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谁摸了我的尾巴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午夜过去了。竹树花草一动不动,林子深处有什么动物在打哈欠。

黑暗中,好像有一种若有若无的腥气,夜色中好像有一种幽幽的绿光。这些征兆让人感到凶险异常。

看来,这个夜不会像以往那样平平安安地过去,一定会发生点什么。

终于,远处隐隐传来了铃铛声,那声音很缓慢,很孤单。

它不是挂在风中的铃铛,有一只手在摇晃它,因为它越来越近。

这里人迹罕至,树木阴森,又是深更半夜,却出现了赶路人,这十分值得怀疑。林子中的鸟也不咳嗽了,屏住呼吸等待。

天上的星星什么都看到了,它们立即捂住了嘴不再说话了,惊恐地眨着眼睛。

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那铃铛在响,一下,一下,一下,一下……摇晃它的人,好像是一个梦游者,在寻找自己的身体。

铃铛声越来越近,可以隐隐听见脚步声了。那脚步声很古怪,好像几双脚在朝前跳:“刷*—刷*—刷*—刷*—”

终于,几个赶路的人走过来了。

借着夜色,可以看到走在前面的人穿着一件深蓝色道袍,背着一个包,看起来挺沉,那里面应该是食物和水。他一边走一边摇着铃铛。他后面跟着高高矮矮五个人,他们之间相隔六七尺。

前面的人应该是法师,他走路的姿态正常,是后面那几个人在跳。

他们都戴着高筒毡帽,穿着宽大的黑袍子,做工粗糙。看不到他们的脸,因为他们的额头上粘着黄表纸,垂下来,上面画着怪兮兮的符。

一股难闻的腐臭味弥漫开来。

他们双臂平平地伸出去,全身僵硬,像麻雀一样朝前跳着走,一举一动就像同一个人。他们跳得很整齐,很专注,很卖力,很生硬。

这一带有赶尸的古老奇俗,终于出现了!

空旷的山野间,只有那恐怖的声音:“刷*—刷*—刷*—刷*—”

奇 俗

赶尸是湘西的一种古老神秘的巫术。

据说,一个活人驱赶几具死尸,像赶牲畜一样,令之还乡。 别说亲眼看见,听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

文学大家沈从文就写过:“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

关于赶尸,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添枝加叶,没有人知晓实质。

也许,世上本没有这种事,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

假如有谁深入湘西采风,在大山皱褶的一个偏僻村寨里,也许能见到一个眼花耳聋背驼脑昏的老者,声称,他早年间曾目睹赶尸这回事。但是,若追问下去,必定前后矛盾,漏洞连串,极不可信。

为什么会有“赶尸”这种营生呢?

追溯上去,这种巫术(或者说传说)最早出现在清代中期。

湘西贫瘠,很多人奔赴黔东和川东地区,或贩卖,或采药,或狩猎。

崇山峻岭,瘴气重,恶性疟疾横行,生活环境很坏,除了当地的苗人,外来人很难适应,不少人客死他乡。

按照汉人的传统观念,尸骨必要还乡。

可是,水路凶险,暗礁密布,船只常常沉没。那时候的人迷信,船夫绝不愿意装运死尸,认为不吉利。因此,只有翻山越岭。

山高林密,狼虎繁多,在那崎岖的山路上,很难雇到车辆和担架。棺柩沉重,牛车走不动,人力单薄,不胜长途。

况且,那些死尸都是穷人,付不起昂贵的运费,于是,“赶尸”这种行业就出现了。这种方法很经济,一个人同时赶几具尸体,运费均摊,开销自然小得不能再校

不能叫赶尸人为“赶尸人”,这个犯忌,应该含蓄地叫“先生”。

丧主与“先生”谈好价,交付了银两和尸首,说明到达地点,就可以上船先走一步了。

每次赶尸,必须有两具以上尸体。这是规矩。等到尸体够数了,天一黑,“先生”就开始设坛,焚香,烧纸,念咒……

作了法之后,尸体便听从指挥了。

关于细节,说法不一。

有的说死尸头戴高筒帽,用黄纸遮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