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元旦到了。
恰巧的是,潘石是1月1日生人,摩羯座。不过,他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过生日了。这天一大早,潘石自己驾车行驶在通往郊区的高速公路上,很少人知道,多年来潘石一直资助着郊区的一家孤儿院,每当节假日他都会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假日的北京,高速公路上的车比平日少了许多。潘石握着方向盘,目光显得有些迟钝,眼里有一种不易察觉的沉重。
和一代代北漂一样,如今成功的潘石,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心酸史。妻子孟美去美国的那年,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女儿贝贝,潘石提议小贝贝留在北京由他来照顾。潘石特别喜欢孩子,加上贝贝天资聪明伶俐,长得又漂亮可爱,对贝贝更是喜爱有加。贝贝特别喜欢唱歌,总说长大后要当大歌星,每当回到家听到女儿稚嫩的歌声,潘石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孟美去美国不久,潘石便去了海南岛,贝贝无人照管,潘石只好请了个小保姆。
一个炎热的夏日,贝贝发高烧,没想到小保姆却把小贝贝反锁在屋里一走了之了。贝贝连续高烧多日,后来被邻居发现送到了医院。潘石赶回北京在医院里见到了贝贝。医生告诉潘石,孩子虽没什么大碍,但由于长时间高烧,声带严重受损了。贝贝张着嘴努力地想要叫声“爸爸”,却始终发不出声音。潘石双腿一软,一下子瘫在了病床前,握着女儿的小手,失声痛哭。
三年后,孟美硕士毕业了,准备一边打工一边继续攻读法律博士。春节回国探亲时,她发现贝贝声音沙哑,觉得有些异样,潘石如实地说了三年前发生的事儿。孟美听后非常愤怒,指责潘石太自私,为了自己的发财梦牺牲了女儿,并坚决把贝贝接到了美国。从此,贝贝就再没回来。为此,潘石一直十分内疚和负罪,漫长的痛苦也与他如影随形。
女儿的事情对潘石的影响很大,他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应该放慢一些追逐财富的脚步,不要再去在乎那些所谓的社会地位等等虚名。也许是为了寄托对小贝贝的思念,也许是为了赎罪,潘石托人在郊区一家孤儿院认养了一个小女孩儿。在孤儿院,看到那些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的孩子们,潘石越发自责自己没有做好一个父亲。
黑色奥迪A8驶出了郊区的高速路口,很快在孤儿院的大门口停了下来。孤儿院看门的王大爷见到潘石,热情地迎了上来,笑眯眯地像见到亲人一样。潘石谦和地和王大爷打着招呼,王大爷想要去通报一下孤儿院的张院长,潘石客气地谢绝了,说自己想先去院子里随便走走。
柔和的晨光照耀着院子的白墙红瓦,空气格外清新,和喧嚣的市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潘石漫步在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时感觉心里十分安宁。远远地,一间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清脆明亮的歌声。那首耳熟能详、香满世界的《茉莉花》,飘荡在薄雾的上空: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
潘石被孩子们的歌声吸引,轻步走近教室。薄雾将退,教室玻璃窗上挂着的朦胧水雾,在柔和的晨光里慢慢融化成了一粒粒水珠,轻轻地滑落着。透过玻璃窗往里看去,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坐在一架简易的钢琴前,十指正轻巧地在黑白键之间跳跃着。晨光打在她婀娜多姿的身上,勾勒出了一个美丽的倩影。她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和孩子们合唱着,犹如一幅爱的画卷。
潘石被眼前情景拨动了心弦,尤其是晨光下那个美丽的倩影,是那般如梦如幻。他久久凝望着,感觉像在欣赏着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潘石发觉自己心里似乎有一种期待,期待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期待着那个美丽倩影的出现。潘石自嘲着自己怎么突然会有这种想法,眼睛却不自觉地看着手表。
下课铃声终于响了,一群孩子欢呼雀跃着从教室里跑了出来,他们几乎都马上认出了潘石,高兴地将他团团围住。潘石弯下身来,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潘叔叔,潘叔叔!”这时,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呼唤声传来。潘石抬头望去,见一个楚楚可人的小姑娘正向他奔来。潘石高兴地站起身来,突然,他愣住了,呆呆地凝望着前方,看到小姑娘背后站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
那是一张熟悉的清秀面孔,初冬的微风吹拂着她那乌黑闪亮的长发,恬静的脸颊嫣红透白,尤其是她那一双秋水般的眸子,犹如一股清泉一下子沁入了潘石的心底。潘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期待中的美丽倩影竟然是她?
“那……雪?是你吗?”潘石惊讶地脱口而出。
“潘总?是……您呀!”
