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稷心里早就有个谱了。
真正的老师,那可不好找,而且就算找到了,要花的钱也很多。
但是落榜书生还不好找?各地怎么说也能有一群一直没考上的书生,正好让他们给大夏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七章夜幕谈话
大夏是有自己的人才遴选制度的。
其实从秦稷的角度来看,大夏的“贤选”和科举考试基本上差的不多,只是所考的东西比较开放一些并且分门别类比较细致。
例如武将要考兵略、地理图解、阵图解等等,还要考各类和打仗相关的技能。而学文的基本上考的都是执政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基础的涉及到经济和算账之类的技能。
但是这些考试大都只有那些非富即贵的人家才有这个资格参加,最差的也得是有一定家资的人家才行。
这倒不是说大夏的人才遴选全都是看人下菜碟,而是这些考试之中的许多科目大都需要一定的资源。
就拿武科的考试来说,骑马射箭,这种科目你想通过是必须要经过训练的,可是寒门出身的人是很难获得标准的训练资源的。
举个例子,考试需要考射术,而一把训练所需的符合要求的弓价格并不便宜,你还不能不买,不然否则考场上是很难适应考场上提供的军用弓的。
况且射术往往也需要有老师教,这又是一笔开销,寻常家庭一年到头只是追求个温饱,哪来的钱供孩子练习骑马射箭呢?就算真有一些天赋异禀的能使用军制弓,也一定会比常人付出许多艰辛,还未必会拿到好成绩。
所以,每年都有一大批掌握着知识却因为家境问题无法考上的人。
这些人有着基本的学识,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却反而成为了社会的累赘——论知识他们有,却不突出;论生产劳动,他们也不如那些从小就在劳作的普通人。许多只能靠给人写字为生。
这样的话,不如将这些人安排到全国各地,让他们负责教化民众。
“百姓学会了读书写字,确实对朕的政策施行有很大的便利,”夏雨潇承认了秦稷的说法,但是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可是秦稷,你要清楚,百姓学会了读书写字,也许就没有那么好管了。”
“陛下,您觉得,大夏的民众,应当是受大夏的思想与理念洗礼更好呢,还是受西方圣主教的洗礼更好呢?”
“自然是受大夏的洗礼更好。”
“那陛下就要加紧速度了。”秦稷笑了笑,说道。
他没有继续往下说,然而,夏雨潇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民众不读书写字固然容易控制,可是这样一来,民众同样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控制——圣主教对于大夏的传教欲望至今仍未断绝。
如果民众完全不懂、没有接受系统的大夏的理念灌输,面对圣主教那种近乎于疯魔一样的传教方式,他们真的能够保持冷静吗?
要知道,圣主教最早之所以能够在大多数国家稳固运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知识被教会所控制,教会单方面在诠释教义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大夏的百姓呢?他们如果真的大字不识一个,而且大脑什么也不想的话,说实话,教会八成一忽悠一个准。虽然大夏自古的习俗就刻在大夏民众们的血液中,可那种习俗搞不好也会被圣主教鸠占鹊巢。
“臣以为,民众懂得太多,固然不好;可是若要让民众什么也不懂,也不是一件好事,”秦稷轻轻敲了敲栏杆说道,“臣曾经。。。。。。曾经游历过一个如今已经覆灭的国家,那里的百姓始终保持着无知,可也正是如此,百姓没有丝毫凝聚力。当国家面临被掠夺的危险时,百姓们反而熟视无睹。”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罢了。如今大夏民众皆仰慕陛下,这也正是陛下借机强化百姓心中对大夏的忠心的时候。我们的时间不多,如果任由圣教国那边对我们发起传教,国内局势恐怕又要乱起来了。”
“朕可不认为百姓懂得多是好事。”
“百姓懂得多一些,对陛下这样的明君来说是好事,”秦稷面对她的问题,果断选择先拍个马屁再说,“当然,若是换一个昏君来,百姓懂得多,对他来说则是一场灾难。问题不取决于百姓懂得多不多,而是在于陛下能否为社稷着想。”
夏雨潇转过头来,她轻轻撩起自己耳边散落的碎发,然后问道:
“卿可有详细的实施方案?”
“有。”
秦稷如此答复道。
他确实有方案,这个方案并不是他自己搞出来的,实际上,这是荣盛王在生命的最后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