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彼岸壁纸 > 第十二章(第1页)

第十二章(第1页)

冯占先提走了一千把伞,这让李蓉生松了一口气。库存的压力减小了,但是他心头负债的压力却更沉重了。这等于说,原来两个人的投资变成自己一人投资了。倪飞翔用个“金蝉脱壳”的计策,把他投入的两万元资金安全地撤走了,这一趟投资的亏损注定要由自己向信用社借的三万元贷款独家承担了!

又干了个把月,能用的伞布全部用光,做成的伞也卖剩下不到五百把了。

为了停止损失,他赶快结清工资,辞退所有的工人,交还租用的房屋,把库存产品和剩余的原材料全部搬回自己家,放到二楼的空房里去。至于做伞剩余不能再加利用的东西,有人要就送,没人要就当垃圾扔了。这一来,这笔投资五万元做折叠自动伞的生意,其盈亏就见底了;辛苦万端经营小半年的结果也就出来了:最后留在手里的全部资财不到一万元!其中现金有四千多元,待卖的伞价值两千五百元左右,剩余原材料(伞骨和附件)价值三千四百元。

这些就是李蓉生信用社贷款三万元经营的结果,亏损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本来不应由他独自承担的。

他相信自己的妻子不会算错。要知道,她在村上小队干过三四年的会计,对于这样简单作坊式的一笔生意怎么会算错呢?他就不明白了,别人做生意都能赚钱,他怎么就老亏本呢?他千方百计想把窟窿补起来,却偏偏越锳窟窿越大。他想起西都制伞厂刘师傅临走时留下的那句话:“今后无论做啥事,千万别做自己不懂的事!”谁是一生下来就知道要做什么事的吗?或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就预演一遍?怎么预演,这能预演吗?如果真能预演,这也就太简单了,世间当然就不会有失败了!他有时就陷入迷茫,钻进牛角尖走不出来了。

这时候,他就想起倪飞翔的好来。他回想起与倪飞翔在一块儿的日子。

无论是在大学学习,还是在生意场上拼搏,有他在的时候,自己从来不缺主意。人家就是脑子好使,真的是多谋善断,哪怕事后证明那不过是个馊主意,但是当时的自己也会获得平静,绝不会有手足无措的惶惑与无助,甚至会产生一种依赖的感觉,一点也不觉得荒唐。当然,现在的李蓉生不会再希望有那种荒唐的感觉,但却增添了许多失落与彷徨。他知道倪飞翔选择了新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去了,自己因无用而被弃之如敝屣了。那是个有背景的干部子弟,自己却是个没有背景的人,既不会找门子,又不能批条子,实实在在是个没有用的人。追本溯源,初识社会时,自己是个只会种地的农民,有幸赶上好时代,读了几年大学,学的是教书,也只想当个好的教书匠,谁知鬼使神差地被命运赶到了这生意场上,还没明白过来就掉进一个连一个的坑里了。这可怎么往出爬呀?既不能再去找倪飞翔,自己又实在不知脚下的路该怎么往下走。

李蓉生正在苦闷无助的时候,接到了从广东中山拍来的一封电报。

大意是:做自动伞赔了的事,我已听说,深感抱歉,但那绝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不知在哪些方面能帮到你,以期有所补偿。工业品做不来也不要紧,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也一样能赚钱。小学生课本上说你们陕西商洛山区盛产柿饼,就是果肉红红的那种。广东这边不产柿饼,在我们这边是稀罕物,一个能卖三元。这个信息要有用,可来电告知,以便接应。

发电报的人是陆机全。李蓉生去广东采购做伞原材料,是他接待的,印象不错。李蓉生收到他的电报,反复地读了三遍,不免心中又涌起一种冲动。

他不是那种跌倒了就不敢再走路的人。陆机全电报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

小学课本乃是统编教材,李蓉生给儿子继周辅导功课时也看到过,只是当时只把它看作是知识范畴,并没有与经商做生意联系在一起。陆机全在这种特殊时候随便一提,使他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商洛地区盛产柿饼这个事情便萦绕于脑际,越来越活跃。

他思考了几天,打算回应陆机全的提议。但是,与妻子商量时,却遭到了质疑:

“我看陆机全这人不值得信任。”

“理由?”

“当初怂恿你采购袋装的散装布,是不是他?”

“人家那只是一个建议,并且明确提醒过:要受麻烦,而且要有好的师傅才能做。陆机全认为搞批发来得快,倪飞翔却认为做生产商赚得多,要不怎么会选买散装布呢?”

李蓉生替陆机全辩护,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直觉,认为陆机全不像个损人利己的人。他认为,陆机全只是提供了几种方案,你选哪一种他都可以赚钱,只不过他会支持你喜欢的那一种罢了。他赚的是他当推销商该赚的,也是正当的,不然谁会为你服务呢。这一点,李蓉生是看得很开的。不过,有倪飞翔的前车之鉴,他也赞成要慎重。商洛盛产柿饼,他是听人说的,或得知于书本,并未到商洛地区走过。他想先搞个调研,派人去产地落实一番。张玉贤就提议说:

“叫平利去。这得是自己人!”

平利是她娘家侄子,头脑灵活,手脚麻利,为人忠诚可靠,小时候练过几天拳脚,还讲点侠义道。再后来当过几年武警的兵,也学过几套擒拿之术。

这也是李蓉生知道的。

张平利接到他姑姑托人捎的话,当天就赶了过来。他也就二十出头,个儿不高,但胸宽背厚,身材敦实,留的是和尚头,走起路来确实有些练过武的样子,干净利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他挺胸直背地站在李蓉生面前,笑着问:

“姑父,你有啥吩咐?”他两眼灵活地闪动着。

“你姑没给你说?”

“说了,去商洛调查柿饼的行情。”

“那可是深山里头,是去探路。你独自一个,敢去不?”

“敢么!不要说是个商洛,还在咱省,就是美国咱也敢去!”

“你去的首要任务是啥?”

“了解当地柿饼出产量的大小,好不好收集,价钱的高低贵贱。姑父还想知道啥?”

“好!路上吃住搭车,你带上三百元,明天就出发!”李蓉生满意地审视两眼,果断地说。

张平利稍事准备,只拎了一个包,带了几块干粮就上路了。还真不含糊,只去了三天,就给李蓉生发回电报说:他在商南县一个叫十里坪的地方停下脚来,遍访周围十几个村,都盛产柿饼。柿饼霜厚肉红味道甜美,价钱也不贵,收购价每斤在四毛左右,一斤可称三四个,数量要多少有多少。农户与供销社都争相与他联系收购事宜。最后落款地址是镇供销社招待所,并留有电话号码。李蓉生得到这些信息甚为满意,一面令他待命,一面迅速与陆机全建立联系,并用电报告知:货源充足,价格公道,可确定数量,联系下家。陆机全那边也很快回电:很好。保质保量,多多益善。年关近宜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