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商人子科举 > 第64章 家族和宗族的由来(第2页)

第64章 家族和宗族的由来(第2页)

在华夏宗族已经很少了,但个别地方保留了,不过还是和古代的宗族不太一样。

王鸿倒是愣了一下,万万没想到这孩子会问出这个问题。

不过林向安还真是问对人了,王鸿对这很了解。

“既然你对这感兴趣,不妨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县城是由知县一个人在管理吗?”

不明白宗族怎么和知县扯上了关系,不过林向安思考了片刻,便回答。

“知县要异地当官,表面上,管理县城的是知县。而府衙从上到下其他官吏基本全是本地人,应该是这两个部分人来管理。”

“是也不是!”

王鸿耐心地解释。

“宗族和家族延续下来,经历了三次变化。”

“最开始我理解为宗子宗族制,《左传》中提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也就是嫡长子为大宗,继承父位,称为宗子,余子为小宗。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也就是在宗法制度原则下,又设置了分封制。但春秋礼乐崩坏后,能者居之,宗子宗族制消失。”

“第二个阶段是士族制宗族。汉朝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快速灭亡,是没有分封宗室,皇室失去支持力量才导致快速崩塌。于是汉朝皇族就重建宗族组织,上行下效,也就是士族门阀的出现。当时人才是通过觉察制举荐,加强了宗族和政治的关系,为了争夺有限的察举名额,展开激烈的争斗,经常有一个家族灭了另一个家族的事发生。”

王鸿有条不紊地说道,林向安听的很认真。

“而唐朝有了科举制度,就出现士族制与科举制度并存,又经过改革,士族豪门和寒门有了流动性增强,但被后人围剿推翻了,基本销声匿迹。”

“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现在的科举制宗族,前两个阶段都是因政治利益而存在,最后这个是为家族后代创立。前朝科举扩招,科举人数远远大于官职人数,于是出现了大量无职的功名者,他们和退休官员、以及罢官官员等统称“乡绅”。乡绅非官非民,拥有部分特权,成为了县城重要的一股支配力量。”

“这也就是县城看似是知县在管理,但背地里是各乡绅在配合管理,如果知县没能和乡绅处理好关系,他的权利会被架空,更甚会丢命。”

林向安点点头,知县是异地当官,下面人全是当地的,若是底下人团结,那他的权利容易被架空。

如果一意孤行,那是会丢命,瞬间就理解王鸿说的话。

倒是他旁边三个人听晕了。

“而乡绅背后,就是科举宗族制度,首先是血缘关系,其次需要族田。当家族里当官的人买下大量田产,作为祭田﹑社地﹑义庄田﹑祠堂田等,到县衙备案,官方会发给执帖,若遇上抄家流放,族田是不会没收的。”

“族田给宗族里的人提供保障,相应的有约束,也就是族田义庄制度。族田是全族的共有财产,不允许私卖。是给家族人提供奉养老幼、祭祀、墓地、婚丧嫁娶、奖励考试等。参加科举,同时科考成功的族人,要继续保护整个宗族的利益。”

“宗法和族田,一个是制度约束,一个是生存保障。族田归族长以外专门的人管理,宗族的大小事由族长和各房房主有共同处理。”

林向安终于听明白了,家族可以比喻成有血缘关系的粉丝,宗族可以比喻成后援会。

而族田义庄制度,不就是国外版的家族信托基金吗?

古代朝代灭亡,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于是起兵造反,推翻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族田连成一片,少则上千亩,妥妥的土地兼并。

古代诛九族,其实很少发生,大多是抄家流放。

即便抄家了,但族田不会没收。

这族田还真是贪污犯罪之人转移财产,最安全的路径了。

王鸿沉默了片刻,才淡淡开口。

“现在这里的王氏族人,因为一些原因,已经没有了族田,严格来说不算宗族。但大家依旧维系在一起,希望能供出一个科考官员。”

林向安听出了浓浓的无可奈何,以及一股凄凉,足以可见科举的不易。

*

备注:

科举制宗族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范仲淹创立的范氏家族,历经800年,依旧延续到现在。

范家在宋朝22个进士,明朝出了30个进士,清朝在顺治那会就出了12个进士,到今天范义庄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依然存在。

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宗族制作也能看到社会权利的变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