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这两个人,有这些条件的是哪个学校,这两人听完了都不约而同地摇头,“好像没什么印象,你问问小傅吧。”
“好的,谢谢。”她道完谢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从电脑里翻出通信录,开始给她们口中的小傅,也就是要闻部第三个跑教育口子的女记者--傅向月打电话。
铃音只响到第三声,电话就被迅速接起,“喂,您好,哪位?”
电话里传来傅向月偏甜的声音,“喂,傅老师吗,我是社会部的她。”她答。
“哦,你找我有什么事?”电话里的语气有了微妙的转变。
“是这样的,我想找一个学校,但是我只知道这些信息,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有一所学校是这样的?”她说出信息。
傅向月犹豫了一会儿,才说:“好像是某某大学位于城郊的专科部。”
她大喜过望,“你能不能帮我查一下她们学校出车祸的两个学生在哪个院系?”
傅向月这次回答得很快,“联系人的电话我没带在身上,等我回报社了再说。”
“好的,谢谢傅老师。”她忙不迭道谢。
其实在要闻部的大办公室里听说这件事情要问傅向月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会被打击的准备了。
甚至想好了要是找不到答案的话,就去找林警官拿警方的内部消息。
没想到傅向月这次竟然愿意帮忙,她有一种意外的惊喜。
其实她知道过了一天,林警官那里应该有了更多的线索。
但是她喜欢自己找,就像自己找新闻线索一样,有一种寻找答案的快乐,假装自己是福尔摩斯。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不想欠林警官太多。
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林警官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这个人太轻浮了。
后面的接触却给了她完全相反的结论,林警官是个很稳重的人,很有古君子风范,言必践行必果。
真是这样,她真是不敢多作太多要求,因为林警官
看她的眼神,从第一天开始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但是她自认回应不了,就一直假装不知道。
知道傅向月回来以后她上去找她,傅向月倒是翻出了电话号码,不过没好气地说:“现在人家已经下班了,不方便打扰。”
她看看钟,已经八点多了,自己还在上班,别人却已经在休息了,“也对,那麻烦你把电话给我,我明天再问吧。”
傅向月随手扯一张便签纸,把名字跟号码写给她,虽然态度有点不耐烦,不过她还是诚心谢过她再离开。
第二天她打电话,对方一听来意声调就高了起来,“不是说不报道了吗?怎么还来问?”
会有这种态度也在她意料之中,身为一个社会版记者,就要习惯被访者经常性的不合作,甚至恶劣的态度。
这一点跟要闻部不同,要闻部报道的往往是正面的宣传稿,相关人士当然乐意配合,甚至还要求着记者上门。
但是社会版就不一样了,往往不招人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