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粉色回忆什么时候出的 > 第49章 同途殊归(第1页)

第49章 同途殊归(第1页)

古来失意易圣贤,

岁月不饶无用人。

乐天顺意为哪般,

青灯古佛修万年。

落叶的小酒馆也不太景气,内卷的很厉害,而且大多数年轻人都虹吸到了大一点的城市去发展了。

用“戈森定律”,又称“欲望满足定律”或“享乐定律”来解释就是:

戈森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一切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最大享乐”。这个定律的论点是:

一是人类为满足欲望,获得享乐,使其总量达到最大限度,必有赖于增加享受(消费)的次数,但每一次的享乐数量(个量)又必因其次数增加而递减,直至最后享受的那个单位所增加的享乐数量(边际效用)为零而停止;若再增加,则反而成为负数,享乐变成痛苦。

二是如果在几种享乐之间有选择自由,但无充分享受时间,则不论这几种享乐最初的绝对量如何不同,为要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就必须在他们之间依次享受(消费)其享乐量最大者,直至各种欲望满足的数量(个量)彼此均等为止。

三是原有欲望已满足时,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这是边际效用理论,这是不是振兴经济的一个思路呢?

无事之时,读了读以前自己喜欢看的书,消遣消遣,打发时间。

荣格的《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中说:人生的一百八十弧度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一部分在东方,是孩童时期——即我们是他人眼中最多问题的情况,我们仍然不自知。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便是青年和中年。

而最后——最年老的部分——我们再度陷入无忧无虑、不知一切的情况,我们再度成为他人眼中问题最多者。

荣格是发展心理学的鼻祖。研究人类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孩童时代与最老年当然完全不同的,然而期间亦有共同点:即两者都陷入无意识的心理状况中。既然小孩子的心理从无意识发展而成的,其心理过程——虽说很不容易探知其情况——并不像那些年老人那么难以察觉出来,因为这些年老的人已再度陷入无意识中,然后又慢慢从无意识中消失掉。

落叶说:“那就是说,孩童是从无意识的状况中逐步成长,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老年人是从有意识变为无意识的过程。如果人生没有轮回,那这个过程就体现在下一代中。”

从心理疗法的观点来讲,人最好还是把死亡视为只是个过渡而已——只是一种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其范围和持久性是超乎我们的知识领域的。

落叶对我说:“对于死亡后,东西方从意识方面的认知都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没有死去而又重生的回来验证这个过程,所以从长生久视的观点看,看作是过渡是对轮回的某种意义上的肯定。”

荣格探讨人生的过程,而对起点和终点做了细致入微的比较。和东方神秘的文化对生命过程的解释有着不同的理解。

处于各个阶段的人生社会表现也不一样。不同的人表现也不一样。

在中青年,所谓的如日中天时期。凡有作为者,都在经历着成功和失败的打击。越有才华的有作为遭受的打击越强。

我们看在伟大的唐朝盛世这个时期,很典型的就是同时代的两个才子又是在一个部门工作的好朋友的故事。

唐朝的白居易,在年轻时有着为国家强盛为人民富裕的政治抱负,并且以实际行动,与当时的官僚集团中的反面势力做着殊死的拼搏。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贬官赶出京城。白居易受此严重打击后,深知官场的险恶。无奈中开始“独善其身”,到了晚年,过着“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

而处于一条战线的元稹却是在每一次的失败后总是直接从皇宫找后台,寻求更大的发展,继续斗争。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而落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

晚上,我和落叶进入了同一个梦境:

梦里依稀看到《红楼梦》剧情:那边来了一个跛道人,疯癫落脱,麻尸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乃解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词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安日后做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士隐便说一声:“走吧”将道人肩上褡裢抢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疯道人飘飘而去。

这是上天的启示,还是人生的真谛?一个“悟”字了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