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皇帝要亲征,那规模自然要大起来,威风要摆起来。
如果不是三易回河把河北之地折腾极为凋敝,赵家天子说不定还要来个巡视天下呢。
但这一次,很多人都心动了。
因为在大家看来,这就是一次去挣功劳的活动,还能公款游玩,更没有什么风险。要知道辽国已经自顾不暇了,是断断没可能再攻打南国,他们只要在远离战场的地方,听着捷报传来就好。
同一时间,赵士程原来传出的龙气助国运之说飞快地扩散开来,引起了朝堂和民间的热议。
这事就不是赵士程做的了,而是三皇子和其他快要成年的皇子也在帮着推波助澜,他们上蹿下跳想要一起去——不只是想要去蹭点功劳,长点见识,更是因为这可能是他们一生唯一一次能出京城的机会了。
朝臣们自然是不愿意的,因为这些皇子都太小,让他们去了,服侍人手、护卫,又会是一大笔开支,在京城里待着就好。
可是这些皇子毕竟是皇帝亲近的儿子,这次出征又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大宋承平百年,依然沉浸在兵多将广的□□上国幻想里,跟着父亲出征扬我天威的马屁一串串地拍过去,画宗很快就无法抵挡,答应了一些儿子的要求,让愿意去的都一起去。
太子当然是不能去的,朝廷中枢当然还得有人来稳定人心,处理一些小事杂事,当然,军国大事,还是要快马加鞭,直接传到军中,递给皇帝决议的。
太子只需要在京城中盖章便可。
这些决定很快就做好,当然,一些大臣也是要跟着去的,比如蔡京,比如童贯,比梁师成等等等,他们需要皇帝,皇帝也需要他们,谁要是被留在京中了,就证明他们做的不好,被皇帝厌弃了,所以哪怕是跟着走路,他们也得跟过去。
至于朝廷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嘛,那当然是有人处理的,中枢大臣们手下有的人,平时的杂事也都不是他们在做,他们需要的,是决定方向,还有批准底下人提出的建议。
大宋河运极为发达,很快,朝廷的一纲纲粮草便顺着大运河,一路前往河北,那里有御河,可以从开封直达辽国。
画宗的车驾也准备得差不多,大理送来的几匹稀世宝马就是最好门面,懂得圣心的梁师成甚至还做出一个盛大的出征仪式,让画宗出城时,感受到人山人海的欢呼与庆祝。
于是在七月时,朝廷大军领都城禁军七万,西军十万,河北禁军五万,浩浩荡荡,乘着大船,一路出京北上。
………
同一时间,辽国。
“终于过来了。”陈行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水,露出轻松的神情,笑道,“从去岁至今,等这大宋出兵,我可是足足等了八个月啊!”
郭药师神色复杂,伸头看了看窗外,小声道:“你可谨慎些,你爹爹如今天天都在忧愁呢,要让他知道你的计划,怕不是要立刻大义灭亲。”
陈行舟轻咳一声:“放心,我最近给他安排的事情可多了,保证他连来教训我空闲都没有。”
郭药师忍不住道:“你这还真是孝顺。”
陈行舟轻笑了一声:“那是自然,父亲如今也忧虑金朝南下,我这不是替他分忧么?”
郭药师叹息道:“这次,我也要领怨军出发,辽东必然空虚,金国绝不会放弃这大好机会,你一个人,支应得住么?”
“别的不说,辽阳城与周围诸城,一两个月,金人还攻不下,”陈行舟微微皱眉,“如今辽东还算安稳,金人虽百般利诱,但先前女真军劫掠之行太多,辽东大族,都还在观望之中。”
辽国如今风雨飘摇,辽东各族当然开始选边站,如果没有陈行舟带起来的辽东一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投降金国,可陈行舟带着梁王崛起后,很多人又开始考虑辽国会不会有中兴的机会,这个时候,观望当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在等,等局势更明朗一点,从而押宝新的人物。
他们不缺上位的机会,更不缺定力,尤其在陈行舟治下还算稳定的情况下,更愿意维持现状。
“等有机会,我会带常胜军,以大舟跨海,直接相助燕京的萧干等人,”郭药师轻声道,“只是,大宋君臣若只驻守大名府,怕是很难有机会啊。”
大名府是河北路的首府,城高粮足,想强攻是很难攻下的。
“他们不会一直待在大名府,”陈行舟撑着头,冷笑道,“他们总会选最差,最没余地的计划,若所行受阻,他们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相互推诿,然后争论该逃跑还是等援。最后慌不择路,选择投降。”
郭药师困惑道:“你怎么那么清楚?”
陈行舟猛灌了自己一口酒水,淡淡道:“因为,他们没有心气。”
郭药师还是不理解。
“他们都守着自己的利益,不会从家国大局出发,更不会坚持自己的选择,”陈行舟神色冷漠,“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比辽国还差,因为能做决定的人,并不会做决定。”
那位他曾经效力的陛下,能作画写书,却独独不会做选择,辨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