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关东三苑属于哪个社区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啊?”

“啧啧,世上真有这等奇事呀?”

“哈哈!你们快看,把凤春儿吓的,小脸儿都白了……咦,我咋看,咋都觉得凤春儿像那个小媳妇儿呢!”

腊月三十儿这天,窗户纸尚一片黢黑,白四爷便早早醒来了。他裹着棉被心下琢磨,有道是头三十年睡不够,后三十年睡不着,这些老话儿说得一点都不错。四爷装上一袋烟抽起来,辛辣的漂河烟叶刺激着他的神经。鸡叫三遍,天还黑咕隆咚的,他掀去被子,起身把过年的衣裳往身上穿戴,覃氏也醒了,起身帮着丈夫系着纽襻,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话着。

今天,四爷穿了一件簇新的棉袍,腰扎一条皂青色腰带外罩着青缎绸面皮坎肩,绑腿是梅先生给他新置办的。

四爷穿戴整齐推开房门,见关七爷高盛和玉霖在扫雪,放声道:“瑞雪兆丰年啊!好啊!好啊!”随即把棉袍提起来,掖进腰带也操起木锨撮起雪来。

雪花像棉桃儿似的飘洒着,四爷直起腰来,张望着雪花飘舞的天空,摘下半新的四喜帽子扑打几下身子,跺了跺脚上的雪对关七爷和玉霖说:

“算啦,看这架势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扫了也白扫,还是等不下了再说吧!老疙瘩呀,一冬天你也没怎么回家看老娘。我备了两个果匣子,你替我回去给老太太拜个年吧!——不着急回来,安安稳稳在家过个年。等过完正月十五你回来也不迟……回去,叫你二哥来帮忙把猪祭了。七哥呀,你再迷瞪一会儿,等饭好了我让人去叫你。”又对高盛说:“你也回屋歇着吧!”

残局24

耿玉崑来到白府天已放晴,红红的太阳悬浮在白莽莽的山梁之上,雪野里反射着点点金星儿,刺得人眼睛生疼。

杀猪祭祀祖宗又叫祭太平猪。这些年来,白家祭太平猪都是耿玉崑帮忙,今年也不例外。玉崑坐在窗根儿下边搓麻绳,边与身边的人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在朝阳的映衬下,玉崑的脸膛儿红彤彤的,哈出的雾气变成了粉红色。

四爷看见凤春儿站在玉崑身边看人的眼神有点异样,狐疑地将手中最后一绺线麻递给玉崑,忽然嘿嘿笑起来,凤春儿听见东家笑得怪模怪样,脸一红转身进了东厦屋。耿玉崑看看四爷,又看看远去的凤春儿,问:“你捡着金元宝啦?”四爷也不回答,丢下他呵呵笑着进屋去了。耿玉崑莫名其妙地说:“这都是咋地啦?大过年的,怎么神神道道的!”

四爷在西条炕上放了一只新枕头,把一根绑了五条纸钱的杏树棍儿摆在上面,作为祖先就位的标志。

猪被抬进里屋,四爷帮着把猪放倒。这口黑猪是预留祭祀的牺牲品,耿玉崑抓住鬃毛将猪嘴朝北放倒在西炕沿前,单腿跪在猪的左侧将一碗白酒慢慢地往猪耳朵上浇,口中振振有辞:

“米淘得不洁净,斋戒得不虔诚,猪毛也不纯黑,恳请祖宗神仙不见凡人怪,求个吉利,您老就收领了吧!”这都是几辈人编好的套话,这个时候都是这么说,只为图个吉利。见猪耳朵动了一下,在场者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万字炕的西条炕上放着供桌,桌面用黄布苫着,桌子正中间摆放了一尊大号香炉和四只木制的香碟,酒肉鸡鱼粘面饽饽黄米饭等供品一应摆在上面。西山墙上方高悬着宗亲族谱,填写着逝者的名字,下面空着的红线方格等待着后来的人续填上去……两枝胳膊粗的描金大蜡,照亮了族谱上的“俎豆千秋”四个柳体楷书大字和两侧的一副小篆楹联: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族谱已经泛黄,水印套色的祖宗画像,慈眉善目地俯视着满堂的孝子贤孙。

祷告一毕,耿玉崑取猪身上每个部位象征一口整猪,码在一个糟盆里捧给黄氏夫人。黄氏衣着简朴却不失雍容,她将原先的供品撤去,重新摆上六双新筷子和六只大酒盅……仪式完毕,四爷嘱咐厨房预备下一块煮熟的猪肉半根血肠并一盆烩酸菜,由凤春儿装在竹篮里提给耿玉崑,让他带回家请耿阮氏吃“福肉”。

两只花喜鹊,在院子里那棵老柳树的枝丫上欢快地跳着叫着。四爷送走耿玉崑,前后院子转了一圈儿,见没有什么事情了,信步朝三姨太白乌氏的东厦屋踱去。

凤春儿正是爱美爱浪的年龄,平时就爱干净爱打扮。过年了,她换上了一件印染着腊梅花的红棉袄,紧身小棉袄儿裹着精巧饱满的身子充满了活力,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涂抹了棉籽儿油的鬓角儿,紧贴在艳若桃花儿的面颊上。

凤春儿送走耿玉崑,折返回白乌氏的房里,一边收拾尿褯子,一边和白乌氏说着闲话。透过结着霜花的窗户,凤春儿瞧见东家背着手朝这屋踱来,忙下地把棉布门帘挑起来请四爷进屋。

四爷盘腿坐在炕沿上,凑到火盆前用火筷子夹起火炭,点上烟袋抽一口,俯身将烟雾喷到孩子脸上,呛得孩子大哭。

听见儿子哭声震天,白四爷抑止不住中年得子的喜悦,心满意足地朗声大笑道:“有子穷不久,无子富不长——我白继业算是对得起祖宗先人啦!”

