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英国人还天天嘘寒问暖的,1天起码十个宴会邀请。
但是就在昨天下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发布最后通牒后,昨天晚上来参观团下榻处的英国人1下子锐减了9成。
剩下1成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负责安排参观团的日常生活。说白了就是接待员。
而今天,已经到午饭时间了,只有1个英国外交部的秘书来了1趟,和平时几十个人的模样大不相同。
仅仅是45天时间内,落差大到离谱。
仅仅是这些,许孙明并不在乎,他甚至觉得这些人很烦,天天都是宴会,有意思吗?
重要的是英国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华夏了?那之前谈好的条件,是否还奏效?
如果不能,那么国内做了那么多战争准备,应该如何?
意大利人的实力,许孙明有所耳闻,6军人数170万人,不过弹药武器缺乏,新式火炮数量也不多。
最重要的是,意大利人战术十分陈旧,即便经历了意土战争被土著打的出不了城,意大利也没有做根本性改进。
海军有4艘新式战列舰,3艘为排水量两万吨,装备4座3联装305毫米火炮炮塔的战列舰,1艘为装备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
超级战列舰的名字为弗朗西斯科·卡拉桥号——历史上此时只完成了1半的建造工作,但是在这里由于蝴蝶效应,意大利没有提前参战,没有陷入钢材短缺,弗朗西斯科号已经下水海试。
另外,弗朗西斯科·卡拉桥级的2号舰哥伦布号已经完成了70%的建造工作,船体已经建造完成,只剩下舾装工作。
3号和4号舰的完工度也接近50%。
华夏和意大利的关系向来不错,双方的合作特别是海军合作几乎是全方面的,所以许孙明知道不少意大利人的信息。
意大利很强,至少在海军上……至少在纸面上。
所以,许孙明在担心,意大利的参战,会给华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扣扣扣!
啪塔。
门被打开,胡西华走了进来。
“大使,您怎么来了?”许孙明站起来迎接。
“国内有回信了。”胡西华将电报递给许孙明,然后自己脱去外套。
伦敦的空气中遍布有毒的工业废气和煤灰,每1次出门他的大衣都得弄脏。
“这么快?”许孙明惊讶的拿起电报。
“陛下也听说了,所以我们刚发去电报,那边就给了回信。”胡西华愣了1下才说道。
胡西华动用的是情报线而不是普通的电报线,所以才更快,不过这种事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胡西华除了大使身份,还是欧洲社会民情研究科科长,或者说,大使这个身份,是给另1个身份打掩护的。
这次情况关系到华夏的直接利益,比较紧急,胡西华才动用了秘密电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