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文回曰:“人皆有私,在公麾下既不能官,又不得财,不走何待?”
曾国藩问:“那我该怎么办?”
赵烈文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曾国藩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对待有功的部下“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用重赏来“集众人之私,鼓好胜之心”。特别是就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
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终破太平天国,成就湘军神话。
对于每个人或势力而言,利益永远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不能,则必相背。
大义可以招揽人才,却无法笼络住人才和其他不属于自己的势力,让他们为我所用。
而使用“人以利动”的策略,就能“借鲜卑人之兵,成蜀汉之伟功”。
这个策略,也是马谡攻略交州时所使用的策略之一,对陆家许之以重利,离间他们站到孙权的对立面,减轻来自东吴随时都有可能背盟一刺的压力。
大道理说完,尽管把曾国藩替换为无名氏,马谡仍感觉有些小小的尴尬。
房间里一片静默。
诸葛亮和姜维一齐瞪大眼睛,望着马谡,两者皆熟读史书,根本不曾看到过什么“太平天国”,太平道人张角倒是听说过。
但张角和太平天国的轨迹也对不上啊。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计策很毒辣。
他们都觉得成功率极大。
这就够了。
马谡拱了拱手,辞别诸葛亮,带上四大部将和大巫师,趁着天色尚早,出了南郑城,一路向北,去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
漠南,石城。
柯比能策马驻足于山坡之上,迎着西斜红日,眯着眼睛,志得意满地俯瞰着山下,那里,部落里族人忙碌的身影来来去去,无不显示出鲜卑人的强盛。
自从去年粉碎了韩龙的刺杀计划,并反杀了幽州刺史王雄后,一年来,柯比能的心情非常愉快。
尽管魏主曹叡迅速调回了田豫来担任幽州刺史,但彼一时,此一时,彼时的曹魏国力鼎盛,独自面对蜀、吴、鲜卑三面围攻,不落下风;此时的曹魏国力已是大不如前,尤其是几万精锐骑兵在陇凉地区损失殆尽后,再无法阻挡鲜卑人的铁蹄。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柯比能足足南下汉境,劫掠了二十次之多,每次都如入无人之境,全无阻拦。
每一次,都抢到了大量的粮食、成年女子和精壮男子。
粮食被用来解决部落里的饥荒、普通汉人男子被安排去做苦力,有才能的汉人男子则被安排教化鲜卑族人,让他们通汉语、识汉字、习汉俗;至于容貌姣好的汉人女子,那自然是分配给鲜卑人当妻子。
当然,由于鲜卑人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多出来的鲜卑女子,自然是安排给普通汉人为妻。
眼看着中鲜卑在他的带领下,部落人口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大,文化程度越来越高,柯比能就由衷地感到欣慰。
迎着斑驳陆离的光影,柯比能眼前浮现出前任大漠雄主檀石槐的英姿。
他畅想着有一天,也能和檀石槐一般,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夺东汉,向北抗拒丁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重现昔日鲜卑东西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长达七千余里,多次攻打汉朝“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拒绝汉帝“封王和亲”提议的强盛态势。
理想虽然宏大,但柯比能也知道,这条复兴之路没有他想像中那么轻松。中鲜卑虽有十万骑兵,但总人口只有七十多万,不到魏国的八分之一,军队更是不及魏国四分之一。
这样的基本盘对比,与二十年前马超与曹操开战时的基本盘几乎一模一样。
当时马超屡战屡胜,曹操屡战屡败,但曹操却依靠着辖地众多人口和雄厚的后备力量挺住了,而马超仅仅只是败了一次,便被连根拔起。
有鉴于此,柯比能知道,以中鲜卑目前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和魏国正面相抗。
鲜卑人需要盟友。
而最合适的盟友,无疑是蜀汉。
但蜀汉这个盟友却不太厚道,蜀汉丞相诸葛亮总想让鲜卑人去打头阵,吸引魏国大军的注意力。
身为中鲜卑的首领,柯比能的智商自然是够用的,当即毫不犹豫拒绝了诸葛亮,并派使者告诉诸葛亮,蜀汉不动手,鲜卑必不会先动手。
反正他柯比能正值壮年,等得起,没有大规模骑兵的魏国也拿鲜卑人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