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唐朝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 2很意外(第1页)

2很意外(第1页)

裴光庭幼年丧父,母亲狄氏被武则天召为御正(女官名),由于颇受信任,所以裴广庭长大后也屡次得到升迁,官至太常丞。后来因为做了武三思女婿,曾一度受牵累贬官郢州司马,开元初年,升任兵部郎中。

裴光庭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进入仕途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官场人所看好,所以一直得不到升迁,直到开元十三年封禅大典的举办,裴光庭才迎来了转机。

当时中书令张说认为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京城必然防备空虚,他担心西北边境的各部族会趁火打劫,所以建议李隆基增兵西部边境以防不测。

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裴广庭的反对,他认为泰山封禅本来是为了宣扬仁义,现在主动在边境制造紧张氛围,这与封禅的原则相违背,他建议要想巧妙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邀请四夷部族的首领一同参加封禅大典,这样既表示了大唐对各部族的尊重,又不用担心在封禅期间边境会起战事,裴光庭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张说的赞同,后来李隆基知道这是裴光庭的建议后,立即将他破格提拔为兵部侍郎。

虽然在兵部侍郎的职位上,裴光庭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但由于性格温和,开元十七年(729年),身为老资格的他成功实现跨界升迁,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你,正式进入宰相班子。一年后又升任门下省侍中,兼吏部尚书;成为继萧嵩之后的宰相班子二号人物。

从裴光庭的经历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李隆基将政绩并不显赫的裴光庭,充实进宰相班子的用意,那就是用一个不那么强势的人来协助萧嵩,但这并不意味着又重新回到当年姚崇、宋璟独揽相权的时代,因为从资历上来看,萧嵩和裴光庭旗鼓相当。

可以说李隆基充分吸收了先前杜暹和李元纮的经验教训,在选人的过程中可谓是费尽心尽,因为在姚崇、宋璟、张说等一干牛人接连推出政局后,能升任的人就那么几个。

李隆基坚信这一次新一届的宰相班子一定能够精诚团结,不会再出现掐架的局面了。事实上李隆基只猜对了一半,掐架确实没有出现,但据《旧唐书@萧嵩传》记载,两个人同位数年,情颇不协。

通俗一点说就是面和心不和!

不过相对于杜暹和李元纮形同水火的是,裴光庭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不幸病逝,所以和萧嵩的矛盾也仅仅是停留在暗中较劲儿的程度,不然的话,两个人最终真的有可能重蹈杜暹和李元纮的老路——一同被罢官!

裴广庭的病逝使两位宰相的矛盾到此为止,对于萧嵩来讲这算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费劲心思构建这届宰相班子的李隆基来讲,确实是个意外的打击。因为接下来的该干的事儿还得干,在遍览朝廷众臣后,李隆基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他征求萧嵩的意见,问谁适合进入宰相班子。

对于萧嵩来讲,这是一个掌控宰相班子的绝好机会!

坦白的讲,萧嵩并不是那种权势欲很重的人,他只想找一个能和自己共融的人,他坚信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整个宰相班子的掌控者,现在李隆基向他征求意见,正好给他这样的机会。

萧嵩给李隆基推荐的人选是时任右散骑常侍王丘。萧嵩之所以推荐这个人,并不是因为王丘有多少才能和政绩,而完全是因为王丘和自己要好,算是铁哥们。这个提名李隆基并没有反对,但王丘在得到消息后,立即表示自己不能升任,推荐了一个人选——时任尚书右丞(右仆射)的韩休。

韩休是个正直的人,早在先天年间就被人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历任左补阙、礼部员外郎。开元十二年出任虢州刺史,虢州距离京城很近,当时分担京城的马车草料税,韩休到任后,认为这个政策很不合理,应该将这个税收平均分担到其他各州,不应只由虢州来承担,于是他准备向时任宰相的张说提出这个申请。

手下人都劝他这样做是在和宰相作对,未来没有好果子吃。但正直的韩休却坚持己见,他认为作为地方父母官就应该为民请命,所以他坚持向张说提出了这个申请。当时虽然张说不太愿意同意这个申请,但由于韩休的申请事实清楚、论据充分,最终不得已免除了虢州的车马税。

开元十二年底韩休因为母丧解职回家守孝,三年后回京出任工部尚书,开元十九年调任尚书右丞。

韩休的仕途经历并不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向了高位。当王丘提名韩休进入宰相班子的时候,李隆基将决定权授予了萧嵩。

萧嵩和韩休在仕途之路上并没有什么交集,当韩休在朝廷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进时,萧嵩正在西北边境做他的安西副大都护,即使是了解也仅仅是直觉表象上的。

韩休的正直萧嵩心里十分清楚,而且很长时间以来韩休给萧嵩的是一种恬静和气的印象,这样的人萧嵩是十分欢迎的,所以向李隆基表态,韩休做宰相比较适合。

既然人选已经敲定,接下来就进入了实际工作阶段。

事实证明,当萧嵩和韩休真正搭火干事儿时,萧嵩发现自己对韩休的判断是错误的。

这种判断始自韩休对李隆基的态度!

当时有个将军名叫程献伯,目无法纪,专干欺压老百姓的勾当,韩休一直想找个机会将其拉下马。此时正巧有一个万年县尉名叫李美玉,因为言语失当被李隆基下狱治罪。皇帝陛下很生气,后果当然很严重,所以当朝的官员们全都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韩休偏不这么认为。

他上疏李隆基要求如果要处理李美玉,那就先处理程伯献。李美玉只是言语失当,而程伯献才是明显触犯了法律。韩休的公开顶撞,使李隆基很是不满意,他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说了句:切钩者诛,切国者为诸侯。

其实这等于是将韩休顶了回去。

李隆基认为自己的恼怒可以把韩休彻底压制下去,但显然韩休并不吃这套,他的反击策略是,如果皇帝不治程伯献的罪,自己身为宰相无法处理李美玉。

这一次李隆基彻底无语了!

虽然李隆基此时已经怒愤至极,但他并没有头脑发热的将韩休罢免或者治罪,因为通过韩休的这些做法,李隆基虽然在韩休这里栽了面子,但他更到了这种做法背后所隐藏的内涵,那就是公正和无私。

李隆基不是昏君,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固执,并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太宗伟业之成乃有魏徵之功。

韩休公开顶撞李隆基这件事儿,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当然由于身份、地位不同,每个人对于韩休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宋璟就对韩休大加赞扬,说韩休看起来是忠厚温和的人,没想到在原则面前坚决不妥协,实在是个勇敢的人。

既然有赞扬就会有贬低,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韩休的做法是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引起皇帝的重视,而有的人表面上不发表评论,但内心深处对韩休是很有意见的。

而萧嵩这些人其中的代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