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战乱与冲突是持久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障碍 > 第36章 周公旦平三监之乱(第1页)

第36章 周公旦平三监之乱(第1页)

周王朝于公元前1046年由姬发建立,是建立在商王朝废墟上,华夏民族第三个奴隶制王朝。牧野之战结束,追剿东夷、淮夷等反叛势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是否从此天下安宁了?没有。

或许是周武王姬发的仁慈之意,亦或者是他的恻隐之心。也许是当时的局势使然,虽然杀死了成百上千商王朝王族成员,还有一些文武大臣。但并没有对商朝王室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不但没有被杀死,还分封给武庚一块土地,让武庚管理商王朝的遗民。这与周公旦推行的“以商治商”策略,有很大关系。是不是姬发和周朝主要大臣,对这些幸存下来的商民大发慈悲?不是的,因为大量的土地需要人手去耕种。

姬发仅当了三年周王,于公元前1043年去世了。继位的姬诵只有13岁,不能单独处理朝政。姬发弥留之际,把辅佐姬诵的重任交给了四弟姬旦。因为姬旦的封邑在周,故姬旦称为周公。

商朝灭亡前,以商朝旧都朝歌为中心,居住着大量商王族和普通商民。于是姬发和姬旦商议后决定,把旧商都王畿一带封给武庚。作为殷纣王的儿子,会不会有反叛周朝,恢复商朝的想法?

当然这种想法不能排除,人心隔肚皮,人心思变不稀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姬发委派其三弟姬鲜,五弟姬度,八弟姬处,为监督武庚的“三监”。姬鲜即管叔,姬处即霍叔,姬度即蔡叔,因分别被姬发封于管、霍、蔡三个地方而得名。

姬发在位前三年,武庚和商朝遗留下来的军民,还算安分守己。但恢复父祖的商王朝之心,已经在武庚心里萌生,只缺乏一个时机。这样的机会,说来就来了,因为姬发去世了。

姬发去世,周公旦摄政。最先颇有微词的,是姬昌第三子姬鲜。在他看来,自己是姬发的三弟,周公旦的三哥。为什么辅佐姬诵的,是周公旦而不是自己?于是,他开始笼络姬度和姬处。

当初姬发把武庚封在殷,又给这三个弟兄,在殷周围封了三个地方,也就是三个小国,分别由管叔、霍叔、蔡叔管理,叫邶、鄘、卫。三个地方作为屯粮和驻兵之所,用来监督和防范武庚。

按照方位,殷以北是邶国,以东为卫国,以南为鄘国。为什么让“三监”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围住武庚?因为殷西南是黄河。如果发生不测事件,周朝平叛大军马上可以从西顺流而至。

这一时期蔡叔管理的卫国,当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

弟兄三个的密谋策划,让武庚的眼线得知。武庚听罢大喜过望,武庚心想,自己的父亲死后,还被姬发用黄钺砍下了脑袋,这是何等的深仇大恨!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管叔、霍叔、蔡叔,对周公旦摄政非常不满。因为都是姬昌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同时或共同辅助姬诵,而让三个人远离镐京?一个父亲,又是一母同胞,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三个人因为监督着武庚,手下有兵有将。如果三个人的力量合起来,几乎与周朝兵力相差无几。三个人一拍即合,恰在这时,武庚派人来探听消息。当得知三人的真实想法时,武庚高兴坏了。

在“三监”里面,管叔姬鲜是主谋,霍叔姬处、蔡叔姬度是追随者。至于武庚,是个见风使舵的跟随者。如果“三监”没有反叛的想法,武庚在被三面包围的情况下,不可能敢反叛、造反。

原来在夏朝、商朝时期,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灭国不绝祀”。也就是说,武庚在故都朝歌,仍然可以有先人的祖庙。还可以在祭祀日,或父、祖、先祖的祭日,焚香祭祀、祭拜。

为了争得人心,管叔还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周公旦摄政,不利于以后姬诵单独执政。一旦时机成熟,周公旦会取而代之。

周朝建立前三年,因战乱刚刚平息。商朝旧都朝歌,以及原商人聚居的一些城池,普遍对周人持敌视态度。这些地方的商朝遗民,有的串通一气,有的蠢蠢欲动。想到这些,姬发经常失眠。

在管叔看来,姬发去世,兄弟们年龄最大的,就是自己。可周公旦却后来居上,成了高高在上的“摄政王”。管叔心里,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武庚、管叔、霍叔、蔡叔,很快达成反叛联盟。

为了确保成功,武庚还派人联络商朝遗民,以及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一起行动。四个人联合行动,在以朝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以及东夷、淮夷等地,有组织反对周朝统治,袭击驻守东部城池周军的行动此起彼伏,甚至一浪高过一浪。

得知东部、东南部出现这么严重的危机,周公旦心急如焚。东部商朝旧都一带,是商王朝旧势力分布最广的区域。如果这次叛乱摧毁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动摇了国本,后果不堪设想。

姬发和姜子牙等谋臣,对刚建立王朝的稳固,采取了不少措施。虽然姬发分封了很多诸侯国,但对诸侯国有个要求,就是诸侯国的国君,最起码是国君的至亲,如儿子,要在国都镐京担任重要的王朝官职。其他不重要的诸侯国家族成员,可以留在封国,管理封国的日常事务。诸侯国的义务有纳贡称臣、服兵役等。

周公旦是鲁国开国之君,得知姬发驾崩,留长子伯禽监国,自己立即从鲁国赶回镐京,打理朝政。另一个周朝重臣召公奭,也即刻从洛邑赶回镐京。但其实,召公奭也对周公旦摄政不满。

但功高盖主的姜子牙不一样,他把第三个儿子吕印留在齐国,自己和长子吕汲一起赶回镐京辅助姬诵。姜子牙与姬诵还有一层特殊关系,那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是姬诵的母亲。

按后世的说法,姜子牙一家人,是周王室妥妥的外戚。

周公旦、姜子牙等人,紧急商议如何平定“三监之乱”。最后一致决定,由周公旦挂帅,吕汲等将领跟随,一起东征。姜子牙、召公奭等人留守镐京,辅助姬诵,姬诵就是周成王。

在武庚和管叔、霍叔、蔡叔推波助澜之下,反叛周王朝的地域,不仅仅是朝歌周围,还有东夷、淮夷,甚至波及到了江南一些地区。由于商朝遗民趁机兴风作浪,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竟然花费了三年时间,足见反叛的人数、规模和破坏力。

“三监之乱”平定后,周公旦把主谋管叔姬鲜和武庚杀死。霍叔姬处被废为平民,蔡叔姬度被流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