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毛奇在色当击败了麦克马洪和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及十万法军和650门大炮被俘虏。
几天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没多久,第三共和国也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议。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这对于法国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耻辱。
特别当时法国还残存着拿破仑的影响力,是欧陆霸主级别的大国。
之后,德国人为了削弱法国的潜力,让法国无法重振雄风,提出了《法兰克福条约》。
条约中的内容包含割地、赔款、驻兵。
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非全境),赔款五十亿法郎,三年内支付完成,赔付结束前,德国有权在法国驻兵。
五十亿法郎是什么概念呢?按当时的汇率,十二点五亿两白银!!
什么概念呢?当时收入最高的英国,1874年财政收入是二点六亿两,青帝国是六千万两。
即便是英国,政府一分钱不花,三年也才七点八亿两,根本还不起。
这就是德国人的目的,不是让法国还钱,而是拖着驻兵。
但是德国人错估了法国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民间财富,法国通过发行国债,两年时间就还上了这笔钱。
钱还了,仇恨不会消失,失去的领土也不会因为还钱而回来,钉子已经种下。
德法世仇,法国人恨不得喝德国的血,吃德国的肉,啃德国的骨头,这个形容,在1880年代的法国,是一点儿都不夸张的。
不过这仅仅针对普通法国人,银行家和大资本家才不管这些,188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狂飙,法国开始了产业空心化。
大量的法国资本为了利益,投进了德国的工业。
所以德国能快速发展起来,不单单是赔款的作用,赔款金额虽然巨大,但是还没大到支撑起一个世界帝国崛起的地步。
对于德国的工业来说,法国的投资十分重要,法国的市场也十分重要。
在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国都动用了金融手段对付德国,效果不错。
特别是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战争一触即发,大量资本家害怕风险,从德国撤资,导致德国出现经济危机,这也促进了德国在摩洛哥的妥协。
“事情不能这样下去,德国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法国人妥协,情况必须得到改善。”
御前会议,威廉二世强忍着心中暴虐的情绪,对首相及各大臣、贵族、军队高层说道。
“陛下,我已经确认过了,这次法国人的动作,并不是针对我们。”
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贵族,主和派。
巴尔干战争时期,在贝特曼的努力下,他与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达成共识,战争局限在巴尔干而没有扩大成世界大战。
他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实干家,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体制限制首相的权利(决定政策的是统帅部,首相只能执行),说不定能避免战争。
例如,他曾多次主持同英国进行海军谈判,多次推动英国人做出让步,只是由于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的反对而失败。
不过也是他接受了军官团的建议,向奥匈帝国承诺德国会站在他们一方,才使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态度,最终引发一战。
“这次不是针对我们的,下一次呢?帝国想要发展,离不开资金,商人和资本家不会因为资金来自法国人就把它拒之门外。”
“如果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这样的事情还会再发生,一次,两次,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