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石库门内部 > 今天是年初二(第1页)

今天是年初二(第1页)

什么时候了,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床?”妻子唠叨,我知道她在讲我。

“今天下雨,哪来太阳?”儿子亮亮一面在桌子上素描,画着苹果、奶瓶、泡菜坛,一面笑她催人起床就这么一句话。

“下雨?”我心里一紧,不知今晚外宾又要少来多少。今天是年初二,晚上我们市外服公司和龙柏饭店将联合举办“外国友人蛇年晚会”,招待在沪的外宾。多年的外事活动,使我养成一个习惯,每次活动前,我总睡不好觉,当天清晨总爱躺在床上沉思。我将已做的事又过了遍“电影”:和龙柏饭店的领导一起筹划这一活动;起名字,定格调,谈构思,排节目,发请柬,物色节目主持人,落实新闻报道,好在同事们和龙柏饭店领导互相配合,落实了许多会务工作。我又开始考虑今晚还有什么要弥补的;节目安排上要否调整;还要和节目主持人关照点什么;公司总经理发言停顿的地方,英语翻译要配合好;演员、工作人员在瑞金大厦集合,哪个没落实。

我有时笑自己,大概是过去学写小说养成的习惯,现在工作起来竟然会考虑这么多的细节问题。

“爸爸你看,这张画得怎样?有进步吗?”儿子亮亮拿了刚画好的写生给我看。

我也无心多看,随口说:“整体布局的比例再看看,阴暗部层次够吗,你毛病往往在这里。”妻子见我这样漫不经心,似乎想起我今晚的活动,忙把儿子叫过去了。妻子为了我这活动,上午领儿子回娘家,下午到单位值班,让我静心半天多。当然我也免去了不少春节拜访,连到丈人、丈母处一年一次的拜年、吃饭,也改在年三十上午,仅礼节性拜访而已。

龙柏饭店枕流厅里终于坐了不少外宾,虽然比我预计得少,但是其中的原因我是知道一二的。本来外商就难请,外商不像领事馆里的政府官员,会顾及双方国家友好关系,而人们寄希望于他们做生意,希望他们投资、合资,平时请柬就特别多,对一些招待会就不那么认真了。

这次春节,不少外商回国度假,日本的某个俱乐部还将在沪日商及家属组织到澳大利亚旅游,无怪乎,今天来的日本友人仅十多人。要知道,日商在沪事务所占全部外企上海办事处的48%还多哪。过去搞这类活动,日商及家属总占一半左右。今天欧美特征的来宾反而显得多了,这对上电视、出画面倒是有利的。我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电视台记者,还有点自鸣得意。

7点半钟,大厅里灯光逐渐暗下来,只有舞台上亮着八支蜡烛,随着一束聚光的移动,英语主持谢小姐上了场,几句开场白一讲,我舒了口气,效果良好,我为了物色主持人还费了不少力。我们这个拥有近800名为外商机构工作的人才公司,要挑选一名外语节目主持人,按理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何况当初来报考者中,就有不少人自诩有这种光彩经历,但临到要用他们的这一专长时,不是说没空就是谦虚地推托水平不够。好不容易推荐了几个,试试又不满意,终于物色了谢小姐,她正在筹备主持电视台《我们大学生》中的一档节目。她倒爽气—愿意。我和她谈了构思安排,反应良好。但我担心她嗓音太文气,现在看来,我可以放心地坐下了。……舞台上的节目一个连着一个,二胡齐奏《春天来了》,古筝《战台风》,口技、舞蹈……当进行书画、剪纸、捏面人表演时,场内气氛更活跃了。我便在外宾中寻找新老朋友闲聊起来。

加拿大驻沪总领事梅尔霍特先生是第一次在中国过年,今天,他携夫人一起来了。他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刚才的中国民乐演奏,他听得很够味,连声说,今天的节目很好。当中国画家画了一幅梅花图送到他手里时,梅尔霍特先生太高兴了,因为他的中文名字中有个“梅”字,因此他特别偏爱梅花,当然他希望中加人民友谊像严寒中的梅花一样,经得起考验。来自日本的日商岩井上海事务所所长田中先生却不是第一次在上海过年,今年正好逢他弟弟自日本来沪探望他,他陪弟弟到苏州等地旅游了一圈,今晚他的弟弟看了节目后,悄声对田中先生讲,在中国的这几天,要数今晚最快乐。这一下,田中先生光彩了,弟弟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玩得高兴,回家告诉父老亲友,那该多美啊!美国施乐公司的费伯思先生可是荷兰人,他对我讲,他在上海仅参加过自己公司组织的晚会,今天是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他特别活跃,携了台摄像机,把晚会中的精彩节目摄下来。他要将这些节目带回寓所,让他的朋友共享今晚的欢乐。当费伯思先生看到捏面人的艺术家做出一个古代女子时,他分辨不清这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当我们对他讲,这个问题就像我们中国人难以从形貌上分辨你们荷兰人和美国人一样,他听了哈哈公司聘请文化名人向外商传播中国文化右2为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左1为吴派著名画家曹简楼,右1为作者大笑。在大厅里最活跃的要数来自联邦德国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德方总经理的两个儿子了,9岁的杰克逊和6岁的弟弟布朗。小杰克逊是两周前刚从联邦德国到上海来的,今天正巧又是他的生日,能在上海和这么多人一起过生日,太高兴了。而使他兴奋不已的是,一位画家为他画了幅肖像,他认为,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竟举着肖像在大厅里兜了一圈。大家为他用英语唱了《祝你生日快乐》。等到为6岁的弟弟小布朗画速写时,小布朗为了让画家画得更像他,睁大了眼睛一动也不动。但毕竟是6岁小孩,待不了几分钟,他就累了,连连打起呵欠,引得周围的中外朋友们哄堂大笑。晚会快结束时,不少外宾得到了艺术家们当场作的艺术品。日本三井物产上海办事处的国特先生得到一张书法家写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字样,他激动得拉住我公司总经理汪阳和书法家,一定要合影留念,还要电视台记者帮他摄下这镜头。有的外宾为没能得到艺术品而遗憾,有的还留下住址、电话,希望能得到艺术家的杰作,哪怕是花钱买也行。

作者和儿子在中山东一路33号办公室外草坪摄(1987)回到家里已是11点半了,屋里的台灯还亮着,这肯定是妻子等我的灯火。我将台历翻过一张,在年初三那页上写上“上午陪亮亮到上海美术馆参观‘中国人体油画展’”,我给儿子的时间太少了。“下午公司值班。写稿。”完成今天未做完的事。

刊于《小说界》1989年第3期(照片为出版时新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