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这张脸,白晳,略方,还带着婴儿肥,她需要一个八字刘海。只不过早上时间紧张,不适合做这种需要人品的细致手工。
她拿了两根黑色细皮筋,左右各挑出一股头发绑起来穿回去,简单地绑了一个公主头,收理了她三分之一的发量,散下来的部分,就算在湿润的空气中卷曲,看上去也像是烫过一样,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自然卷。
这样打理完之后,脸上看上去清爽了许多。今天是周四,不用穿校服。她从衣柜里挑出一条牛仔背带裙,搭上白色衬衣,就可以出门了。
夏沙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眼睛弯了弯:她已经准备好,正式走进高三生活了。
镜中的小少女对她,笑得灿烂。
这是她走过一遍的人生,也是她将要走的人生。
她必不负她。
第14章14。夏末的裙
走在通向学校的那座必经的石桥上时,夏沙的心情很好。
这座唯一连接学校和小城左岸的石桥,在上学时段不让走车,不管是坐车还是走路来的学生,都要在这里殊途同归,熙熙攘攘地踏上同一条道路。远远望去,人头攒动,像是提前给他们展示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隐喻。
不同的是,石桥的桥面,还是比独木桥要宽多了。从左到右可以并行数十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在这座桥上都有擦身而过的机率,这也是非同班的同学偶遇最可能发生的场所。对于一些人来讲,这座石桥就像是一个T台,展示着这一天的流行和穿搭。
林城一中从来没有强制要穿校服的规定,除了周一的升旗仪式和重大活动场合,并不规定他们的穿着。但反而是因为这样,学校有要求穿校服的时候,大家都会抓紧时间穿满这一天。因为校服给他们带来的荣誉感,享受穿校服走在路上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大概是全省第一的高中,对自己招牌的自信。
现在想起来,学校不仅没有着装要求,对学生染头发和化妆也没有强制规定。夏沙还记得她工作后有一年去看高二时的班主任,老师拉着她,想让她去说服一下班上的小女生们不要化妆,说现在女学生几乎个个上课都化妆。然后一脸怀念地看着夏沙,说他们那时的学生多乖多懂事,多么自觉地素面朝天。
夏沙那时没有去进行这个说服工作,不想讲什么等大学之后想怎么化怎么化的空话。等她们有朝一日醒悟过来,舒服的素面朝天的日子还有很多。像她工作后,有大把“见人才化妆,同事不是人”的放松时间。反过来,夏沙还有点羡慕让老师头疼的那些小女生们,并不觉得老师夸她当时的自觉和懂事是称赞的话。
她那时的朴素,并不是因为不想打扮,而是因为一种好学生的自我规训。
会不会打扮暂且两说,她高中的时候,连穿裙子上学的勇气都没有。
她那时对穿着的虚荣,仅仅在跟着同学们买有牌子的运动长裤。就这样在各个牌子的藏青色的运动裤里度过了自己的花季和雨季。上大学之后,她才知道连衣裙是多么方便的穿搭,可以从冬穿到夏,远比裤装适合自己。这是连《交响情人梦》里的懒到极致的野田妹都认证的对懒人友好的穿衣法。
即使是从省时间的角度来看,好像也没有不能穿裙子的理由;涂一个有色唇膏,也不会比涂无色唇膏多花几秒钟;而把头发披散下来,也不会比扎一个光秃秃的马尾要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历届林城一中的校长大概都是懂的,而她竟然把自己规训得比校规还古板。
成年后她曾被一个话题所触动:夏天第一个穿裙子的女生。只有经历过像她一样少女时期的人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她在高中时,永远不可能成为这样的女生,那种女生需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敢,大胆、出格、不怕人议论,别人看到她穿了裙子,才敢跟着穿上,一个接一个,于是夏天才真正来了。
小学和初中,她还成为后续能穿上裙子的那些女生,而在整个高中,她甚至都没有穿过裙子。
她也说不清这是什么心理,大学和t?高三只隔一年,准确地说只隔了三个月,这种穿裙子的微妙禁忌感就消失了,不用多勇敢她也可以穿上超短裙。母亲好像也不介意,跟在夏沙后面确认裙子长度的安全,确认无碍后还赞她说她腿细。
如果这种穿裙子的禁忌感,既不来源于校规,也不来源于母亲,那或许只是缘于她的自我认知,仔细探寻之下,除了好学生的自我规训外,甚至还能找到一点对容貌的自卑:一头自然卷的沙发、额头冒痘、梨形身材,和小时候怎么拍都好看的样子大相径庭。
她那时大概觉得,自己没有好看到有可以穿上裙子,接受众人的审判和注目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这一天,夏沙大踏步地走在桥上,也并没有觉得有多少人在看她。早上出门时,父亲送她,母亲也只是说了一句:“今天穿裙子呀。”并没有再多话。
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自由得多。
夏沙再次在心里默念了福柯的这句话。此时已经是夏天的尾巴,晨风里有秋天的温度,她也不是夏天第一个穿裙子的女生,但她觉得,十七岁时的某种桎梏,轻轻地裂开了一条缝。
进了校门,越往教室走,往她身上投射的视线就越多。人群逐渐分流,高一和高二向左,高三向右,认得她的人也便越多。进了教室,她需要解释自己这不用以往的行为了吧。<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www。。vip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好书推荐|