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邦和李斯之间的政见不同,有着那种很显著的那种权贵世家与草根之间的矛盾。
李斯再厉害,在某些方面,也不如更了解民间生活的刘邦,在一些事情上,例如有关民生的问题上,李斯提出的想法总显得有那么些空中楼阁,再说的精准、严重些,那就是对底层百姓十分冷血无情。
可刘邦不同,他在最底层摸爬滚打了很多年,虽然不是个多心善的,但到底是会更在意一些民间事。
矛盾越积越多,李斯也不客气,上书怒骂刘邦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更甚至公开贬低刘邦。
而刘邦,倒不会像李斯那样和秦二告状,他直接就报复回去了,也因着与韩信关系不错,偶尔还窜说韩信帮他报仇,还和韩信说李斯也在背后骂他,还说得言辞凿凿、煞有其事。
韩信有时有心情就帮刘邦揍人,有时候不耐烦了,就连刘邦一起揍。
秦二一般是不管这些事的,直到某一次,刘邦和李斯的打闹愈演愈烈,甚至在朝堂上,两人从对骂演变成了对打,把秦二都给气笑了。
随后,秦二对双方都进行了训斥,这俩才安稳了些,也为后期朝堂上的两大对立势力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朝堂上可不只有这简单的拌嘴打闹,也有刀光剑影与厮杀。
而秦二陛下最为后世臣子推崇与向往的,便是无论朝堂上的臣子们闹得再凶斗得再狠,只要没触及律法以及秦二陛下的底线,哪怕是在政斗中落败了,也依旧会有个好下场和不错的晚年。
这种皇帝大家不要觉得很常见,纵观历史,多的是皇帝把臣子当做一把刀,用完丢的情况,别说是晚年了,怕是九族都不一定能保。】
兔死狐悲、弓尽鸟藏。
是无数臣子最怕的事,就怕的就是为君王付出一切,最终不得善果。
可天幕却这样肯定了秦二。
这让一些有心入朝却思虑百千的人不由得都动了心思。
始皇仰面而立,心中也在反省与思索自已是否能做到如此地步。
与他一般,赢长嫚也没再看书,而是出了屋子,仰头沉思了起来。
于其他人而言,是预知,于她而言,却是底线和基础。
做到那些会很难,而她要超越那些,便是难上加难。
可再难又如何?
山是要一座座翻的,路也是要一步步走的,至于到底能走到哪里,是她自已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