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机遇与选择的名言警句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8年,爱知县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内,酿成有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5—1960年,日本富山平原地区的人们由于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食物,引起“骨痛病”,129名患者中死亡117人。

上述“公害”的发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迅速加快。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至1950年增至25亿(经过50年人口约增加了九亿);50年代之后,1950—1968年,仅18年就由25亿增加到35亿(增加了十亿)。1900年拥有7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迅速增加到879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约有69座。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有半数人口住在城市。

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还不到十亿吨煤当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亿吨;到1956年石油的消费量也猛增至六亿吨,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污染。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而当时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是必然的。

在当时的工业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激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并且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醒世之作三本书(1)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开始了宝贵的觉醒。

《 寂静的春天 》《 增长的极限 》《 只有一个地球 》这三本书所记述的内容正是这种觉醒的集中反映,不但为环境保护事业拉开了帷幕,也为发展模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在1962年出版了《 寂静的春

天 》。书从“明天的寓言”开篇,描绘了美国中部一个城镇的景象。书中写道:“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的小鸟飞来……这些洁净而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随着居民的到来,“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曾经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的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浩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抛弃的地方只有寂静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只有寂静”,造成这种状况的“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类自己使自己受害”。上面提到的城镇是虚构的,但正如作者所言:“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该书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书中指出:人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份报告里明确地支持了她的见解。国际上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的开始。

《 寂静的春天 》一问世,就遭到了工业界尤其是化学工业界的猛烈抨击,甚至连《 时代周刊 》这样的美国主流媒体也加入到攻击的阵营中。当时,卡逊的声音虽然有点儿微弱和孤独,但她却唤起了很多人的觉醒。仅仅经过了短短的八年时间,1970年4月22日,从美国的西海岸到东海岸,有2000多万人走上街头,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和巨幅招贴画,高呼“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等口号,将反污染运动推向高潮。后来这一天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地球日。

1972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提交了一份名为《 增长的极限 》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呈指数增长,如果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世界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增长的极限 》一书一度成为当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环境运动的开展。

同年,受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与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撰写了《 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书中写道:“当前大多数的环境问题,都是来自人类对生态的错误行动。通常认为人类不是地球上的寄居者,而是地球的主人。把征服客观世界看做人类的进步,这就意味着常因我们的错误认识而破坏了自然界。尽管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在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界之后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这样污秽的环境里,人类还能长期保持他的尊严吗?”“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于潜在的深刻矛盾中,而人类正好生活在这种矛盾中间,这就是面临的历史转折点。这未来的危机,较之人类任何时期所曾遇到的危机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不可知性,而且这种危机将在孩子所生活的年代形成。”“近四五十年来,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入了解,科学地证实了古代人们的地球道德观念是正确的”;“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整体超越于局部的奢望与要求;一切生物都像交错的蜘蛛网一样相互依赖着;侵略和暴力会盲目地破坏生物的脆弱关系,从而引起毁灭和死亡。”这本书最后的结束语是:“今天,如果能够对于唯一的、美丽的、脆弱的行星——地球,培育出真挚的忠心的话,在人类社会中,是有希望长期生存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的。在这个太空中,只有一个地球在独自养育着全部生命体系。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了人类。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难道不值得热爱吗?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倾注给它,以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难道不明白,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这份报告被视为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筹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伦理学的基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醒世之作三本书(2)

这些著作真实、客观、深刻地记录了世界快速工业化的代价、人类对地球掠夺的反思及人们对毁灭性经济发展模式的抗争,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启迪着人们的探索,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不同,尽管作者的观点有偏颇之处,悲观色彩过于浓重,但《 寂静的春天 》最终唤起人们的觉醒,《 增长的极限 》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而《 只有一个地球 》则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

曙光。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历了宝贵的觉醒之后的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臻完善,对发展道路的反思和总结不断走向深入,并开始了奋起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标志是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各国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从发展与维护环境的关系出发,强调如不立即着手治理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损害将带来全球毁灭的后果。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 人类环境宣言 》等一系列重要的世界性文件,标志着环境保护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次会议在推动全世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继这次会议之后,西方国家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真治理,世界各国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响彻全球。至此,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我国出席了会议。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是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此时距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整整20年,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污染也出现了新的态势。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全球环境污染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必须悬崖勒马的地步。里约环发大会就是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召开的。里约会议拓展了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探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经提出,就获得各国的普遍接受,并成为人类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新型标准。

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产生了两项最终成果:《 执行计划 》和《 政治宣言 》。这是迄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召开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在环境与发展上采取实际行动,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如果说第一次飞跃是在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的情况下高举起保护环境的大旗的话,第二次飞跃则是寻找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说第二次飞跃更加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更加注重代际公平的话,那么第三次飞跃则是将环境问题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加以平衡,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关系和当代与后代的承续。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环境形势堪忧虑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据2006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提供的数据表明: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2005年,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25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27%;化学需氧量1414万吨,比2000年减少了2%,均未完成“十五”规划中提出的总量削减10%的控制目标,沿海赤潮年发生次数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三倍;近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有加重趋势;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近年有加重趋势;工业危险废物每年产生1100多万吨;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60%;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生态恶化态势依然突出,危及生态安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4万平方公里,虽然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依然严峻,生态功能脆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地200万公顷;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生态警戒线(30%~4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有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物种资源流失严重。

环境问题影响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汞、消耗臭氧层物质、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承诺国际义务的压力不断增加,我国的酸雨、沙尘暴、海域污染、跨界河流污染及开发、跨界野生动物保护、木材进口等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为国外“中国环境威胁论”提供了借口。我国产品环境标准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受到很多国家绿色壁垒的限制。

水污染

虽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老的问题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人民群众对水污染事件的反映和投诉越来越多。

2006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0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6%为劣V类水质,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接连发生。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区污染尤为严重。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浅层地下水已呈现面状污染态势。

全国有近三亿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大城市没有备用水源。据调查,全国107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8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河流型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超标组分主要有铁、锰、硝酸盐等,部分检测出微量有机污染物。

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我国不少化工、石化等重污染行业布局在江河沿岸,有的甚至建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和人口密集区,很多企业建厂早、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治污设施不健全;此外,化学品储运过程中也存在不少漏洞,加上防范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水污染事故,严重威胁水体安全。

中国目前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尤其是水污染。近年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中,50%以上因水而起。2007年夏连续暴发的水污染危机更是令人关注。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2007年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十多年来国家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至今这些本已改善的流域又被重新污染。这充分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使中国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解决积累的环境问题。在当下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水污染治理是对政府行政、宏观调控能力与社会和谐的严峻考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保持在70%左右,短期内难以改变。从使用方式上看,煤炭消费量的80%直接用于燃烧,火电厂燃煤量占煤炭消耗量的50%以上。燃煤是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主要来源。传统的用煤方式、低水平的燃烧效率依然存在,未来相当长时间,煤烟型污染仍将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