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吧。”
“应该更为高明一些。”
“比起欲把西湖比西子呢?”
“境界层次也更高。”
“唉……”
李菊生不想问了。
这样的诗,简直可以说是千古名句。
有这一首诗在,不说庐山以后再不缺人,就是庐山的底蕴又给深深的增加了几层。
与之同时。
在庐山大规模广告之余,一众在十一黄金周准备去旅游的朋友,这时也看到了庐山这首诗的广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吧,之前准备去西湖,现在,我改变方向了,我去庐山。”
“去庐山的+1,之前一直就想去庐山的,但一直也没去,这一次怎么说也要去庐山。”
“哈哈哈,我就要去看看庐山的真面目。”
“那你得在庐山呆个最少两天,要不然,庐山的真面目你可是看不完全。”
“两天也够呛,真要完整的看完庐山,最好呆个七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去庐山租一个民宿,在庐山那里住上一两個月,估计,才能真正的了解庐山真识面目。”
“那是必需的,毕竟,庐山可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都不一样。”
“别说了,就冲这一首诗,说什么也要去庐山。”
要说一首诗对于一个景点的影响有多大呢?
有的时候其实很难统计出来。
但是。
如果一个景点没有一首知名的诗作流传出去,那显然这个景点也不怎么样。
看看五岳当中,最为吃亏的就是衡山与恒山了。
他们虽然同是五岳之一,虽然也算是很知名,但却因为没有特别知名的诗作,所以并不是旅游热点。
所以。
原本庐山就很火,在这一首《题西林壁》,在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中。
庐山想不火爆都不行。
至于李菊生担心的,庐山这一次在几十个电视台黄金时间打出来的广告,可能会连门票都亏进去。
虽说这确实会亏不少。
但……
谷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