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进生
在村子里,论年龄,进生大我八岁;论辈分,我的辈分比进生高,他应该叫我叔;论感情,我们俩关系一直不错,更像是哥们。
我和进生关系好,取决于三点:一是都爱玩。小时候,村子里有个篮球队,主要成员有进生、有年、银生、天赐哥、丑娃哥、银录哥等,进生和有年是篮球队里的骨干成员。当时我虽然小,却喜欢玩篮球,喜欢往大人堆里钻。二是都爱热闹。小时候村子里有个“自乐班”,进生是里头的活跃分子,他人聪明,跟着秉周叔打暴鼓,还能扇扇子、砸桄桄。我从小爱吹笛子、爱拉二胡,有事没事喜欢往“自乐班”里凑。三是进生的脾气柔、性格好,我们两个人谈得来。以上三点让我和进生感情越来越好。
进生曾经是我的小学老师。当年刘家庵小学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张家村的张林喜,一个是我们刘家村的刘进生。虽然说进生是老师,但是在学生娃娃们面前,他并没有当老师的架子。进生结婚的时候,我们这些平时跟着他学语文算术的学生娃娃,竟然敢去闹他的洞房。进生要是厉害点,平时爱摆个架子,爱跟学生吹胡子瞪眼,哪个学生敢呢?
进生和列贵在村子里是数得上的恩爱夫妻。进生长得浓眉大眼、眉清目秀,非常帅气,列贵也是貌美如花,亭亭玉立。结婚后两个人相亲相爱、甜甜蜜蜜,结婚几年后,老大永利、老二成利、老三三利、老四全利,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人间,给进生夫妻带来了无限欢乐。最后,两口子又生下小女儿忠利,让进生、列贵又有了一件贴心“小棉袄”。
1959年,进生又去了冯家山和官务水利工程,从事工程测量工作。我当兵离开了老家以后,与进生的联系越来越少,唯一有点接触的,就是每次我回家探亲,进生都会到我家里来坐坐,我也去进生家里看看。爹娘去世后,多数情况下我回家也就打个转身,住个一晚上就走了,对进生的情况知之甚少。
最近两年见进生,已经是我因病退休以后的事情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都已经进入迟暮之年,尤其是进生。2014年夏天那次回老家,正赶上列贵住院,进生和儿子们在医院照顾列贵,我回家后一直没有看见进生。十几天后,列贵出院了,脑梗留下了后遗症,和我一样行动不便。进生来家里看我,才知道他患有糖尿病,气管也不好,连续在医院照顾了列贵十几天,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进生给我聊了他的家庭情况,四个儿子已经全部成家,三个儿子从家里搬了出去,小女儿也长大成人出嫁了,个个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列贵没有病的时候好一点,现在有了病行动不便,家务活就全部落在了进生身上。看得出,他的神情有些疲惫。
那一次我在老家住了二十多天,每天上午、下午,我都要去村口走路锻炼,每次在村口都能看见进生和列贵,列贵也拄着根竹竿,在院子里、村口转一转。我现身说法,鼓励列贵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能够恢复。
第二年,老家人打电话告诉我,列贵由于脑梗复发殁了。当时我第一个反应是秦腔里的两句唱词:“女人离开男人照样过,男人离开女人受恓惶。”
我知道进生这下该受苦遭罪了。虽然身边儿孙成群,可是回到家里,尤其是到了晚上,一个人的孤独寂寞,只有自己默默承受,儿女再孝顺也替代不了。
那一年也怪,除了列贵,进善哥、录平哥,还有林科,先后都殁了。
特别是林科还小我两岁,头一年我回老家他还到家里看过我,仍然是那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乐天派样子,怎么说走就走了?真是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2017年4月,我携老伴又回了一次老家,参加侄孙的婚礼。农村有结婚前一天晚上村里人到新郎家里通宵达旦打扑克的习俗,在家门口我看见了正在打扑克的进生。看得出,四个儿子孝顺,进生的精神状态不错。其实,人老了,只要一天三顿饭能顺顺当当吃到嘴里,衣食无忧,儿孙们平时到屋里多坐坐,聊聊天,没有了寂寞感、孤独感,晚年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我默默期盼进生在儿孙们的关照下,能够高高兴兴、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暮年时光。
村子里的老寿星
过去,老家农村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说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年人一般活不过七十三岁或者八十四岁,时候到了,阎王爷就是不叫,自己也得走。
只是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农村老年人能活到七十三岁的有,真正能活到八十四岁的少之又少。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社会发展进步了,医疗条件改善了,人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提升。不仅城市是这样,农村也是如此。
我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17年4月回了两次老家,发现村子里活过七十岁奔八十岁的哥哥嫂嫂们真不少,最稀罕的是,村子里出了四个超过九十岁的老寿星。
我金贵妈就是其中的一个,九十二岁的人了,思维清晰,腿脚麻利,身板硬朗,没有过分衰老的迹象。有一天上午我去她家看望她,她家上房门口有个小慢坡,老太太不拄拐杖,一路小跑就冲了上去,看得我目瞪口呆。听村子里的人说,老太太不仅腿脚利落,而且特别健谈,一聊天就收不住口。我看望她的时候发现果真如此,从进门到离开,我前后就只说了两句话,一句问候话,一句告别话,其他的话全让老太太一个人说了,根本容不得你插嘴,我只好任由老太太没完没了地跟我絮叨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其实不要小看一个人的话多,尤其是老年人,话多说明两点:一是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二是身体健康,有底气。话多,健谈,恰恰是我金贵妈身体健康的具体表现。
第二个是登科哥,今年九十二了,据说就是腿软点,其他都健康。
