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翦怎么读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古公擅父倒背着手,悠然自得地在地边巡视。他的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都紧跟在父亲身后,狐假虎威,东张西望。

此时的季历嘴上已经冒出了细细的茸毛,嗓子也正在变声,但还像个孩子一样,一会儿和他的侄儿们打闹,一会儿又瞄上了前来送饭  的青涩少女,像只拈花惹草的蜜蜂,不是趁机在少女鼓鼓的胸脯上摸上一把,就是在她们翘翘的屁股上拧上一下,常常惹得少女们尖声大叫。

太伯和仲雍见此情景,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只有他们的父亲古公擅父皱着个眉头,一声不吭。

晚上,古公擅父搂着婆姨太姜躺在炕头上,悄声细语。

古公擅父问:“季历今年满十三岁了吧?”

太姜不满地瞪了古公擅父一眼,说:“你自己的儿子你自己都不知道多大?”

古公擅父说:“我看,该给他寻个媳妇了。”

太姜有点吃惊,问:“这么小就给他寻媳妇?”

古公擅父说:“从纳采、问名,到请期、亲迎,再快也得个一年半载的,到那时候季历也就不算小了。”

太姜琢磨了一下,点点头,说:“那倒也是。不过,你想给儿子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呢?是要大家闺秀,还是要小家碧玉呢?”

古公擅父说:“当然要大家闺秀了!”

太姜又问:“你有个大概的标准了吗?”

古公擅父说:“我看,最好能和商王攀上关系。”

太姜嗔怪地说:“我可不想咱们儿子为了氏族的利益委屈自己。”

古公擅父瞪了太姜一眼,斥责道:“这叫什么话?季历是我的儿子,那就是未来的族长,当然要把氏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至于自己喜欢不喜欢的倒不打紧,他可以在媳妇以外随便寻嘛!”

太姜这才回过味来,说:“你说得对!放心吧,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我准保能给儿子寻上一个又漂亮又贤惠的大家闺秀,你就等着听喜信吧。”

古公擅父顿时眉开眼笑,用硬硬的胡子茬扎着太姜仍然细嫩的脸,说:“这才像我的好婆姨呢!怎么样,想不想再给我生个儿子?”

太姜推了古公擅父一把,说:“都当爷爷的人了,还是这么老不正经!”

古公擅父也不说话,只是加大了手上的动作,拧得太姜吱哇乱叫。

果不其然,没用多久,太姜就给古公擅父带来了喜信。她通过商王武乙的一个姓任的妃子娘家挚氏的亲戚关系,选定了这个妃子的亲妹妹挚仲氏任作儿媳。又通过王妃的关系,使得商王武乙做了个顺水人情,将岐邑赐给了古公擅父,可谓“双喜临门”。

经过一连串的隆重仪式,在这年的冬天,冰雪还没有消融的时候,古公擅父就把儿媳妇娶进了家门。因为这个儿媳妇和婆婆一样,长得人高马大,因此举族上下,也仿照她婆婆的例子,被称作太任。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季历的妻子太任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即将临盆之际,一只火红色的大鸟落在了她家的窗户上, 古公擅父很高兴,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孙子满月、儿子季历抱着孩子请爷爷给起个名字时,古公擅父早就成竹在胸,对季历说:“他出生的时候出现了好兆头,将来我们周族一定会兴旺发达的。我看就叫姬昌吧。”季历自然满心欢喜,抱着儿子到宗庙里向祖先们作了通报。

二兄南奔

随着姬昌的一天天长大,古公擅父也变得一天天衰老,接踵而来的一个问题——由谁来继承他的族长位子就显得日益急迫起来。

本来,按照氏族的惯例,族长的位子应该由嫡长子太伯继承,可是,古公擅父却有着他自己的考虑。因为,太伯和仲雍的生母只是一般人家的女子,出身并不高贵,而古公擅父来到周原后继娶的妻子太姜却来自势力强大的姜姓氏族,再加上太姜所生的小儿子季历又娶了商王武乙妃子的亲妹妹,并且生下了姬昌,如果能由姬昌来继承族长的位子自然能与强大的商王朝拉上关系,这对于周族的生存和发展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要使姬昌的继位变得名正言顺,首先就要让他的父亲季历继位,可季历的前面还挡着两个哥哥太伯和仲雍,如果硬要季历继位,就要打破氏族的传统,在氏族内部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太伯和仲雍两个儿子如果联手和季历作对,恐怕季历也很难应付,这又会影响氏族的凝聚力。究竟如何是好,真让古公擅父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思前想后,古公擅父认为,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他的两个一奶同胞的儿子,于是决定找他俩好好谈一谈。

第二天一早,太伯和仲雍便一起向父亲辞行,说是进山采药,以备不时之需,从此就杳无音信。后来,族人们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沿着汉水去了荆蛮地区,因为在那里没有站住脚,只得又沿长江而下,到了吴地,便接受了此前的教训,主动断发文身,被当地的百姓拥立为首领。直到古公病故,兄弟俩才千里迢迢,赶回周原奔丧。季历恳请两位哥哥留下继位,可两个哥哥说什么也不肯,丧礼一完就都回了吴地,于是在历史上便留下了“兄弟禅让”的佳话。

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崛起了一个“古史辨”派,认为儒家所言“禅让”之事是不可信的,并且发掘出史籍中有关“篡位”的不同记载。虽然,20世纪末,史学界发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呼吁,但“古史辨”派的许多观点仍有很强的说服力,于是学者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认为太伯和仲雍的出走其实另有深意焉。也就是说,古公擅父那天晚上与两个大儿子的密谈,是一次“战略会谈”,他们共同制订的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即:让太伯和仲雍南下荆蛮,然后迂回到东南的吴地,在不使商王产生任何怀疑的情况下,秘密形成对商王朝的“包围圈”。不过,笔者对此说法并不敢苟同,最充足的理由就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为何在后来周武王灭商的战争中见不到吴军的身影呢?因此,笔者构拟了另一种场景。虽然没有史籍上的证据,但笔者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原理,读者诸君不妨姑妄听之,看看笔者的猜测有没有根据。 。 想看书来

事实真相

这天吃过晚饭,古公擅父把太伯和仲雍叫到自己的寝室里,表情十分严肃。

太伯和仲雍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最后一起把目光集中在父亲身上。

古公擅父问:“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传位是早晚的事,你们有什么打算?”

太伯说:“父亲只是最近太操劳了,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哪谈得上这么早就传位呢?”

仲雍也说:“是啊,以后族里的一些小事,您让哥哥和我去做就行了,您在后面指点指点,把把关,不用太劳神了,这样您会长命百岁的。”

古公擅父见儿子们不得要领,只好直入主题:“如果我想现在就传位,你们认为传给谁好呢?”

这句话使太伯和仲雍感到有些突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沉默片刻,仲雍先开了腔:“您真要传位,当然是传给哥哥了。”

太伯说:“如果您觉得我能力不够,传给仲雍也行。”

古公擅父说:“如果我想传给季历,你们会不会想不通呢?”

太伯和仲雍听父亲这样说,一下子傻了眼,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父亲会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还是太伯首先打破了僵局,说:“季历的人品和能力都不比我俩差,只是岁数小了点,让他继位,恐怕难以服众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