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江山志远作者罗为辉简介 > 第151部分(第2页)

第151部分(第2页)

周至诚说:“都说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是个两难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那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既得利益和现实利益面前,懂得如何去取舍。其实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他所做的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首选,任何为难的事情,都可迎刃而解。心有人民,胸怀党性原则,胸有良知,你说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还有什么事情办不了的!心无人民,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什么都不是。”

于海天说:“省长说的极是。我们会通一定会谨记这一点。”

周至诚说:“我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提党风教育、官德教育,就是因为它和老百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具有良好党性德行的领导干部,他自然就会真正地踏踏实实地一心为百姓办事。”

省长在发出警示的同时,对会通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省长说:“会通前三季的工业数据,我仔细看了,虽然不及榆江和合海,但整体也还说得过去,很是不错,我希望会通的同志们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早日带领会通人民奔上富裕之路。”

杨志远觉得周至诚省长这话很有意思,合海的经济要比会通强,发展势头也比会通迅猛,后劲十足。省长在合海视察时,除了在合海经济开发区那种非公开场合对罗亮表扬赞许,但是在正式场合,镁光灯下,即便是罗亮主动要求,希望省长给合海的同志们鼓鼓劲。省长都是面对微笑,不予评价。但在会通,省长却是当众表扬,毫不吝啬。杨志远自是明白这其中的缘故,周至诚省长虽然是从北京部委空降,来本省之前没有在本省主政的经历,但省长到本省后,省长在本省实施的一系列与经济有关的策略或多或少都与合海有所联系。而且罗亮这人对省长的意图理解得透彻,执行也到位,合海各项经济指标都突飞猛进,大有把榆江拉下马之势。省长对罗亮的赏识也就顺理成章,显而易见,尤其是周至诚省长力荐罗亮成为合海市的市委书记以后,本省自然而然地就把罗亮归于周至诚省长这条线。周至诚省长可以私底下对罗亮大加赞赏,但当着众人、媒体,省长自是不好发表赞言,一旦如此,肯定会给人一种自吹自擂之嫌,省长自然不会这么去做。但到了会通情况就大不一样,会通市是常务副省长朱明华的发家之地,朱明华在会通根植已深,朱明华是省长提携上来的,现在和省长搭班子,二人配合默契,为省长倚重。省长既然到了会通,会通的成绩不错,省长对会通加以肯定,其实间接地肯定了朱明华副省长,这就是官场之事,有些事不必去做,有些事必须要做。

罗亮是官场中人,岂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省长在会通的视察活动即便是见报,罗亮至多一笑,心里只怕还会欣喜无比。倒是合海的百姓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保不定会胡乱猜想一番。

于海天说:“与榆江、合海比我们会通的差距还不小。”

周至诚笑,说:“知道自己有差距,好,大踏步追赶就是。”

有记者在场,于海天自然不好多说什么,点头说是。中午在市委招待所吃饭,于海天才说了实话,说:“省长,怎么追,以我们会通目前的情况,也就是捡几个榆江、合海不屑一顾的漏。”

周至诚哈哈一笑,说:“海天同志,不要小看了这个漏,它也是大有作为,会通虽然是老工业城市,但它下岗职工和农村闲置劳动力众多,来料加工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好解决了会通的实际问题。”

道理于海天还能不懂,可看着榆江、合海那些高附加值、高税收的工业园谁都会眼热心跳。于海天笑,说:“说到底,省长当初在给三大产业园区定位的时候,就偏心眼。”

周至诚哈哈一笑,说:“海天同志这是上纲上线,我怎么就偏心眼了。”

于海天笑,说:“那省长您当初在给三大产业园定位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让榆江、合海搞这个来料加工产业园,为何就不可以让会通上高科技、上生物医药。”

