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能忘却的记忆 南京大屠杀 > 第9章 第三次战役1目标缩小能吃就吃(第1页)

第9章 第三次战役1目标缩小能吃就吃(第1页)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次战役持续了8天。

志司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很可能演变为一场持久战。尽管中国军队的精神力量和战斗意志十分强大,但由于国力极度贫弱,无法充分发挥。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美国强大的物质实力面前,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志愿军的各位将领在胜利面前,依然保持着对局势的清醒判断。作为其中一位代表,长期在前线奔波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他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源于敌军对我方虚实不明、轻敌冒进的弱点。然而,当敌军开始变得谨慎,甚至高估志愿军的实力时,志愿军绝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或头脑发热。

前线上的韩先楚,亲眼目睹了美军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物资供应,令他感到极大的冲击与震撼。对面的美军直升机频频飞来,不仅运来弹药、食物、睡袋和药品,还能迅速撤走伤员。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在冰天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追击,在冻得坚硬如铁的堑壕中苦苦的坚守,战斗的时候,也只能在雪地上铺一条毯子,趴在上面射击……

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的一条长长的米袋子,维持日常的供给,而美军一个五公斤的铁盒打开,营养搭配得当,盒子里甚至还准备了香烟、火柴,甚至手纸。

韩先楚称这是美军的“整体国家实力”。

每一位曾经踏上朝鲜战场的中国军人,都深深感受到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的这种“整体国家实力”带来的巨大冲击。正因为亲身经历了朝鲜战争,归国后的将领们无不成为推动中国军队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豪言壮语再难让他们失去理智,朝鲜战场让他们对物资与精神力量的对比,产生了深入骨髓的感悟。

言归正传,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了三个攻势战役。

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都是以攻势对抗攻势的反攻行动;

第三次战役则是针对已经做好防御准备的敌人展开的进攻,战役的主要行动形式是攻坚突破并向纵深推进。

这场以疲惫之师对抗惊恐之敌的进攻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次战役西线的主要战斗行动刚刚结束,志愿军总部便开始规划下一个战役的进攻方向和目标。

12月8日13时,志司向西线的6个军发布了开进部署命令:

“为挫败美伪军固守三八线的企图,首要任务是消灭伪一师、伪六师、美廿四师和美骑一师,要求在十六日拂晓前抵达战役攻击的准备位置,计划十七日展开战役进攻。”当时确定的攻击目标,直指平壤以南的中和、祥原、遂安一带的敌军。

同日18时,志司向中央军委作出报告:

“下一次战役预计可在十八九日展开,预计月底前结束。如果能按计划完成歼敌目标,则会越过三八线,伺机攻占汉城;如果未能实现目标,则将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处停止作战,待明年再战。”

志司焦急地在君子里司令部等待中央的回电。

12月13日,中央的回电终于到了,明确指出:从国际局势来看,必须粉碎美英利用三八线整顿军队、准备再战的阴谋,必须越过三八线!

新的战役即将开始,志司将领们内心却充满矛盾:从军事角度来看,战争不宜打,但从政治层面而言却不得不打。在收到指示要越过三八线的电报后,首先表示赞同,随后大家讨论如何越过三八线。

并提出第三次战役中的“稳进方针”——专门打南朝鲜军,目标缩小,能吃就吃,适时收兵。

志司认为:“我们一定要慎重,做到适可而止。政治上要求我们突破三八线,我们就坚决突破三八线,之后采取‘稳进’方针。突破即是胜利,千万不要打得太远、太深,否则会有很多困难,对我们不利。歼敌,能歼多少算多少,歼多了更好,歼少了也无妨。总之,突破三八线后,根据情况适可而止。”

12月19日深夜,志司一方面坚定了作战的决心,积极展开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再一次向中央提出建议。这个进谏不仅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

在我看来,朝鲜战争依然将是一场相当漫长而艰苦的斗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