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良人开局扮演假李星云 云梦逸尘 > 第53章(第1页)

第53章(第1页)

在吏部被清洗之后,中书省很快就下达了指令,要求吏部准备科举事宜,其中就包括改革科举之事。

科举考试现如今已经无法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通道,因为制度不完善,导致科举一途,徇私舞弊之事屡见不鲜,真正有才之士无法进入朝堂。

科举之道真正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从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所以,想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科举就必须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徇私舞弊,这世上,不可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但可以通过严密的制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徇私舞弊的几率。

糊名誊抄,临时委派主考官,严禁审卷官员与外界接触,搜身……等等一系列想法被苏铭罗列而出,放到了中书省案头。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内容改革,科举之道可以笼络天下民心,但苏铭绝不会让科举成为儒家的一言堂。

不能在科举之道上独占鳌头,将儒家士子分流也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一个让诸子百家重新出现的契机,任何时候,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儒家之所以在后来变得死气沉沉,无法推陈出新,是因为没有对手。

唯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行其道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大一统制度之下,即便天下分裂,也不过短暂几十年,分分合合,最终还是会一统。

这件事,苏铭当然不会这么早提出,贸然变动,不是好事,而且科举绵延了这么久,天下士人已经熟悉过往的内容,直接改动,不是好事。

但是,科举内容不能动,不代表苏铭不能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科举,不只是有文举,还有武举。

相比于文举,武举不受重视,为人所忽视,天下战乱已久,总有士子投笔从戎,钻研兵事,苏铭不求能选出韩信李靖那样的不败战神,但筛选出一些中低层军官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朝廷有国子监,却没有武人进学之地,这就导致了皇帝与下面的将士军官离心离德,顶头的将军大帅一反,下面的士兵军官只能盲从,没有选择的余地。

所以说,改革制度,重视武举,是苏铭接下来要办的事。

至于,选秀之事,有礼部和户部操持,再加上岐王盯着,苏铭倒也没什么好担心。

第109章科考改革动人心

很快,中书省就整理出了十条科考新规,颁布天下。

这十条科考新规一经张榜,整个洛阳都沸腾了,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到了整个中原地界。

科举考试从隋朝时期开始,磕磕盼盼走过了几百年,科举考试虽然明面上是为国家选才,实际上在考生们踏入考场的那一刻,结局早就注定。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不糊名,不誊卷,考官们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而且,能否中举不看考生的才华与能力,而是看他的出身,以及背后是否有人。

因为这一切在唐朝诞生伊始就已经注定,门阀大族把持朝政权利,五姓七望甚至比李姓皇族还更有名气,更得人望,关中门阀,山东士族这两座大山横亘在前。

再加上考生们要在考试前,向朝廷官员们投递行卷,即便是初唐时节大名鼎鼎的诗人王勃,他也是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才得以考中,即便王勃是五姓七望中的王家子弟。

若是在以前,苏铭即便是天子,想要施行这样的政策肯定是困难重重。

然而,时代不同了。

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黄巢作乱,将那些世家门阀重创,将这残破的世道狠狠踹上一脚,旧的秩序维持不下去,世道就此混乱。

崇文门外多店家酒肆,街道拐角处,支着大棚,柱子上插着酒旗,来自西域,川蜀的行商汇聚在这,一杯酒下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打开了话茬。

“你们说,这朝廷的科举,到底是个啥意思。“一个干瘦的汉子端着酒杯,吐槽道。

“还能有啥,天子重开科举,要遴选人才呗。”

“科举考了那么多年,还不是老样子,科举当官根本不可能!”在酒肆角落,一个老者愤愤不平的说着。

他穿着被浆洗得发白的文衫,上面有一些补丁,都隐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斑白的长发用木簪竖起,面上沟壑纵横,很是苍老。

“老先生,朝廷颁布了科举新规,跟以前不一样了,如今天子圣明,又有岐王与薛王辅佐,科举选材为何不可!”有年轻士子不忿,出言反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