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刘裕和拓跋涛谁厉害 > 第九章 昆仑的儿子(第1页)

第九章 昆仑的儿子(第1页)

南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在东晋孝武帝时代度过青年时光。淝水大战那年,刘裕二十岁。史书没有记载他是否参加了那场伟大的战争,但东晋军队的辉煌胜利足以让青年刘裕感到无比自豪。比刘裕年长一岁的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晋王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很多人不知道,司马曜其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具有东南亚血统的皇帝。

司马曜的一生充满传奇,堂堂九五之尊最后竟被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谋杀。这个女人编造了皇帝“因魇暴崩”的谎言,企图蒙混过关。令人奇怪的是,满朝文武大臣竟然没有人对皇帝莫名其妙暴崩一事提出哪怕一丁点异议,而使杀人凶手逍遥法外,成就两晋南北朝一段离奇传说。这件天字第一号大案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壹晋祚尽昌明

江南流传一句神秘的谶语:“晋祚尽昌明。”意思是说,晋朝的国运亡于昌明,昌明指什么呢?《晋书》记载了一则故事解释这句神秘的谶语。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在藩邸时,王妃李氏产下一子,梦见神人对她说,生下男孩取名“昌明”。

小孩出生时正值凌晨,东方始明。简文帝给儿子取名叫做司马曜,字昌明。史书记载简文帝从前看过“晋祚尽昌明”的谶语,等到后来醒悟过来,曾经为之流涕。

那么这则故事是真还是假呢?应该是假的,为后人杜撰。如果简文帝时就已经流传这句谶语的话,简文帝怎么可能仅仅为之流涕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呢?完全可以改名字,而且“昌明”只是一个字,字一般是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司马曜十一岁时,简文帝就已经死了。

由此可见,这句谶语产生于孝武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并在社会广泛流传呢?到底司马昌明做过什么,从而导致晋朝亡国?据我们所知,司马昌明生前取得淝水战争的胜利,死后得到“孝武”二字的谥号,“武”字足见朝廷上下对他的认可。我们应该看到,东晋在孝武帝之后,经过两代确实亡国了,谶语存在它的准确性。这是一个谜团。

司马曜是司马昱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前,司马昱曾有过五个儿子,三个早夭只剩二子。长子司马道生为人性情疏躁,无德无才,和母亲王简姬一起被废黜致死。老二司马郁倒是敏慧孝顺,深得司马昱喜爱,可惜十七岁上得病死去。此后,姬妾们十年不曾生育。

儿子们先后死去。司马昱已近不惑之年,竟然膝下无子。司马昱五十一岁时才由桓温扶上皇位,虽然当时并非皇帝,却也十分苦恼。他让善于卜卦的术士扈谦给算算,还能不能有儿子。扈谦卜了一卦,吉!对他说:“王宫中有一女,能给王爷生下两个男孩,其一必能兴旺晋室。”

司马昱听后很高兴,此时宠妃徐贵人刚生下一个女儿,司马昱认为扈谦所指的就是徐贵人,于是常去徐贵人房里睡。结果过了一年,一点动静也没有。司马昱着急了,扈谦算得不准吧?又把道士许迈找来算,许迈说:“我不过是好山水的人,游山玩水可以,没什么道术,这种事我怎么能知道,您德厚仁深,不会无后。还是听扈谦的话,多交接总会有结果。”交接就是做爱,多交接就是多找些女人做,别光指望徐贵人。

这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司马昱也没辙,还得继续做爱。他和王宫里姬妾做了个遍,数年下来,还是没有子嗣。岁数越来越大,司马昱真慌了,满世界找算命的人,终于找到“善相者”。相面先生往王宫里一站,从妃妾中挨个找能生男孩的女人,看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摇头。

司马昱实在没招了,下令把王宫里所有的宫女,端茶倒水的、打扫卫生的、厨房做饭的,是女人统统找出来,再看。轮到一个人,一个做纺织的丫环,长得很寒碜,又粗又高,皮肤黝黑。女人没名字,也不知道哪人,宫中人叫她“昆仑”。

“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意思就是黑色皮肤的人。据《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林邑在今越南中部一带,而这些黑人大多来自东南亚。

相面先生一见昆仑女大惊道:“就是她了!”

人类为什么要有婚姻,为了身体的快感?还是相依相助,更好地生活?原始社会没有婚姻,但要做爱,一切都是为了繁衍后代,女人的美与丑、富与贫都要搁到第二位上。封建时代重男轻女,那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人老了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不靠儿孙靠谁去?

