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玉昭词番外忘年 > 十八章玉隙4(第1页)

十八章玉隙4(第1页)

两军交战,安思义果然诚意归降,对李光弼倾囊相助。

李光弼所率朔方兵长途跋涉而来,难敌史思明精锐,准备避其锋芒守城不出。安思义却建议说,史思明善用骑兵当先冲锋,大军继之,胡人锋芒虽劲却不能持重,若不能速克获胜,很快就会士气沮丧人心离散,应当趁大军未至时全力击退其骑兵前锋。

第二日天未亮,史思明骑兵已至常山城下。李光弼先命裨将张奉璋带步兵五千出城迎敌,双方在城下胶着鏖战,叛军围堵城门不退。

安思义再献策,出五百弓箭手于城墙上一齐放箭,矢落如雨,叛军不得不离开城门后退。

见叛军退远,李光弼立即撤下弓箭手,换上射程较远的弩机手,一千人分为四队轮流发射,箭矢不停,令叛军无法接近城下。叛军多次以骑兵来袭,都被弩机手击退。

史思明来势汹汹,首攻受挫,果然如安思义所说气焰大跌,之后的进攻便有疲软之势。从寅时一直打到辰时,常山城墙岿然不动,叛军却死伤惨重,只得收军退于道北,等候步兵支援。

此时有乡野村民赶入城中来报,说叛军的五千步兵从饶阳出发,昼夜兼程疾行,在九门南面的逢壁停进不前,估计是要在那里休息。

李光弼抚掌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再命张奉璋领步骑各两千,偃旗息鼓,沿滹沱水悄悄行进,前去歼灭这股叛军。

张奉璋抵达逢壁时叛军正在吃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将五千人全数歼灭,而官军仅伤亡七百余人。”

史思明见形势不妙,率兵退入九门等待后援,伺机而动。常山郡下辖九县,原先都迫于叛军淫威而不得不降,此时纷纷弃暗投明,仅有九门、藁城仍为叛军占领。

不久饶阳剩余步兵和蔡希德援军至九门,史思明故技重施,将常山围住,断绝粮道,妄图将李光弼困死城中。史思明与蔡希德合有三万步骑,双倍于常山守军不止,双方相持四十余日,陷入胶着。李光弼估计以一己之力难克史思明,致书郭子仪请求支援。

郭子仪援兵未到,倒先迎来了长安的中使宦官,带来皇帝恩命,加封李光弼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不过都是些空衔。

除此之外还透露了一桩朝中变数:哥舒翰在潼关截获了户部尚书安思顺送给安禄山的书信,上书告发安思顺通敌,历数七罪,安思顺与其弟皆被处以极刑,阖家流放。

安思顺原为朔方、河西节度使,李光弼、郭子仪都曾是他的下属部将。安思顺曾与安禄山约为兄弟,安禄山造反后就被皇帝解除兵权,征入朝中当了个挂名的户部尚书。

李光弼对安思顺还有些旧日恩义,不由道:“安尚书虽曾与逆胡有过兄弟之约,但对陛下并无二心,否则以朔方、河西二镇兵力投了安禄山,大唐江山早已危急!况且哥舒将军早与安尚书不谐,单凭他截获的一封书信怎能轻易就将肱股之臣定罪处死?朝中竟无人相护?”

中使叹气道:“西平郡王如今位高权重,手握我大唐江山命脉。说句不敬的,有安禄山逆反在前,陛下如今都得礼让他三分哪!朝中无人敢言,唯有右相出手救安尚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陛下旨意又下得仓促,眼睁睁看着安尚书殒命。”

李光弼沉默片刻,心中已经明白过来,淡淡道:“右相有心。中使一路辛苦,请往驿馆暂歇。常山久战空虚,地方简陋,还望中使不要嫌弃。”命菡玉带中使去驿馆落脚歇息。

菡玉领中使到常山馆驿落脚,离去时中使突然道:“少卿,右相有一封信命咱家转交。”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来递给她。

菡玉接过,极薄的信封,打开里面只有薄薄一张笺纸,无头无尾地题了一句诗:柳条折尽花飞尽。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归不归?然而如今,在野,山河破碎,因安禄山;在朝,满目疮痍,因他杨昭。叫她如何归?往哪里归?

她慢慢地将那笺纸折起,塞回信封中,对中使道:“有劳大官,请好生歇息吧,下官告辞。”

中使问:“少卿不回信给右相么?咱家可以代为捎传。”

菡玉道:“不了,多谢大官。”将信收起,告辞回太守府衙。

李光弼神色郁郁,见菡玉回来,忍不住向她抱怨道:“我素来敬重哥舒翰,敬他战功彪炳、威名赫赫,谁知为人竟是如此!武人讲的是忠、勇、义、气,如此狭窄心胸,这个‘气’字,他首先当不得;为着一己之私拿别人垫脚,草菅人命,也当不得这个‘义’字;居功自傲以权慑主,更当不得这个‘忠’字!无怪乎一入朝掌权便和杨昭反目斗起来,真是物以类聚!安禄山都打到潼关脚下了,这些人还只顾着自己权势利益窝里斗得欢,难道非要把大唐江山葬送了才心甘?莫怪你不愿呆在长安,换了我也看不下去!”

他一口气讲了好半晌,出了心中郁气,也不见菡玉应声,只是愣愣地出神,疑惑道:“你怎么了?”

菡玉回过神来,扯出一抹浅笑:“师弟是三军主帅,如此愤世嫉俗、气急败坏的言辞在同门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可别流传出去,损坏大将威仪。”

李光弼也笑了:“你少给我顾左右而言他,皱着个眉头忧心忡忡的,还来说笑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