“真巧!”
“是啊,真巧!”
那雪见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潘石,也露出了惊愕的表情。两个人目光交汇,那雪莞尔一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潘石疑惑地问:“那雪,你……怎么会在这儿?”
“我在这儿做义工,教孩子们音乐。对了,潘总,您怎么也会在这儿呀?”
“哦……我也算是一名义工吧!”
潘石掩饰着内心的吃惊,因为他很难把一名夜店的服务员和孤儿院的义工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相逢什么样的人。他心里十分感叹,人海茫茫的大北京,有多少人只是擦肩而过,有多少人挥挥手说声再见后就再也没再见。北京实在是太大了,大的如果不联系,一生都不会再遇见。而今天,在郊区的这个偏僻的孤儿院里,自己却和那雪相遇了。
“潘叔叔,好想你!”说话的小姑娘就是潘石认养的那个孤儿,确切地说是个弃儿。她是被看门的王大爷从孤儿院的大门口捡到的。裹着她的被子里面有一张纸条:“母亲,姚”。贝贝是个可怜的孤儿,不过,上帝为她打开了另外一扇窗,给了她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特别喜欢唱歌,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励志长大后当一名了不起的歌唱家。
潘石赶紧蹲下了身,温和地看着她,眼里充满了怜爱。潘石对这个小姑娘疼爱有加,她总会让潘石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女儿。为此,他特意给她起名叫“姚贝贝”,借此寄托自己对远在美国的女儿的思念。姚贝贝一直想喊潘石“爸爸”,但潘石说自己是一个没有资格当爸爸的男人,一直让姚贝贝喊他“潘叔叔”。
孤儿院的张院长和一些老师、志愿者闻讯都来了。张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潘石,不停地夸赞他多年来对孤儿院默默的付出,尤其是潘石捐助的“爱心基金”。一旁的那雪悄悄地朝潘石投来了欣赏的目光,她没想到在MGM那种地方认识的这位成功商人,还有着这么一颗慈悲的心,这是很多有钱人做不到的。
孩子们正在积极准备“新年晚会”的文艺节目,张院长邀请潘石能留下来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新年,潘石一听高兴地答应了。张院长和潘石等一行人来到一个宽大的教室,和那些孩子们围坐在了一起。那雪是“新年晚会”的总导演,热烈地和孩子们讨论着表演的节目。张院长动情地说,那雪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她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坚持到孤儿院做义工,现在一家公司上夜班打工,特别辛苦,经常见她眼圈儿是黑的。潘石听后,不由得将目光再次转向那雪。
那雪布置完各个小组的节目后,孩子们高兴地排练了起来。贝贝突然跑过来拉着潘石的手,要求和他表演一个男女生二重唱。潘石问贝贝唱什么呀?贝贝认真地想了想,提议合唱《纤夫的爱》,潘石听后开怀地大笑了。看着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潘石,张院长和那雪边说边笑聊着天,想起潘石女儿的故事,不由得感慨地说了几句。那雪看着和孩子们玩耍的潘石,心里掠过一丝莫名的伤感。
“新年晚会”结束了。在潘石的诚恳邀请下,那雪坐上了潘石的车。回城的路上,两个人一直都默默无语。潘石手握方向盘,目光盯着前方。那雪坐在车后座,看着沿途的风景。突然,潘石的手机响了,是段总打来的。潘石猜到,年底了,银行催收贷款了,段总要过年关,找他肯定是谈抵押贷款的事儿。潘石不认同段总一些经营理念,尤其是段总质押的股票,有违法违规之嫌。他没接电话,而是和那雪聊了起来:“对了,那雪,你是怎么想起来孤儿院做义工的?”
“哦……可能是受母亲的影响吧!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帮助我们山里的孩子,她常说,付出是一种幸福……”
“那雪,你有个了不起的母亲!不过,说实话,现在像你这样的女孩儿不多了!”
“谢谢!没什么的,能为孩子们做点儿事儿,我也很开心的。”
“对了,上次在MGM听你唱歌,非常不错,我觉得,你在MGM上班实在是太可惜了!”
“潘总夸奖了!不过,有很多事儿,都是不得不的!”
“明白!”
潘石作为较早一代的北漂,很能理解那雪目前的状态。他知道,一代代北漂都一样,要考虑的首先是生存的问题。以前自己毕业那会儿,大学生和研究生还相对较少,出校门还都不舍得摘校徽,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些。现在的大北京,大学生和研究生遍地都是,竞争日益残酷,再加上一些“二代”们的不公平竞争,社会提供给草根背景北漂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潘石回头看了眼那雪,真诚地说:“那雪,如果你愿意,我很愿意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