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太平天国兴衰年代尺 > 长沙激战(第2页)

长沙激战(第2页)

“不是。是个举人,没当官,是个有名的学者,叫左宗棠。”

左宗棠是舆地兵法的最高权威,却没捞到一官半职。在旁人眼里,他每日倒也悠闲。当时的政界极重视资历,未中进士而想飞黄腾达是极其困难的。不过那是在太平之时。如今是乱世,资历不是唯一的筹码,举人也有出头之日。普通老百姓也就罢了,左宗棠可谓气盖天下,成就一番大事也未可知。

林则徐就曾重用过一个未中进士的人——张亮基和。他是江苏铜山人,仅有举人资格,但很有才华。林则徐把他由知府提拔为按察使,最后升为云南布政使。后来因解决汉回矛盾很有功绩,张亮基被升为云南巡抚。诚然,机会是林则徐给的,但他也确实是依靠实力才取得成就的。

太平军从广西进入湖南、占领道州时,北京把被赛尚阿弹劾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召回。湖南即将成为战场,那里的行政长官不能是无能之辈。不论有多么光荣的资历,没有能力也是无用,名次成绩已不重要,现在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将湖南巡抚骆秉章召回北京,任命云南巡抚张亮基为湖南巡抚,由甘肃布政使黄宗汉充任云南巡抚。”这一人事任免是五月初四(阳历六月二十日)发出的,距蓑衣渡之战只有十一天。在这次人事变动中,取消了立即召回骆秉章的决定,改为让骆秉章在新任巡抚到任前,留在当地加强防御。云南到湖南路途遥远,张亮基到任还需一些时间,增强防御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让骆秉章暂留湖南理所当然。

骆秉章不仅熟悉湖南,而且熟悉敌情。他和洪秀全是同乡。对立的两人是同乡,社会上自然流传出许多故事。比如,他们俩小时在花县同一个私塾里念书,一次互相谈起彼此抱负时,洪秀全道:“我要当皇帝!”骆秉章就顶撞他道:“我要征伐那些想当皇帝的家伙!”洪秀全在太平军进入湖南时,实岁三十八,而骆秉章再过一年便是花甲。两人年龄相差二十一岁,同乡属实,但不可能是同窗。

命运让骆秉章与太平天国周旋纠葛了十多年。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他是个重要人物。石达开进入四川时,骆秉章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带军歼灭了石达开。不过骆秉章被召回是由于遭到了赛尚阿的弹劾,表面上看,是追究他放任太平军进入湖南之责,按《清史》的说法:道州失守是由于疏忽防守。事实上,召回他的命令是在道州失守后第九天发出的,而那个时候道州战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但弹劾他的“湖南吏治废弛”的报告早就送到了北京。

前面说过,赛尚阿带着遏必隆宝刀赴广西时,对外宣称“奉命出巡湖南”——要是为了区区土农民暴动就派出钦差大臣,实在有损朝廷的面子,所以赛尚阿也向朝廷送去了有关湖南的视察报告,弹劾湖南行政废弛,要问责巡抚。不过他的弹劾夹杂着个人情绪。从北京到广西的途中,进入湖南后赛尚阿很不愉快,因为接待的官员态度不好。他们早就知道钦差大臣要从此地经过,却什么准备也没有,无论是伙食,还是住宿,都没有任何改善。

“我们没有接到有关接待钦差大臣的特别命令。”当地官员如此回答。

赛尚阿拍桌子怒声道:“什么没接到特别命令!你们把钦差大臣看成什么了!”就是这种坏印象留下了祸根。

北京接到塞尚阿的奏折,对湖南紧张的形势大为震惊,慌忙研究对策,决定更换招致本省行政废弛的负责人,后来只在召回时间上重新做了考虑。骆秉章在当云南第二号人物布政使时,张亮基是云南第三号人物按察使,骆秉章荣升为湖南巡抚时,张亮基升为布政使。稍微一调查,就可以了解他们俩在云南配合得很不错。

张亮基在赴任时,请求北京把胡林翼调到湖南。胡林翼是湖南益阳人,对湖南当然十分熟悉。不过,胡林翼时任贵州黎平府知府,贵州巡抚不愿意放他走。因此,胡林翼的调动计划过了一年多才得以实现。胡林翼未能同张亮基一起来湖南,但他建议在湖南定要起用左宗棠,说他是很有用的人才。

北京决定把另一个巡抚级官员派往湖南,此人叫罗绕典,他三年前由贵州布政使调任湖北巡抚,后因父亲去世,辞职守丧,现在丧期已满,应恢复官职。他是湖南安化人,当然也熟悉湖南情况,林则徐当云贵总督时,他任贵州布政使,同处理回族纠纷也有关系。北京方面考虑,没道理让这样的人在家赋闲。赛尚阿仍待在桂林不想动窝。北京命令赛尚阿速赴湖南,并命罗绕典赴湖南辅佐。

当时人们都说“湖南有三个巡抚”。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叙述清朝方面的人事任免,是因为这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事件。包括回乡守丧的曾国藩在内,清政府征讨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在这一阶段基本都已出现。

湖南、湖北的总督称作湖广总督,虽带“广”字,但与广东、广西并无关系。太平军从桂林撤走时,北京命令两广总督徐广缙赴广西协助钦差大臣。

徐广缙也在六年前担任过几个月的云南巡抚。他在广东省境内镇压拜上帝会凌十八派有相当大功劳,大概是因为这一点受到了赏识。另外,他作为兼职贸易大臣,在同英国谈判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北京希望找一些能干事的人,要求罢免赛尚阿的呼声愈来愈高。果然,不久,赛尚阿被革职,徐广缙取而代之。清政府混乱的状况也传到郴州太平军中。有情报说,湖南大部分军队已调往广西,尚未回来,这一情报基本属实。太平军通过实际战斗感到“官军不足惧”,江忠源虽然棘手,但毕竟人数有限。

“这样的军队要是增多可就麻烦了。”杨秀清道。洪秀全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军务几乎全部都交给杨秀清。杨秀清通过他拿手的情报收集工作,了解到清方有增强志愿军的动向,这可是件麻烦事。

“该怎么办?”萧朝贵问。他十分焦急。他的妻子洪宣娇是洪秀全的亲妹妹,东王权力日益增大,他必须要站在洪秀全这边,以取得权力平衡。可是,洪秀全根本不想管军务。权力产生于军队。萧朝贵觉得自己应当在军中更多地增强实力,掌握实权。他必须要立军功。为了解现状,他只好去问杨秀清。

“可以突然袭击。”杨秀清带着沉重的表情说道,“像江忠源那样的军队一旦增多,就不好办了,而且有情报说,河南、湖北、陕西已派来援兵,还是早下手好。”

“这么说,越快越好吧?”萧朝贵抱着胳膊。

“据说长沙那边尽在打嘴仗。”

“打嘴仗?”

“他们什么也不干,听说从早到晚只是开会。”

“当官的在开会吗?”不言而喻,这些会议都是为自己辩解和开脱责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