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人)。明大将。他通经史大义,事母至孝,曾巧施诈降计,大破陈友谅,为朱元璋扫平这个劲敌立下大功。后从军征西,取兴元后卒于军中。其子才十岁,以功封侯。
邹普胜心中不服却只得唯唯退下。
那康福刚到应天城门,就被等候的人带去见朱元璋。他正在焦急地等待陈友谅的消息。
康福把陈友谅应允康茂才做内应的话说了一遍。朱元璋又详细问过他当时的神情,便大笑起来,说:
“这个刚愎自用的家伙,志大才疏,吾知他必会上当。凭此一事,知其人必败!”
他立即与刘伯温调兵遣将,分头埋伏。
阴谋与阳谋,都倾注在龙湾之战(1)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陈友谅水陆大军兵分三路,衔枚疾走,悄悄向应天进发,太平城只有两千人马留守。
陈友谅亲率三万精兵,于三更时分,到达江东桥,他命人去桥上接头。
那人走到桥上,按约定暗号,大呼三声:
“老康,老康,老康!”
四周却静寂无声。
陈友谅心中有点发毛,下马走至桥边,伸手一摸,冷冰冰的,这哪里是木桥,明明是石桥,那木桥哪里去了?他连忙问带路的人,那人也茫然不知。
他们哪里知道,自康福回城后,朱元璋立即叫人连夜拆去木桥,赶修石桥,以扰乱陈友谅之心,让其将士陷入惊恐状况而失去斗志。
陈友谅果真中了朱元璋之计。他知大事不妙,心中惊恐,慌忙下令,叫部队速退。
三万人马顿时乱成一团,胆小的纷纷拔腿便逃,军官们严令禁止也阻挡不住。
正在这时,附近山上突然响起几声惊天动地的炮响。霎时间,四周涌现出无数灯笼火把。陈友谅正在惊惧之时,一阵震撼人心的喊杀声,漫山遍野席卷而来。
陈友谅不知附近有多少伏兵,但知已陷入朱元璋的重围之中,不经一番血战,肯定难以脱身。
他出身渔家,长得体貌丰伟,力大无比,练就浑身武功,且读过书,粗通文墨,曾当过县衙书办,郁郁不得志,遂回乡与其弟友仁、友贵聚众起义。
起义后他历经百战,出生入死,什么场合没见过?见身陷重围,已无出路,那心立时平静下来,连忙召集手下将领,指挥迎战。
可是整个部队都乱了阵脚,纷纷后撤,将指挥不了兵,兵又找不到了将。
这时左边飞起一阵号炮,火光中常遇春率兵呐喊着杀出,陈军大乱,向右边乱窜。
没想到右边又飞起一阵呐喊,徐达身披铠甲,率千余骑兵冲突而出。
陈军本已是丢魂丧魄的散卒,怎当得起左右夹攻,只见着刀中枪之人纷纷倒下,没死的带伤的抱头鼠窜,三万精兵转眼间即垮了一半。
陈友谅挥舞大刀,率领余众杀出一条血路,逃至龙江,赶紧登船,这时天色已经大亮,慌与弟弟陈友仁率领千多艘战船折往龙湾,命令一万士卒率先登陆。
朱元璋率主力埋伏在城北的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上,把陈友谅军的举动都看在眼里。
部将们要求马上出击,朱元璋看了看天色,说:
“别急。天马上会下雨,且他们已饥饿不堪,就会造饭,等那时再乘雨击之。”
这时一轮红日当空,酷热难耐,汉军士卒们个个汗流浃背,浑身无一根干纱。
陈友谅已饥肠辘辘,便命就地安锅挖灶,煮饭休息,待饭后再行进攻。
伙头军寻柴生火,田野里四处烟雾弥漫。忽然一阵狂风吹起,朵朵漆黑的厚云从东北簇拥而至,转眼之间,铜钱大的雨点劈头盖脑地砸将下来,陈友谅的士兵像炸了窝的黄蜂般四处奔窜,寻找躲雨的地方。
朱元璋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