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月,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李世民究竟在干什么。
刘武周也不知道李世民在做什么,他认为既然被李渊认定为第一功臣的裴寂能败得如此寂寞,那么,他的爱子李世民肯定会和裴寂、李元吉一样招人喜爱。被别人吹得神乎其神的他,会用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败给自己。如果没有猜错,这一个月来,李世民应该在河西收罗兵马。
想要对付刘武周,没个几万人绝对拿不下。为了不给老爸添乱,李世民只要了三万人。
可是,秦王同志却如深潭一样静止,把军队搁在原地,迟迟不肯行动。别人问他,他就说:“我有妙计。”可是,纵使有妙计,也总得想办法找到对手吧。宋金刚占据的地方越来越多,现在已经逼到了黄河东岸,与大唐隔河相望。如果过些时日,他们积蓄的力量足够了,一旦渡过黄河,长安可就不保了!
看来,气焰正盛的宋金刚占据了绝对优势,李世民必定是要过河才能作战的。他们只需要等李世民带着军队乘着船前来送死即可。而李世民却在即将开战的日子里,玩起了游戏。就在准备出发之前的一段日子里,他经常找人一起骑着马去黄河边上视察。在那个没有望远镜的年代里,隔着几十里地根本就望不到敌军。
他这是在做什么?
请注意现在的时间:武德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我查过,这天是冬至日之后的第六天。所谓寒冬之至,阴气尤重,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世民来此,就是要看看自己那几万大军能否顺利过河。经过一番实地测试,李世民认为没有问题。一百多斤重的人骑在马上,马蹄踏着冰面,冰面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李世民笑了。
带着让宋金刚喝西北风的信念和对大唐的无限热爱,几万唐朝大军踏着黄河之冰,开向了黄河对岸。
橘红色阳光下,漂亮的明光铠,几万人马。
宋金刚万没料到,原来李世民迟迟不肯出现不是因为找不到破冰器和大船,而是在等大风降温!
李世民的大军驻扎在了离宋金刚不远的柏壁,这个地方正好与大唐山西绛州龙门的唐朝官兵对老宋形成掎角之势。按理说,情况已经相当好了。可刚刚驻扎完毕,大家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还是粮食,粮食没了。这也不能怪士卒们吃饭多,要怪就怪李世民一心想要速战速决,出军的时候就带那么一丁点儿粮食。
粮食快吃完了,得想办法。
史书上说,李世民发布告示教育群众,提高了大家的觉悟,然后大家都觉得秦王好,纷纷归附。后来,军队下乡收集粮食,百姓表示欢欣鼓舞,将粮食上交给军队。我对史书上这种记载有着秃顶级怀疑,但人家书上众口一词,我也只好先这么写着。我估计李世民劝慰百姓是真,但让百姓感恩戴德送粮食就有点让人不敢相信了。李世民不是李孝利,哪能有那么多大喊姐姐的粉丝?
事实上,百姓只认一个理,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就是好人,来抢劫的就是坏蛋。李世民率领大军前来,粮食两三天就快吃完了。他需要想办法,想办法筹集足够数万大军吃好几个月的粮食。不知李世民是如何动员大家的,也不管他是花大价钱买粮食,还是派军队下去抢粮食,都已经无所谓了。到最后粮食问题解决了,大家吃饱喝足有精神才是王道。
休兵秣马,耐心等待。
李世民吃饱了没事儿就爱瞎逛游,在对待困难上,他有着没心没肺的优良品质。这天,他带着一群貌似不务正业而实际上身负任务的士兵在战场边线上游荡。游荡的时间长了,大家就都四散窥伺去了,只有一个小兵跟着李世民逛。李世民觉得自己很困,就对甲兵说,兄弟,你困不?
甲兵说,有点。
李世民说,我看前边有个土丘,咱去土丘上睡一觉去。
甲兵连忙说,好啊好啊。
于是,二人就躺在土丘上,135°仰望天空,聊了一阵子,不知怎样就睡着了。而李世民不知道的是,敌军一个营的兵力此时已经集结起来,他们早就发现了游荡的唐军巡逻兵,想要对他们发起攻击,捉回去问询消息,说不定能套出大鱼。如果不及时醒来,李世民的处境就危险了。
老天爷总是那么爱开玩笑。
一只尿急或者说是急需解决内部矛盾的耗子从小土洞里冲了出来,刚好四条腿叉在士兵脸上,把士兵给弄醒了。士兵起身,环顾四周。天蓝蓝,云轻轻,远处,敌军正在行动。见到此景的士兵连忙喊醒了李世民,李世民起身,淡定地望了一眼敌军。
【号外:史书上的经典错误】
上面一段关于老鼠吵醒兵的故事是我的删减版,与史书有相当大的差别。史书上是怎样描述这一段感人的侦探故事的呢?我查阅了《资治通鉴》的原始版本:
“十一月,己卯,刘武周寇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