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恒帝就要用这种方法告诉满朝文武,要么用心当差,封妻荫子,要么祸及子女。
……
邢夫人被亲侄女婿的人买回去后就直接送到了贾母跟前。赵姨娘与平儿是探春和巧姐儿求了李纨借了银子买回来的,之后赵姨娘便和探春跟着贾环一道去了关外。李纨那里也是包袱一收跟着贾兰一道去关外定居。
李纨没将小少爷送回王家,而是先问了一回巧姐儿和平儿要不要,不要她再往王家送。
小少爷是王仁的孩子,巧姐儿是凤姐儿所出,两个小丫头一个是凤姐儿的,一个是平儿的,而平儿又是凤姐儿的陪嫁,王家的家生子。可以说四个孩子有三个半是王家的。既然王家还在,四人其实是可以直接投奔王家的。
但王家却未必想要这四个拖油瓶。
林家就是这个时候回京城的。
一回京城,罗宁便去了宁国府。贾母在宁国府的日子过得极尽憋屈,虽然夏金桂没短了贾母吃穿,可跟贾母曾经的生活比起来却完全没有可比性。
再加之夏金桂那脾气秉性在那里摆着呢,完全不惯贾母任何毛病。整个宁国府,她是第一等,她娃和两个妈是二等,贾蓉是三等,下人排最末。贾母等人一来,宁国府就出现了第四等。在自家当老祖宗和在小辈家里寄人离下哪能一样?这一来二去的,贾母可不就郁闷了。
原著里,黛玉带着几百万的家财在贾家寄人离下的打秋风,如今贾母带着几个姑娘在夏金桂手底下讨生活每一日都有一种度日如年之感。
太难了!
“还不如死在抄家那天呢。”于是见到罗宁来了,贾母当即就眼泪汪汪的跟罗宁诉委屈。
罗宁听着贾母细数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竟有一种报应轮回的即视感。再看一侧的巧姐儿,巧姐儿脸上也不似从前,多了几分心事。
也是呀,家没了,娘也没了,老子也因为她娘和曾经往平安州送过信被斩了。一无所有的寄居在亲戚家里,日子能顺心才怪了。不过不得不说的是——
天道,真的好轮回呀。
原著中带着林家产业回京的贾琏,对林家家财善加利用的凤姐儿……黛玉有狠心的舅舅不顾她死活,巧的是巧姐儿也有狠兄狼舅。可惜黛玉不似巧姐儿,还有个刘姥姥兜底。
罗宁回来了,贾母自然想要跟着亲闺女过日子。罗宁见贾母之前也是知道这种情况下,不管她愿不愿意,贾母都得跟她过日子。
啧,主要是罗宁也没想到赦政二人会全栽了。
好吧,是罗宁忘了这里的律法和现代不一样,然后罗宁就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恨死了自己的家族和家人,那他完全可以去行刺皇帝。毕竟行刺皇帝可以诛九族,能省他不少事。
当罗宁将这个想法告诉林如海和黛玉的时候,父女俩齐刷刷的转头看向就这么将行刺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面不改色甚至是有点跃跃欲试模样说出来的罗宁,震惊的目瞪口呆。
这也太会省事了吧?
林如海还好些,他坐在罗宁不远处开始回忆他这些年对罗宁怎么样,有没有让罗宁去行刺帝后的冲动。
而黛玉呢,她一边想着这件事千万千万不要让林珝听说了,否则以林珝那唯恐天下不乱,又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性子,肯定会将这种想法各种宣传,让所有对家人和家族失望的人彻底将这个办法利用起来。
一边又觉得她娘真不愧是她娘,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然后又让人拿了律书过来,开始翻找哪些罪是可以诛九族的。
而与此同时,黛玉又去扒拉身边的人,想看看哪些人需要这个办法!
←_←
第157章
黛玉一边一目十行的翻看大夏律,一边拿着笔将大夏律里的东西用表格的形式汇总起来,正弄得起劲就听丫头说老太太请她过去。
黛玉闻言,有些不高兴的放下笔。给了房里的泽兰一个眼神,泽兰默契的走出屋子,对着那小丫头说了句‘姑娘没在府里,出去了。等姑娘回来了再去给老太太请安。’
小丫头是林家的,自是知道心向着谁,看了一眼坐在窗边的黛玉,笑眯眯的点头,“是我来的不巧了,正好赶上姑娘出门了。”
泽兰见小丫头机灵,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去吧。”
“诶!”
等小丫头走了,泽兰才反身进屋,一边去准备黛玉出门的衣裳,一边吩咐留下来的丫头看屋子。
少时,黛玉便起身去内室换了一身外出的衣裳,然后带着人去了洞府。
林珝没在洞府那边,洞府那边就只住了惜春和妙玉,所以黛玉在家住的时候更多一些。不过自打贾母和巧姐儿姐弟住过来后,因黛玉实在不想去贾母面前凑趣,便时常以替林珝看屋子为由去洞府那边小住。
因罗宁和林珝之故,黛玉对荣国府这个外家没有半分好感,对贾母也同样只是面子情。住在荣国府那几年,黛玉已经太知道贾母什么样了。这一次罗宁接了贾母等人回林家后,让人意外或者说让黛玉都觉得齿冷的是贾母都不曾让林如海和罗宁照扶一下宝玉几个。
脱罪是想都不要想了,但请流放当地的官员帮忙照顾一下宝玉却是可以的。或者说,贾母也像赵姨娘和李纨那般跟宝玉一块到流放地生活。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罗宁顶着贾敏的皮囊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贾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过苦日子。如果贾母真要找宝玉,罗宁定然是会好好的将贾母送过去,并且派人安顿好贾母的生活。如此一来,宝玉在流放之地的日子也会更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