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哥!”任思齐满脸微笑着快步迎了上去。
“秀才!”茅十八同样激动的叫着。
两个人紧紧的抱在一起!
宋立本微笑的跟在茅十八的身后,看着这一幕内心暗自惊骇。他其实不大看得起茅十八,除了一身的武艺他认为茅十八其他方面不值一提。
此次海贸,宋立本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谈判贸易,核算等等。茅十八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来。
可是偏偏茅十八是舰队的统领,而自己只能屈居他之下。现在看到任思齐对茅十八亲热的样子,宋立本暗自叹口气,知道茅十八才是任思齐最信任的人!
“宋司长辛苦了!”松开茅十八,任思齐微笑着对宋立本道。
“司长?”宋立本就是一愣。
“你还不知道。我成立了幕府,幕府之下设立参谋、后勤、装备、镇抚四司,而你将是镇抚司的司长。”任思齐微笑道。
镇抚司的司长,那意味着整个岱山军的奖惩都将由自己负责,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啊。
宋立本被这个馅饼一下子砸晕了,刚刚对茅十八的嫉妒不翼而飞。
“谢将军,谢将军。”宋立本嘴唇哆嗦着,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曾经的他只是一个游方算命的术士,后来成为了海盗,他何曾想过自己竟然能做到一军镇抚的高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冬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崇祯十七年年末。
这个冬天是岱山岛实力快速扩充之时,从山东迁移而来的数万百姓彻底的适应了岱山的生活。
岱山不比北方,地处海岛,气候要比山东温暖湿润的多。所有迁移来的百姓这几个月来都建好了自己的房屋,开垦出大量的耕地,就等着春天到来时播种。
从倭国回来的船队带回了三百余万两银子,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任思齐手中的资金一下子充足了起来。
无数的船队被派了出去,前往江浙各地采购物质。粮食油盐,针头线脑,布匹木炭,盔甲武器,现在的岱山岛什么都缺。这种疯狂采购直接导致了江浙一带的物价飞涨,大米从三两银子一石狂涨到五两银子。
虽然从倭国回来时,采购了数十万斤的铜铁,岱山岛上的武器作坊在梁九带领下正加班加点的打造武器,可毕竟岱山工坊的匠人只有数十个,产能太差。生产出的武器根本供应不上两万多大军。
除了火枪大炮有岱山的火器作坊制作以外,其他的军需武器统统外出采购。
这个冬天,杭州的各种工坊比往常忙碌了许多,来自岱山的庞大订单让很多工坊主乐的合不拢嘴。
两万五千套鸳鸯战袄,一万五千条长枪以及同等数量的盾牌,大量的火器如万人敌、一窝蜂、集束火箭、神火飞鸦,光武器的订单就花了任思齐一百万两银子。
杭州的匠户们卯足了劲,为岱山军加班加点的生产。每日里都有帆船往来于岱山和大陆之间,运回大量的武器物质。
岱山军的装备日趋完善,每个士兵都发下一套崭新的鸳鸯战袄以及相应的兜鍪。长枪盾牌火枪弓弩,整个岱山军装备精良,不输于任何一支大明的军队。
其实,若只从士兵的装备来说,现在的岱山军可以说是整个大明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了。因为明末明军的**已经病入膏肓,绝大多数的明军穿的比叫花子好不哪去,绝大多数士兵一生也就发一件鸳鸯战袄,缝缝补补穿了十多年,破烂的早就看不清原来的模样。
至于武器,除了主将的亲兵装备精良一些以外,其他的明军能有一条生锈的长枪已经不错了,很多士兵生活无着,会把自己的武器卖掉换点银子度日,然后随便找条木棍就上了战场。。。。。。
所以说经过了大肆的采购,岱山军的装备在整个大明军中可谓首屈一指。
这几个月,岱山岛上的火器作坊由于拥有了机床,能日产枪管十五只,几个月来生产了两千多条火枪。用机床钻制的枪管极为精良,岱山制作的火枪远胜杭州的匠户打造的,出现炸膛的概率很小,所以军中的火枪基本都是岱山的作坊生产。
几个月来,火炮作坊不停的在造炮,不过由于普通的海船无法安装红衣大炮,因为承受不了火炮的后坐力。任思齐便下令减小火炮口径,研制出小口径的火铳安装在各主力帆船上。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冬天,离清兵南下的日子已经不远,用不了多久,岱山军就将会和清兵作战。虽然岱山军水军实力强大,可是拥有的大部分是适合在海中行驶的尖底海船,动力基本上靠风帆,无法在内河行驶。
江南地带河网密布,以岱山现在的帆船根本无法在内河行驶。鉴于此,任思齐和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商议,派人去沿海各地的造船作坊,购买适合内河行驶的平底战船。可是造船不比其他,速度很慢,一个冬天下来,也就购买了五十多条平底浆帆两用战船。
五十条船看似不少,可每条也就装载士兵三四十人,加起来也就两千多水兵。
没办法,任思齐只能派梁九负责,对手下船只进行改造,无比改造出适合在内河行驶的战船来。
整个冬天就在这种繁忙的正军备战中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