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宋王炎简介 > 第一三八章 典型试验田(第2页)

第一三八章 典型试验田(第2页)

因为眼前两人皆非同一般,苏轼是举国闻名的大才子,自己的斤两与之相比差远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至于林昭,虽然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却也不敢轻视。林昭为数不多的几首诗词作品已经传开,文采出众丝毫不比跃龙门的进士。蔡京自己都有些自惭形秽,远远不如,故而不敢大意。眼下他能拿得出手,完胜林昭的可能只有书法了。

最重要的是林昭能力出众,汴京破奇案与出使辽国已经传为美谈。单是这次杭州弄出的大动静,已经是满朝震惊,足以证明林昭的能力非同一般。从汴京来,蔡京更是深知官家赵顼与宰相王安石对林昭的宠信。

蔡京是著名书法名家蔡襄重孙,名门之后,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官场上的门道却都心中有数。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或者说优势,由此可见,蔡京在大宋官场上如鱼得水,一路高升并非偶然。

林昭起初以为,只是与蔡京见个面,没想到苏轼道:“东阳与元长有旧,彼此熟悉自然最好不过!新任的赵知州已经到了,待会一起去拜见,一同用晚饭吧!”

新任的知州赵抃到了?

在此之前,林昭并不知道这位并不十分出名的老大人的名讳。这几rì才有些了解,只知道这位老大人以刚正不阿著称,包拯死后,他便是典范了。让林昭有些担心的是,赵抃虽不是旧党人物,但却相对为人保守,千万别像司马光或者郑獬那样就行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赵抃大人不要太固执……进入内堂,一个老者走出来,看着似乎很威严,却也平易近人,或者说挺慈祥的。

“子瞻,元长!”赵抃本就认识苏轼,至于蔡京则是跟他一起前来杭州的。待目光落到林昭脸上,微笑道:“想必这位就是官家赞不绝口的林东阳吧?”

“林昭见过老大人!”不管怎么说,赵抃德高望重,自然得格外尊重些。

“果然年轻有为!”赵抃看着林昭,品头论足。

林昭不禁奇怪,这位赵知州似乎对自己很有兴趣。

“让老大人见笑了!”

“不必谦虚,杭州的事情有目共睹,大家心里都清楚!”赵抃对林昭多有赞誉,气氛相当的和谐。这一点倒是在意料之外,没想到这位赵知州如何好相与,看来以后的rì子能好过点了。

赵抃又道:“不过呢,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官家擢升你为钱塘县令,主政一方,当多费些心思,勤于王事才是。”话虽是如此,很简单的场面话,但赵知州看林昭的眼神却异常的投入与关注!

“是!”林昭并未在意,当即答应!

可接下来究竟做什么事情呢?

杭州的局面已经稳定下来,谋反叛乱也为造成太大破坏与损失,基本上一切事务都是按部就班,照常进行就是了。要说真有什么事情,那便是变法新政的实施。

熙宁二年八月,备受瞩目的变法第一弹青苗法,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面世了。

青苗法,亦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宋朝初期,在各地设有常平。惠民等仓库,”调剂人民粮食歉收时的食粮不足,但收效不大。

现在,王安石对此做出的改革,《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chūn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

通俗点讲,当时主持变法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十五贯,末等户一贯。当年借款随chūn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二分。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在北宋中期,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其中很常见的一个模式便是,寻常百姓因为收成不好,或者家中有突然事情,需要大量钱财。不得已之下,将土地抵押给地主或者富户。但是借款期限已经到了之后,却还不起借贷,无可奈何这下,只得转让土地所有权。

如此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而土地开始集中在少数的人手中,尤其是拥有大量徒弟的大地主越来越多,这就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土地兼并。

要知道古代的农业赋税主要来源于自耕农,当失去土地的人自耕农越来越多,国家的纳税来源就会减少,财政收入也会下降。如此一来,国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会沦为佃户,生活可能会越发困难,久而久之,矛盾会越发的机会。一旦这些人无法生活下去,离开了土地在外流浪,就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王朝的稳定,尤其是古代天灾**经常发生,使得这个模式更加的脆弱。

为什么宋朝的冗兵问题这么严重,就是因为每当发生灾荒之时,便开始从流民中招募士兵。以北宋的军事制度来看,只可能会有造反的百姓,不会有造反的军队。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问题,却也是饮鸩止渴。

现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赵顼意识到北宋王朝的这一危机,之所以启用王安石变法,目的正在与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