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借古鉴今的例子 > 第128章 孤掌难鸣一(第1页)

第128章 孤掌难鸣一(第1页)

“孤掌难鸣”是鬼谷子七十二术中的第六十六计。其原文为“出无间,入无联,独来独往,莫之能止。”对于这一计的理解存在多种观点:

-字面意思理解:母蜘蛛带着小蜘蛛出入不留痕迹,独往独来,没有人能够阻挡。这体现出一种独立行动、不受牵绊的状态,看似强调个体的强大和自主性,能够自由地行动且不被外界干扰和阻止。这种解读从蜘蛛的行为特性出发,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行动能力。

-传统意义延伸理解:一般来说,“孤掌难鸣”这个词通常强调的是一个人力量有限,难以独自成事,需要与他人合作或借助外力。但在鬼谷子的这一计中,它可能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策略含义。即有时候表面上的“孤掌”是一种迷惑对手的策略,让对方认为自己是孤立无援、势单力薄的,从而放松警惕。而实际上,自己可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具备了独特的能力或资源,能够在看似孤立的情况下达成目标。这是一种以弱示强、以虚掩实的策略手段,通过营造出一种“孤掌”的假象,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理解:在商业谈判、政治斗争或军事对抗等情境中,这一计可以指导人们巧妙地运用“孤掌难鸣”的策略。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一方可能故意表现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缺乏支持或资源,让对方觉得自己处于劣势,从而争取到更有利的谈判条件;在政治斗争中,政治家可能会故意隐藏自己的盟友或支持力量,以麻痹对手,在关键时刻再发挥出隐藏的力量,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在军事对抗中,将领可能会派出小股部队进行独立行动,制造出孤立无援的假象,引诱敌人上钩,然后再实施战略包围或奇袭。

在军事对抗中,“孤掌难鸣”这一计可以这样运用:

例如,在古代的一场战争中,一方将领派出一支小股先锋部队深入敌军腹地。这支部队看似孤立无援,人数较少,让敌军误以为是对方的侦察部队或者是盲目深入的孤军。实际上,这支先锋部队装备精良,且士兵都是精锐之士。

当敌军看到这支“孤掌难鸣”的队伍后,产生轻敌心理,集中兵力对其进行围剿。然而,在敌军主力被这支先锋部队吸引并调离原来的战略要地后,己方的主力部队便可以乘虚而入,攻击敌军防守空虚的关键据点。同时,之前的先锋部队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机动性和战斗素养与敌军周旋,等待主力部队的支援,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最终达到击败敌军的目的。

又如,在海岛作战场景下,守军故意将部分兵力撤离一座看似孤立的小岛,让敌军误以为有机可乘,在敌军登陆该小岛时,守军暗中以战舰封锁周边海域,切断敌军海上补给线和退路,使敌军在岛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守军则凭借周边有利的军事布局,对岛上敌军发起攻击。

在军事对抗中,面对敌人使用“孤掌难鸣”这一计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应对:

谨慎侦察

-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利用各种侦察手段,如侦察兵、间谍、了望塔、信鸽、以及现代的无人机、卫星等,仔细观察敌军整体部署,而不是仅关注表面上孤立的部队。比如,在古代,将领可以派出多支精锐的侦察小队,从不同方向观察敌军的营地、行军路线等,全面了解敌军虚实,避免被局部的“孤军”迷惑。

分析意图

-对敌军的行动意图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敌军派出所谓“孤军”是否是为了引诱己方出击,判断其背后是否有更大的战略意图。例如,如果敌军一小股部队在己方防线前挑衅,要考虑这是否是为了调动己方兵力,从而为其主力部队创造突破防线的机会。

坚守不出

-若无法确定敌军意图,且己方处于有利防守位置,可暂时坚守不出。避免盲目追击看似孤立的敌军,防止陷入敌军的包围圈。就像在古代的城池攻防战中,面对城外少量敌军的骚扰,守军坚守城墙,保持防御态势,不轻易派兵出城迎战。

试探攻击

-可以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对“孤军”进行试探性攻击,观察敌军反应。如果敌军“孤军”抵抗顽强,且后续有大量增援部队迅速赶来,就很可能是陷阱;如果敌军“孤军”很快溃败,也要小心是否是故意示弱。例如,在草原作战中,骑兵部队可以对疑似“孤军”进行小规模冲击,测试敌军真实实力。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着名的军事战役中成功应对“孤掌难鸣”之计的例子:

1。楚汉战争——刘邦广纳贤才、联合各方势力对抗项羽:

-在楚汉争霸初期,项羽的楚军战斗力极强,刘邦的汉军实力相对较弱。项羽自恃武力过人,作战勇猛,常常凭借一己之力冲锋陷阵,但在战略布局和政治谋略上相对欠缺。刘邦则深知自己一人难以与项羽抗衡,于是积极采取联合策略。

-他联合了英布、彭越等诸侯,共同对抗项羽。英布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后来被刘邦策反,在项羽后方不断骚扰,使项羽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彭越则率领部队在项羽的补给线上不断进行袭扰,切断了项羽的粮草供应,让项羽的军队补给困难。

-此外,刘邦还得到了韩信的辅佐。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为刘邦制定了许多战略战术,帮助刘邦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胜利。刘邦通过联合各方势力,形成了强大的反楚联盟,让项羽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境地,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2。三国时期——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对抗曹操: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势力强大,企图进一步统一天下。他率领大军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轻易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实力更加强盛。此时,刘备和孙权的势力相对较弱,如果单独与曹操对抗,几乎没有胜算。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与孙权商议联合抗曹之事。孙权方面,虽然有部分大臣主张投降曹操,但孙权经过权衡,最终决定与刘备联合。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操的大军对峙。

-周瑜作为东吴的主要将领,指挥联军利用曹操军队不熟悉水战的弱点,采用火攻的战术,大败曹操的军队。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紧密合作,成功地应对了曹操的强大攻势,打破了曹操统一天下的企图,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柏举之战——吴国联合唐、蔡两国击败楚国:

-春秋时期,吴国想攻打楚国,但楚国地域辽阔、兵力众多,吴国单独进攻难度极大。于是,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伍子胥等将领,积极与唐国、蔡国等楚国的周边国家联合。

-唐国和蔡国长期受到楚国的欺压,对楚国心怀不满,愿意与吴国结盟共同对抗楚国。在柏举之战中,吴国军队在孙武的指挥下,与唐国、蔡国的军队紧密配合,从楚国的薄弱环节入手,迅速突破了楚国的防线。

-经过多次战斗,吴国联军大败楚国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战役是吴国联合其他国家成功应对楚国强大势力的典型战例,也体现了在军事对抗中联合盟友、避免“孤掌难鸣”的重要性。

4。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其他解放区部队相互配合: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为了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千里跃进大别山,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面临着敌人的重重围剿和封锁,处境十分艰难。但他们与其他解放区的部队相互配合,华东野战军、陈谢兵团等部队在外线积极作战,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减轻了刘邓大军的压力。

-同时,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这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方式,使国民党军队顾此失彼,无法集中力量对刘邓大军进行围剿,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战略目标,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