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人情文化是什么意思 > 第45部分(第2页)

第45部分(第2页)

政敌的玉帛之交:汪精卫与善耆

1910年4月16日,汪精卫、黄复生因行刺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载沣最初主张立斩汪黄二人,但经过肃亲王善耆的反复劝说,同意从轻发落汪黄二人。1910年4月29日,清廷以汪黄二人“误解朝廷政策”为由,免除汪黄二人死罪,判处二人永远监禁。

肃亲王亲自到狱中看望汪精卫。汪精卫以前以为清廷的官员都是愚钝无能的昏官污吏,没想到肃亲王肯屈身访问他这个囚犯,而且以礼相待,谈吐文雅,让汪精卫十分吃惊,也很佩服肃亲王的见识才干。后来人们问起汪精卫对肃亲王的印象时,汪精卫说:“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肃亲王说:“汪先生在《民报》的篇篇大作,我都拜读过。汪先生主张中国必须自强自立,改革政体,提倡民众参政,效法西方立宪,这些与朝廷的主张都是一致的。目前朝廷正在筹办预备立宪,建立国会让民众参政议政,这些不正是先生所争取的革命目标吗?”汪精卫反论说:“我们革命党人所主张的绝不是立宪,而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实行三*义。亲王既然读过汪某在《民报》上的文章,对汪某的革命主张应有所了解。”

肃亲王说:“你们革命党的确有很多杰出的主见,但你们也应该认真倾耳听听我们的看法。说实话,我认为‘三*义’是一种见识褊狭的理论,不能成为今后中国的指导理念。为什么要宣扬灭满兴汉?这样宣扬民族仇视能够使中国实现五族协和吗?为什么要搞平地起风波的流血革命,我们不是已经答应实行宪政,让各种政治主张都有实现的机会。用和平的宪政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是比用多量人命财产损坏的革命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更好吗?邻国日本不正是君主立宪的成功榜样吗?”

汪精卫反论说:“我们主张革命的时候,很多人用日本君主立宪成功的事例来反对革命。但日本明治维新,是西乡隆盛用武力从幕府手中夺来的政权,绝不是幕府微笑着把政权交出来的。现在中国搞君主立宪,并不能解决长年的*弊害,而且把国会作为民权的支柱不过是一种幻想,国会只不过是君主的傀儡走狗而已。只有*革命才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

肃亲王说:“中国的政治十分复杂,各种民意纷缠不一,改革政体岂能操之过急?螳螂在前,黄雀在后,列强不是在觊觎着我们吗?不忍不谋则乱,还请汪先生三思。”

汪精卫和肃亲王的辩论总是在两条平行线上,谁也说服不了谁。当年汪精卫正值年青的28岁,而肃亲王却是初老的45岁,但两人都对对方的才学见识产生了敬佩之心。肃亲王原想说降汪精卫为清廷效力,但见汪精卫革命志坚,也就没有再为难汪精卫。后来肃亲王不时来狱中看望汪精卫,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不是政敌,倒有些近似朋友的关系了。

革命元老的草根情怀:吴稚晖与蒋介石

国民党*吴稚晖因思想行为怪僻,不合俗流,虽位居辛亥革命*,却一生不做官,被人视为“疯子”。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稚晖回答说:“我愿任奔走之劳,做官我是做不像的。”住了4天,就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了。

蒋介石掌权后,多次要吴稚晖出来做官,他回答说:“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国府主席林森死后,蒋介石找吴稚晖,要他继任国府主席。吴稚晖对蒋说:“我这个人不宜当国府主席。”蒋介石问:“为什么不适宜? ”吴答:“我最抑制不住自己的性情。当了国府主席,就要经常接见外交使节,看到有些国家的大使呀、公使呀,穿着他们本国的服装,花花绿绿像做戏一样,我会禁不住笑出声来的。那就有失国体呀!”蒋介石听后也笑了,笑过又问:“既然你老先生不愿意,你看,由哪一位来担任才比较合适呢?”吴稚晖心想,于右任和居正都可以当,他们也愿意当,蒋介石不去找他们,偏偏来找我这个并不想当的人,分明是蒋先生自己想当。就回答说:“现在抗战时期,最好是党、政、军统一于一个领袖,使事权更能集中,我看还是由蒋先生兼任最宜。”后来就由吴稚晖在中常会提出,由蒋介石兼任了国府主席。

吴稚晖的卧室内,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一张旧藤椅,几把来客坐的靠背椅和骨牌凳,此外就是书报杂志和一只马桶。食宿、看书、写字、会客以至出恭都在其间。蒋介石与宋美龄来看望他,对不起,照样在此间斗室坐骨牌凳。

在重庆时,吴稚晖著有《斗室铭》一篇,也是滑稽文字:山不在高,有草则青,水不厌浊,有矾即清。斯是斗室,无庸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可以弹对牛之琴,可以背癞痢之经。耸臀草际白,粪臭夜来腾(他喜到野外大便)。无丝竹之悦耳,有汽车之闹声。南堆交通(部)煤,东倾扫荡(报)盆。国父云:阿斗之一,实亦大中华之大国民。

吴稚晖的篆书很有名气。在重庆时,蒋介石请他写“蒋金紫园墓碑”。全文800余字,吴稚晖已77岁了,仍能凝神贯注,用两个半天一丝不苟完成。陈布雷赞赏说:“圆浑凝重,苍劲有力而力不外露,是楷书篆化的精品。”

纤笔一支谁与似:毛泽东与丁玲

丁玲和杨开慧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读书时相识,那时候丁玲就从杨开慧那里知道了毛泽东。后来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常听瞿秋白、施存统等革命者谈到他,但是真正让丁玲了解到毛泽东的还是冯雪峰。他给丁玲介绍毛泽东如何同错误路线斗争,如何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以及他的思想、为人和诗歌。这些因素为促成丁玲到陕北去起了积极作用。

1936年11月中旬,丁玲来到保安(今志丹县),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领导同志为她举行了一次小型的欢迎会。丁玲很受鼓舞,当面向毛泽东等领导申请,要求批准她到前方去。此后她随军来到甘肃三原。12月30日,丁玲接到毛泽东同志发给她的一封电报,电文就是毛泽东同志在欢迎会后写的《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位“文小姐”来到保安后的第二年,经毛泽东的提议,就被任命为中央警备团政治处副主任,真正地成了“武将军”。不久,丁玲回到延安后,与毛泽东的接触就多了。有一次毛泽东对她说:“我看这些知识分子很喜欢同你接近,你这里有点像文化人的俱乐部。”还有一次说她“有名士气派”。丁玲知道毛泽东是在指出了生活圈子很小,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缺点,心里非常感激,于是就决心深入群众生活,改掉自己的毛病。在她深入生活写出了《田宝霖》之后,毛泽东为此请她吃饭,席间对丁玲说:“我一口气看完了你的《田宝霖》,很高兴。这是你写工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