省长直乐,说:“海天同志,这就不对了。当初在试点产业园时,在三大产业园的定位上,大家可是有过商榷的。高回报意味着高投入,与榆江和合海比,会通的底子要薄很多,技术人才也少,真要把高新产业园落户会通,只怕会通还运作不起来。还有,榆江、合海的拆迁标准、征地补偿标准都比会通高许多,真要把你们这来料加工产业园放在榆江或者合海,我估计这些在会通折腾得欢的老板,只怕一听榆江合海的地价就会吓得落荒而逃。当初,关于在会通设立来料加工产业园,你海天同志也是举双手赞成的,现在怎么回事,后悔了?我看是害红眼病了吧。”

于海天嘿嘿一笑。

周至诚又说:“海天同志,你还是守好碗里的,一旦通普高速与沿海贯通,对会通是机遇,同样也会有危机,试想普天市底子也薄,他就不打来料加工的主意了。”

于海天一听,还真是急了,说:“省长,您可得给我们把好关,一旦市与市之间形成无序竞争,那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周至诚一笑,点了点于海天,说:“海天同志还是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在作祟,你想上高科技、生物医药的时候就不怕无序竞争了,现在一看人家打你的主意了,就大谈无序竞争的祸害,这可不行。”

于海天摇头一笑,说:“省长,不管怎么说,我对您和省委有看法,有意见,省委就是偏心。”

周至诚笑,说:“海天同志,这话又从何说起。”

于海天说:“杨明同志在会通工作的好好的,省委为何要把他调走。”

杨明原是会通市的市长,林原的徐建雄和胡捷,一个调离,靠边站,一个移交检察机关,等待法律的最终判决。林原不可能两位主官同时空缺,省委在研究林原班子的常委会上,常委们听从了周至诚省长的提议,调会通市市长杨明到林原市,任林原市委书记一职,市长一职空缺,由杨明暂时兼任。杨明调走,会通市市长一职同样空缺,由于海天一并兼任。同时由于省交通厅处级以上干部几乎全军覆没,省委除了紧急任命了一名厅长,其他人员都还没有到位。官场之中,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倒好,因为换届在即,再加上马少强案件的牵连,本省现在出现了一个让官场中人亢奋的现象,那就是坑多,萝卜少。本省林林总总的干部多如牛毛,自然不少萝卜,但能让周至诚省长看得上的人,却是不多,在省委常委会上也有常委提出了候选人员,但都不能让周至诚省长满意。本省在经历马少强这件事情后,常委们都汲取了教训,周至诚省长不同意,常委们也都不坚持。既然换届在即,常委们于是统一思想,宁缺毋滥,一切都等省委换届结束后,再行对下面市县的班子进行增补和调整,本省的人事工作于是停顿了下来。

于海天和杨明搭班子多年,和杨明颇为默契,现在省委一纸调令把杨明调走了,而且又迟迟没有把会通的班子配备齐整,于海天一人身兼二职,自是感到压力大,担子重,故有省委偏心眼一说。

周至诚笑,说:“海天同志,你说省委偏心眼,那你说说,省委怎么偏心眼了。”

于海天说:“会通的工作好不容易步入正轨,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市委市政府码足了劲,想在今年大干一场,没想到,省委倒好,在年前给会通来了个釜底抽薪,把杨明市长给调到林原去了。省长,您说说,省委这不是偏心眼又是什么?林原需要人,省委大可以从别的地市去调,用不着从会通挖人吧。”

周至诚说:“那你说说,谁适合到林原去。”

于海天说:“合海的梅市长未必就不行?”

周至诚哈哈一笑,说:“这就是你海天同志所谓的偏心眼啊,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海天同志,你说省委偏心眼,只怕别的地市的同志也会说省委偏心眼,说就会通有人,难道我们这地方就没有人了。”

于海天说:“别人怎么想我不管,事已至此,我也无能为力,但省长您还得尽快派一位市长给我,会通再不加快脚步,就会被榆江、合海远远地抛在后面了。省长,我心里急啊。”

周至诚一笑,说:“说到底,你海天同志还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就打着会通的小算盘,没有大局观。”

周至诚省长呵呵一笑,说:“行了,你海天同志的心思我算是明白了,我有考虑。”

杨志远在一旁听省长和于海天说笑,省长说他有考虑,也就是说,省长心里已经有了会通市长的合适人选,杨志远现在有些明白这段时间省长为何频频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