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形成规模,几乎很难被轻易颠覆……
这一点从阿里自从战胜ebay易趣后,就几乎罕逢对手,之后的十多年所向披靡的发展起来,就可以明显看出。
而百度也是如此。
搜索引擎的技术门槛本来就高,而长期的市场领先带来的品牌知名度、用户认知,以及庞大的数据积累形成的知识图谱,对于后起的挑战者而言,难度太高了!
除非大时代变迁导致的技术变革,否则超越几乎不太可能……
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才渐渐失去了威力。
但这时,真正颠覆性的统治级产品,其实并不是让百度焦头烂额的头条“信息流”。
而是手机操作系统!
安卓应用商店和苹果IOS的AppStore,变成了所有移动互联网产品真正的“入口”!
这也是为什么隋波一直在考虑,百度必须提前做准备,搞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因。
搜索引擎公司如果没有手机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死无疑!
由此可见,安卓对Google的价值所在……
就算要自研,安卓也不能留给Google,必须提前买下来!
这件事,隋波准备交给陆奇去做。
随时盯着安迪。鲁宾(AndyRubin),当安卓公司成立后,立即下手收购过来。
思路再回到老周这边……
老周是因为腾讯的电脑医生和360杀毒形成竞争,才开启3Q大战的。
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是巨头,为什么阿里没有推出类似电脑管家、安全卫士之类的安全软件呢?
按理说,电商不是更应该关注安全吗?
这实际上涉及的,是两家公司根本上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研发方向问题。
腾讯开发产品,优先级在提高体验;
而阿里研发的优先级却是业务生态。
正因为阿里和腾讯的产品形态的巨大差距,所以产生了需求和体验之间优先级的差异,也直接决定了两套体系在不同的领域构筑起强大的壁垒。
腾讯是做娱乐系产品,其主要价值是提升人们的生活乐趣。
要提升从5岁到80岁的大众用户的生活乐趣,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不要让我思考”。
如果腾讯的产品做得很复杂,连用起来都很麻烦的时候,谁还有兴趣知道它到底有多好玩?
而阿里则是注重效率系产品,其主要价值是提升人们的生产效率。
这一类的产品最大的优先级是保证系统的严谨、稳定,而不是保证操作体验。
尤其是在设计那些牵扯到钱的产品时。
一旦面临系统安全问题的时候,所有的体验性需求都必须让路。
所以,说白了,阿里的安全体系并不是面向普通用户的电脑安全的,而是业务后台和交易安全。
所以阿里没兴趣去搞电脑管家之类的产品……
就这样,一路走来。
隋波思路扩散开来,想了很多。
他把老周设想成一个准备颠覆“易趣系”统治的挑战者。
想象着他会怎么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