司马昱盼子心切,当天晚上同房。相面先生真够准确,昆仑女一连生下两个儿子,老大司马曜,老二司马道子,她自己也有了好听的名字“李陵容”。不过,即使司马昱登上帝位,李陵容也没有名号,直到司马曜即位,才被尊为淑妃,慢慢进为贵人、夫人、皇太妃,最后做了皇太后。

一个“丫环”成为中国的皇太后,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传奇故事。

司马曜继承皇位之路充满艰辛。简文帝是汉献帝之类的人物,他的身边有个曹操,即手握军权的大司马桓温。简文帝做皇帝不到一年就病倒了,临死不敢决定身后事,一日一夜四诏桓温,近在姑孰的桓温却没有来。桓温是性情中人,不会像曹丕那样去逼迫皇帝,希望简文帝认清形势,主动禅让帝位。

东晋王朝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是高门士族共同的江山。江左王、谢两大门阀士族默默达成一致,力保司马曜继位。王彪之、王坦之和谢安顶着压力,火线册封司马曜为太子,十一岁的司马曜登上帝位。

司马曜屁股没等坐上龙椅,道教领袖、彭城人卢悚率三百敢死之士攻入皇宫,矫称太后密诏,拥戴被桓温废掉的海西公司马奕复位,自云龙门杀进宫廷,抢夺武库中的兵器造反。禁军听说旧皇帝回来了,一时间不知该听谁的。好在忠于皇帝的一批军官进入宫中诛杀了卢悚和他的党羽,孝武帝渡过第一道劫难。

叛乱刚过,大司马桓温率军开到建康,大陈兵卫,向晋廷示威。朝野风传桓温将篡位,多亏谢安和王坦之多方周旋,桓温未能如愿,孝武帝躲过第二厄。

苻坚百万大军临江,乌云压顶,仿佛江南小朝廷行将崩溃。在谢安、谢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年轻的皇帝取得淝水战争空前的胜利,渡过三难。

淝水之战后的东晋,谢安、桓冲、谢玄、桓石虔、朱序、刘牢之等时贤名将群星闪烁,朝野上下寄希望于这位中兴之主借淝水大捷,北伐收复中原。“西逾剑岫而跨灵山,北振长河而临清洛。挂旆天山,封泥函谷。”

踌躇满志的司马曜没有北伐中原的意图,而是准备完成东晋历代君主所没有完成的事业,加强皇权。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特的时代,北方胡族入侵,迫使中原的汉族豪强率领宗族和普通老百姓渡过长江,躲避战乱,这就是西晋末年著名的“衣冠南渡”。在渡江豪强与江东士族共同帮助下,晋朝复国,豪强势力进一步壮大,形成门阀士族。如同我们现代经常把历史悠久的足球俱乐部称之为豪门,再如武侠小说中描绘的世家。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登基称帝的那一天,竟然拉着名士王导的手要共登皇座,由此开启东晋百年门阀与皇权共治国家的格局,时称“王与马,共天下”。高门士族轮流掌权,皇帝成为他们的傀儡。

孝武帝司马曜立志要改变君权旁落的局面,任用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参政,收回高门士族把持的朝廷大权。上天再次眷顾司马曜,淝水之战后,桓冲、谢安、谢玄、桓石虔等重臣先后死去,盛极一时的桓、谢两家后继乏人,陆续交出荆州、江淮地区的军政大权。司马道子总揽军权,东晋朝的大权真正回到司马皇族手中。一改东晋建国以来,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高门士族轮流把持朝廷的局面,皇权得到加强。

由于孝武帝大力伸张皇权,门阀士族对孝武帝充满敌意,于是“晋祚尽昌明”的谶语不胫而走。孝武帝依靠皇族及外戚的力量巩固皇权,高门士族同样借助皇族和外戚的力量进行反击,东晋王朝的内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内乱的焦点竟然集中在一个尼姑身上。

贰比丘尼支妙音

尼姑怎么可能影响国家大事,因为皇帝信佛。

人都有弱点,司马曜暴露出两大弱点,溺于酒色,崇尚佛学。酒和女人,很少有男人不喜欢,本不是什么大毛病,如果加上“溺”字便不同了,那酒和女人就会成为穿肠毒药和刮骨钢刀。

社会环境影响人物性格。东晋盛行清谈玄理的风气,司马曜在崇尚玄学的氛围中长大,有独特的哲学思维。简文帝下葬时,司马曜一滴眼泪不掉,左右侍从劝道:“按常礼,您该哭啊!”十一岁的司马曜回答得耐人寻味:“悲伤自然会哭,需要规定吗?”虚伪的东西不值得提倡,司马曜有魏晋士人的率真。

严冬,司马曜白天只穿几件单衣,不着夹衣,夜里却要盖上好几床被子。谢安劝谏说:“保养身体应循常规,陛下白天过冷,夜里太热,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司马曜简练回答道:“昼动夜静。”谢安退出后,叹道:“圣上精理不减先帝。”司马曜喜欢哲学,对传入中土的佛学产生浓厚兴趣。

司马曜喜欢佛学与石虎、苻坚不同,后者们纯粹为了愚民、治国。司马曜喜欢的是佛学义理,因此与许多佛学大师交上朋友,譬如支妙音。

《比丘尼传》中载:“妙音,未详何许人也,幼而志道居处京华,博学内外善为文章。”比丘尼俗称尼姑。支妙音自小落发,频繁出入宫廷和司马道子的王府,谈论玄理,赋诗作文,才智、名声越来越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