乌氏正拿着扫炕笤帚划拉炕,见孩子被四爷弄哭了,推了四爷一把,嗔怪道:“上一边抽去,哪有你这么稀罕孩子的?你看你把孩子呛的。”四爷故意气她:“男子汉嘛,啥都得从小教……”乌氏炕也不扫炕了,将笤帚调过来,拿笤帚疙瘩比划着:“去去去,你往后少上我们娘们屋来,我儿子啥也不用你教。”四爷故作狼狈状用双手护头,把凤春儿逗得眼泪都笑出来了。

覃氏手捧着一个小匣挑帘儿进屋,问:“啥事呀,这么乐?老远就听见你们乐得嘎嘎的了……咦,这咋还动起了武巴操儿啦?”一看四爷作怪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老没正行儿的,还不快抬头看看谁来啦!”

凤春儿正在叠着孩子的小衣裳,擦着眼泪抬头看见一个英武的军人跟在覃氏身后,忍不住欢呼起来:“呀!五爷!是五爷回来啦!”

四爷听见凤春儿说五爷回来了,一扭头,只见戎装加身、肩挂尉官军衔的白继臣已经站在他身边。四爷忙恢复常态招呼五弟坐在他跟前,覃氏引荐乌氏和五爷相认,叔嫂见过礼,白继臣在凤春儿搬过来的椅子上坐下。

覃氏把手里的小匣儿递给凤春儿:“和顺花店的玻璃翠头花儿,我给你们挑了几枝儿来。”凤春儿欢喜地接过去。覃氏见四爷叼着烟袋,忽然想起了什么,问:“没进屋我就听见孩子哭……让我看看,是不是闹毛病了?”四爷一本正经地说:“没病,哪来的毛病?是这小子自个儿放个屁,吓的!”覃氏不信:“瞎说!你放屁就够响了,也没见你啥时候把自个儿吓哭过。”见凤春儿笑得直不起腰,覃氏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怀疑,一把夺下四爷嘴上的烟袋递给凤春儿:“往后,不许四爷在这屋抽烟!——他要敢跟你横愣眼睛,你就告诉我!”凤春儿身上散发着棉籽油好闻的气味儿,接过烟袋还在抿嘴笑个不停。覃氏把孩子抱在怀里,说:“死妮子,就你会当老好人儿。”

覃氏在孩子的脸蛋儿上亲了一口,转脸对白继臣说:“快叫你五叔看看,咱老白家这个带把儿的俊不俊?”白继臣探过身子,笨拙地地逗弄几下。覃氏将孩子交到乌氏怀里,转脸对四爷说:“掌柜的,延年兄弟也来了,她舅老爷陪着在上屋唠嗑呢,你们麻溜儿过去吧,别冷落了客人。”

覃氏是大管家梅先生的外甥女,是个知书达理的贤惠女人,为小姐的时候读过些书,懂得些《千家诗》《女儿经》《朱子家训》什么的。这是个小巧、白皙的女人,快言快语,贤淑豁达,惜老怜贫,深受举家爱戴,所出女儿白桦,灵秀清丽,犹如四爷膝下的一颗晚香玉,已到了将笄之年。

小姐白桦连同襁褓中的小少爷都是白四爷年过不惑所得,精血气神所致,一如掌上明珠,故白家并不区别男女,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这是白四爷的开明之处。

四爷白继业一向对孔圣人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治学道德奉若神旨,倡导男女平等的白家,免不得让人说长道短招来嗤笑。那些见识短浅的俗人常挂在嘴边上的无非也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那句,四爷听了眉头不皱,更不与人计较。为此,白家上下也都不以为然: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些是祖上留下的规矩,严加遵守着“读书励志,清白传家”的家风遗训。照白家的规矩,待孩童破蒙之时,都要拜那饱学之士,或开私塾设专馆教授或送去官学以明理知耻,每年祭了太平猪煮了肉,都要首先答谢书馆的先生,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四爷老早就嘱咐关七爷带着小姐,给私塾先生送去年份子算是拜了早年。

白桦拜先生回来,把竹篮送回厨房跑来看弟弟。虽然几年不见五叔,可丝毫不觉得生疏,见到五叔坐在父亲对面,乐得跳起来,吊住五叔脖子不肯放手。

覃氏揪了一把没有揪下来:“让你五叔叔说说,挺大个丫头,一天到晚就这么疯疯癫癫的,哪还像大家闺秀?——都是你四哥惯的,简直不成个体统!”她在女儿背上轻轻拍了一掌,“还不麻溜儿下来,好让你老子和你五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