!

但是,贺宗哲不敢——也不甘就此带队与王保保汇合,千里奔袭凤翔,损兵折将却一无所获,回师后丢脸是小事,丢头就是大事了!所以,贺宗哲现在非要弄出点动静来不可,即便不为回去“交账”,也要为部队越冬生存呀,还是要寻觅一方富饶之土,抢他个腰包鼓胀才能安然北去。

实际上贺宗哲在退军路途就瞄准了心目中的富户——兰州。

兰州号称“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自秦汉便称“金城”,至于“金城”来由,是由于地下出金子还是“固若金汤”之意已经不好考究,反正在贺宗哲的眼里,这从隋代便成为州治的兰州是遍地黄金的意思。

兰州素以“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闻名于世,乃汉代丝绸之路重镇。四月由戴德率部“和平解放”兰州,大明的留守将领为张温(有史书记载为韩温)——此人是个厉害角色,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后文中会详细介绍这位“铁杆硬汉”的厉害之处。

贺宗哲这次进军兰州的目的是发财,不是为了再来个窝囊的凤翔攻城战,所以在渡过黄河抵达兰州附近即驻军不前,开始纵兵四出抢劫,当地百姓虽数经战乱,却哪里见过这等专门前来对付老百姓的部队?

鞑子们不但抢劫财产粮食,连人口也是主要目标,女子们自不必说,青壮年更是绝佳奴仆劳工,除了老人不要,其余来个彻底三光,被“大度”留下的老人们又如何存活?所以纷纷携家带口避向兰州城。

而这时的兰州守将张温,部下仅仅有驻防步骑不足三千,守城都嫌少得可怜,又怎能出击剿除这数万悍匪?只有紧急向徐达求援。

这时的徐达才醒悟到:贺宗哲的败逃与进犯其实难分清楚,现在唯有立即派军驰援兰州,而现在最快的无疑是追过了六盘山的傅友德,只是该部兵力单薄,以孤军对付贺宗哲胜算实在不大。

于是,紧急下令右副将军冯胜率所部一万七千步骑取道靖宁增援兰州战场,并节制各路驰援兰州的部队。

冯胜其人,胆略谋略俱全,唯有一点:指挥作战最喜大功,作为汤和副将由河南进军山西之时,就因为不愿与杨璟合兵推进分享战功而独率本部另走它路,结果,韩店大战中汤和、杨璟惨败,冯胜部却一路无败绩,战后被朱元璋亲自下令提拔到了汤和之上,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皇帝来信让冯胜接替徐达督率全军,冯胜也早就知道,因此也特想在这节骨眼上打个漂亮仗,所以这次出援兰州,冯胜的行动格外迅速,甚至连徐达给下达的主要作战目标“围捕贺宗哲所部”也顾不得了,没有采取稳妥的各路大军协调并进的策略,而是率部直出靖宁,经定西下兰州,其目的不外乎两点:救兵如救火,先期抵达稳住兰州局势;给贺宗哲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突袭制胜。

这里,估计冯胜有意无意疏忽了一点:机动作战能力极强的傅友德所部骑兵适合担任这种奔袭任务,自己所部乃步骑混合,行军速度必然受到制约,应该布置在贺宗哲必走要道,这才是稳妥的用兵之道。

其结果令人郁闷:冯胜所部进军声势过大,被贺宗哲及时得知,这时的贺宗哲哪里有同明军决战沙场的闲情?兰州附近也抢劫的差不多十室十空,没啥油水了,还能有什么作战欲望?

所以,在冯胜大军“迅速”接近兰州之前,贺宗哲便率领在抢劫中“爽绝”了的部队,由迭烈巡(地名)渡口渡过了黄河扬长北去,冯胜大军千里劳师却只能看见一片破壁残墙,一些幸存的百姓现在欲哭无泪,连痛骂鞑子的力气也没有了。

不过,右副将军的运气还算不错,贺宗哲紧急远飏而去,竟然有手下亲信不愿再陪他过这种流亡生活,其部下崔知院等二十七人趁机开了小差,主动投诚到冯胜军前,被冯右副将军连同战马二十四匹当做战利品送到了徐达军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