登科哥常年住在岐山县城,如果我腿脚利落,可能会亲自到岐山县城去看看他,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哥哥。有一次,登科哥的儿子安平告诉我,他娘的去世,对他爹的情绪有很大影响,只是他爹很坚强,每天在保姆的陪伴下,仍然在坚持锻炼。这也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关键条件。2018年春节期间,听说登科哥到了西安,住在安平家里,我和安平视频了一会儿,还和登科哥在视频中说了几句话,看到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非常高兴。
第三个是申录哥,申录哥过去和我家是邻居,院子挨着院子,他整天一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样子,遇事不怯场,啥话都敢说,无忧无虑,乐呵呵。正是这种心里不放事的性格,注定了他会长寿。2014年夏天我回老家探亲,每天都能看到他拄根棍子,满村子地来回走,在家待不住。有几次他走累了,就坐在我家门口和我聊天,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总不死嘛,想死不死你有啥办法!”我心领神会,说:“申录哥,能健健康康活着是你的福气,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听了也是一笑了之。我知道,申录哥嘴上说“想死”,其实既是一种自嘲,更是一种炫耀。毕竟,那时候他是村子里最长寿的四个人之一。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家传来消息,说申录哥殁了,享年九十二岁,真是长寿的一生。
第四个是彦芳姨。在村子里,彦芳姨和我爹娘是同辈人,2017年4月我回老家探亲时,听说彦芳姨身体很好,总想去看看这位和我爹娘同辈的长辈。一天上午,在天赐哥的陪伴下,我们先是在乃新家里坐了坐,又专程到南场看了看彦芳姨。老太太马上就九十岁的人了,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看神情、气色都不错。彦芳姨虽然比我娘小十几岁,但她们是同一辈人,我娘去世快三十年了,彦芳姨仍然健健康康、硬硬朗朗地活着,我发自内心地替老太太感到高兴。一进房间门,看到在她八十五岁寿辰时,门族里八九个侄子共同送给她的“健康长寿,万寿无疆”牌匾,心里顿时觉得热乎乎的,非常温暖。
彦芳姨这么一把年纪了,一天到晚仍然闲不住,爱操心。儿子乃新是村民组组长,整天忙里忙外,有时顾不上吃饭,彦芳姨就做好饭,把饭送到地里,端到乃新手里,看着儿子吃了饭才回家。得知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仍然如此疼惜自己的儿子,心里很是感动。
衷心祝愿村子里的“老寿星”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期盼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哥哥嫂嫂们能够加入到老寿星的行列。
欣喜之余,我做过一些分析,如今村里老年人普遍长寿,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生活富裕。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特别是和我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比,村子里大多数家庭确实富裕了,日子好过了,绝大多数家庭盖起了新房,实现了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愿望,再也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人们整天为吃穿发愁,为吃喝奋斗。
二、儿女孝顺。通常情况下,老人健康长寿都与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心情舒畅有关系。儿女不孝,老年人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况,心理备受委屈、折磨,又怎么能够做到健康长寿?有资料表明,心情愉快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
三、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有人曾经在微信群里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任何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行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医院和医生的责任是防止有人插队,负责把年纪轻轻就往前插队的人重新给提溜回来。旧社会,包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医疗条件差,庄户人有了病没钱治,能抗则抗,能拖就拖,实在抗不过去、拖不过去,便撒手人寰,有些甚至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爹患脑血栓肢体发生偏瘫后,能帮忙看病的只有农村的赤脚医生,想找家医院做康复治疗都很困难。如今农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有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因病住院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有病能看得起了,不用死抗硬拖了,庄户人的寿命自然越来越长。
四、遗传基因。这方面的因素不可忽视,村里有些家族的遗传基因好,兄弟个个都长寿。申录哥活了九十二岁,三录哥活了八十五岁,红录哥也活过了八十三岁,听说诱发人们早逝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他们兄弟几个人中间都没有。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医疗条件越来越完善,许多容易致命的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再加上儿女们孝顺度的不断提升,村子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会加入到老寿星的行列。
衷心期盼,刘家村能率先进入到扶风县长寿村的行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