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而被排挤外放。
而且,考中了进士也只能荫补闲差的身份。晏殊看向李静,目光中带了七分认真道:“本官忘了,李公子府上何处来着?”
李静迎上晏殊探寻的目光,想了想,还是据实答道:“小生家住宋州,几年前蒙皇恩获封应天府。家父河南郡王李寂,小生惭愧,为家父最不成材的么子。”
听李静说完,晏殊怔在那里,半晌,方开口道:“在下不知小世子竟是吴王后人,失敬之处,还望世子见谅。”
说着,晏殊拱手低头,给李静施了一个礼。
李静被这架势弄得,赶紧扶住晏殊道:“晏大人言重了,祖上不过是一个除了填词作画,凡事皆不通的亡国之君而已,哪里值得晏大人敬重了。小生更是,文墨不通,还性喜游乐,就连祖上擅长的填词作画都不通,可谓不学无术,更加不敢生受晏大人这一礼。”
()
晏殊有些激动,被李静握着的手微微颤抖着道:“吴王才情,足傲视千古文坛。况吴王至情至性,更是我辈敬慕之人。即使是世子,也不可妄论吴王。”
李静指尖感受到晏殊的颤抖,想到他的词的风格,又难得忆及他的出身,抚州临川,也就是江西南昌,那曾被王勃《滕王阁序》大加赞誉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好像还做过南唐定都金陵之前的旧都。
心下失笑,李静面上却做出一副认真悔过的样子道:“晏大人教训的是,妄论先人,是小生狂妄了。小生在这里多谢晏大人对祖上文采性情的认可。”
难得的,李静也注意了措辞,没冒出一句犯了如今皇家大忌的话来。
燕国都灭了几百年了,慕容复都想着复国,南唐灭亡不过几代,李静可不想让人误会她有什么不应该的野心,尤其,她此刻还是身在京城,面前坐着的,是仕途顺遂的京官。
这一刻,李静觉得,晏殊,从史书的光环中走出来,也没有那么如珠如玉、光华潋滟了,在他的才情之外,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一个自幼入京,仕途顺遂的官吏,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不同,他的才情,不仅在文章方面,同时,也在政治方面。
这人的情商与城府,可是那些只知道作诗发泄的人所不能比的。
想到这里,李静放开了晏殊的手,又让自己缩回了原来的位置乖乖坐着。
这种人,她还是少接触好些。褪去了历史名人的光环外衣,大家作为同时代的人,即便晏殊有“神童”之才,及长,不仅没有长歪,还长得愈发顺风顺水,做人作诗,都做得那样成功。李静这种性格,比起他来,还是更喜欢与众人眼里不着调的刘禅结交。
李静虽如此想了,晏殊却并不这样认为。
本就对李静多了份另眼相待,现在知道了她是李煜的后人,晏殊喜欢李煜,爱屋及乌,看着李静,越发顺眼起来。
花精流言&皇帝召见
到了晏殊家里,李静又是一惊,原来,看着不过弱冠之年的晏殊,不仅已经成亲,还已经是两个儿子、一个千金的父亲。
而在外面风流解意的晏殊,回到家里,对着玩闹间看到他之后扑上来的幼子,倒当真有几分慈父的姿态。
对上那个仍是小萝卜头的长子,晏殊温和的态度中,又多了三分严父的威严。而那个不过六七岁的孩子,对着自己的父亲,不仅不撒娇,还表现得如一个小学究一般恭谨端方。
李静被这意外的发现弄得讶然,恍惚间脱口而出道:“丈夫亦爱怜其幼子乎?”
晏殊把怀中的幼子交给守在一边的下人,看向李静眼中微带笑意道:“世子觉得呢?”
听到晏殊反问,李静才意识到,自己出口又问了个傻问题,轻咳一声,脸上染了绯色道:“小生尚不曾婚配,未有晏大人这般福气。”
晏殊示意下人把在花园玩耍的两个孩子送回房间,才对李静道:“本官的意思是,世子即为府上么子,当对令尊的宠溺爱怜有切身之感才是。”
此话一出,李静脸上僵了僵,才展颜道:“小生自幼寄养在亲戚家,不曾有幸享受家父的爱怜。”
见晏殊露出不知如何接口的尴尬神色,李静赶紧转开话题道:“前面那一簇,是夜兰吗?想不到真有花色这么漂亮的夜兰呢。”
顺着李静手指的方向,晏殊看了一眼道:“世子若喜欢,不妨带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